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探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探究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4 13: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土地改革(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有关土地改革前后的图片、数据等材料,总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时空观念:对比国共十年对立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分析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原因。 唯物史观: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使中国农民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
活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设问1:请根据课本1、2小节,归纳解放后土地改革运动实施的原因、起止时间、实施的地区、法律依据、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原因:
①(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年底
实施地区:____________。
4.法律依据:《 》
①颁布时间: 年
②内容:废除 ,实行 。
5.结果:到1952年底,除____________________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活动二: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设问2:请根据课本P15一节内容,归纳土地改革完成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是什么?
1.彻底摧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也被消灭;
2.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 巩固,也大大解放了 ;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 。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之间的关系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3课 土地改革
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颁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内容: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 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成果: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知识点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政治方面:彻底摧毁了我国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经济方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易错易混】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并没有确定国徽。
2.《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而不是宪法的作用。
3.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名师点拨】
容易混淆的两组概念
(1)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改变,不过是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才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等同于封建制度,它仅仅是封建制度的内容之一。封建制度由多项制度组成。如政治上有封建帝制,这在辛亥革命时已被推翻;经济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该制度也基本被摧毁。
【图片解读】
解读: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西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意义 B.过程 C.背景 D.性质
2.(济南)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牡丹江)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天元区三模)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数千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这得益于(  )
A.农业改造 B.公私合营 C.和平赎买 D.土地改革
5.(沭阳县一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以下关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基础
C.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步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6.(牡丹区三模)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据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材料描述的现象旨在说明(  )
A.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B.生产资料公有制得以确立
C.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地摧毁了
D.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7.(宜城市一模)对“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一联中的“翻身”理解正确的是(  )
A.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
B.打倒地主,消灭封建剥削
C.接受改造,走合作化道路
D.包干到户,实现共同富裕
8.(张店区二模)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
9.(汶上县一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 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0.(龙川县一模)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极大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B.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摧毁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春 新野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选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地改革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进了土地改革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地改革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我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据材料一,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后,中国的土地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农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三,分析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根据材料“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故A正确。
B.材料未涉及土地改革的过程,排除B。
C.材料未涉及土地改革的背景,排除C。
D.材料并未强调土地改革的性质,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许多农民见面时的问候语由‘老乡,吃了吗?’变为‘同志,翻身了吗?’”。
【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正确。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
C.1958年,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3.【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土地改革的目的、时间和意义。
【解答】据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A项正确;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土地属于国家公有,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数千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到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的数千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D项正确;农业改造是1953年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政策是和平赎买,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故A符合题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基本完成,抗美援朝胜利是1953年,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失误,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只有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史实。
6.【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需要考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解答】根据材料“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劳动、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及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开始,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并未确立公有制,排除B项;“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地摧毁了”体现了土地革命的反封建色彩,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土地改革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不是强调农民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解答】根据材料“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B理解正确,符合题意。A与新中国成立有关,C与三大改造有关,D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并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一联中的“翻身”指的是打倒地主,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8.【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土地改革促进农村大丰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人类社会形态的史实,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情况,与科技无关,排除B项;阶级斗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意义等基础知识,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土地改革的推行,A项正确;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是从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与题干1952年不符,故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掀起的,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失误,与题干1952年不符,排除C;“大包干”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发生在1978年以后,与题干1952年不符,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以及意义。
10.【答案】C
【分析】本题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A.农民参加革命与1950年不符,排除A项。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开始,排除B项。
C.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C项正确。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答案】(1)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了自己的新房、家畜、土地,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需要考生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可知,解放前,旧中国实行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土地改革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进了土地改革时分到的新房子”“土地改革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土地改革后,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了自己的新房、家畜、土地,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根据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我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及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了自己的新房、家畜、土地,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