【高效课堂】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探究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探究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4 14: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历史解释: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史料实证:通过掌握改革开放前后的史料、图片等,列表比较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明确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活动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设问1: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_____,色彩样式_____(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衣着__________,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方式。
食 饮食结构比较_____,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_____问题。 不但“吃饱”还要“吃好”,讲究_____均衡、粗细搭配,_____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深入人心。
住 住房比较_____,室内设施_____。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_____
行 (1)发展:①铁路: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_____; ②公路: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__________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民航:国内国外航线众多,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_______; ④城市道路建设:城市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_________网。 (3)影响:随着_____________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_____________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用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_______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通信 (1)成果: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2)影响: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综合探究: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概况:
(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行 交通工具单一 交通工具多样且速度越来越快
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结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构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运输的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3)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城市道路建设也迅速发展,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5)人民的出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信事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2)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浦口区一模)如图图片反映了我国民众的支付方式的变迁。这一变迁出现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20世纪60年代中期
C.改革开放的初期 D.二十一世纪以来
2.(门头沟区一模)以下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成绩单(部分),其主题是(  )
2023年,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试航成功并交付运营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2023年,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
A.军队建设逐步完善 B.海上防御体系加强
C.核能开发步伐稳健 D.交通运输发展迅速
3.(梁园区校级一模)“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这些都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这些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  )
A.传统文化的深厚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交通技术的革新 D.信息技术的进步
4.(天山区一模)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这反映出中国(  )
A.国际经济地位的重大提高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D.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5.(安徽一模)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进入八十年代,年夜饭里肉、蛋、禽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互联网的发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梦的实现
6.(商水县模拟)服装是一部浩瀚的史诗,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1984年,我国国内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体现了(  )
A.当时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对外开放扩大的影响
7.(罗山县一模)2024年新年伊始,哈尔滨火出了圈,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铁路方面在1月2日发送旅客达144.6万人次。这反映了(  )
A.民航运输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B.2023年“五一”出行量是历史最高水平
C.人们的消费观念出现巨大变化
D.交通运输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8.(永城市校级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
A.世界联系的加强 B.生活方式的改变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科学技术的进步
9.(新乐市模拟)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中强调:“(这一阶段)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据此推断“这一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  )
A.解放全国 B.巩固政权 C.经济建设 D.社会改造
10.(绥江县模拟)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11.(铜仁市一模)习近平主席在2024新年贺词中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新型支柱产业”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世界联系的加强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文化隔阂的消除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2.(上蔡县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情况
材料二:1979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13.0辆、手表204.0只、缝纫机54.3架、收音机70.5部;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36.2辆、手表27.8只,缝纫机22.6架、收音机26.1部。2018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3.1部、计算机73.1台,汽车41.0辆、空调142.2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57.0部、计算机26.9台,汽车22.3辆,空调65.2台。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水平低下,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974元,比1985年增长41.9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1302元,比1985年增长104.0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7%。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在消费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消费结构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你如何认识这一新变化?
(3)请再选一个角度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21世纪20年代人们用微信支付”可知,图片反映了我国民众的支付方式的变迁。这一变迁出现在二十一世纪以来。故D符合题意;图片反映了我国民众的支付方式的变迁。这一变迁出现在二十一世纪以来,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世纪6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初期,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了我国民众的支付方式的变迁。这一变迁出现在二十一世纪以来。
2.【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反映的成就都属于交通运输领域,说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故D符合题意;题干成就与军队建设、海上防御体系、核能开发无关,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
3.【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意在强调当下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其根源在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故B正确;据材料“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可知,这些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交通技术的革新,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消费理念的变化,而不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中 的消费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出“高铁”成为中国“名片”的直接原因是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不能说明国际经济地位的重大提高,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材料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可得出生活水平较为低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故A正确;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但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B;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为1956年底,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C;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们还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探索和发展,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进。
6.【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服饰从单一到多样,从灰黑到五颜六色,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对外开放扩大带来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农民生产积极性无关,土地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排除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体现了对外开放扩大的影响。
7.【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哈尔滨火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铁路方面在1月2日发送旅客达144.6万人次。这说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D正确;机场运送旅客为20.5万人次,铁路为144.6万人次,铁路运输大于航运,排除A;题干时间是2024年元旦,不能说明2023年“五一”出行量是历史最高水平,排除B;题干涉及了哈尔滨元旦接待游客情况,不能得出人们的消费观念出现巨大变化,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反映交通运输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8.【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在航空航天、潜水等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D项正确;题干强调是我国科技创新,题干现象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B项;题干现象是科技创新的结果,而不是人们思想的解放造成的,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这一阶段”我们的敌人有帝国主义、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等,因此可看出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这些问题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事件巩固了新生政权,B项正确;材料中所述会议指的是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此时全国已经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排除A项;搞经济建设是1953到1957年的“一五计划”,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到1956年,而会议召开于1950年,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平时增强对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思考,同时也需要提高审题能力。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故题干中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
【解答】依所学知识可知,新型支柱产业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能够快速崛起。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些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使得它们能够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新型支柱产业出现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世界联系的加强能促进“新型支柱产业”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新型支柱产业”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项。文化隔阂不可能完全消除,D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2.【答案】(1)变化: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我国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2)新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教育、休息娱乐支持占比增加。认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和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3)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解答】(1)变化:观察材料一可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原因:根据材料二“1979年”“2018”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的实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2)新变化:由材料“我国教育水平低下,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974元,比1985年增长41.9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1302元,比1985年增长104.0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7%。”可知,我国消费结构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是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教育、休息娱乐支持占比增加。认识: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化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和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3)举例说明:结合所学可知,以交通为例进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故答案为:
(1)变化: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我国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2)新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教育、休息娱乐支持占比增加。认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和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3)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