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三大改造(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②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史料实证:结合《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图片,了解三大改造的途径及过程。 时空观念:列表总结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唯物史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活动一:三大改造
设问1:请阅读书本P23-26页,说说三大改造指哪三大产业的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改造方式?请谈谈三大改造的意义。
一、“三大改造”的内容( 年— 年)
1.“三大改造”内容: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方式:
(1)农业——建立 。原则:“ ”。
(2)手工业——建立 。
(3)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举: 政策,实现 过渡)
3.实质: 转化为 。
二、“三大改造”的意义
1.实现了 向 的转变;
2. 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 ;
4.缺点: 等。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5课 三大改造
【速查关键词】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
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 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 赎买政策: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 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结果:到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易错易混】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 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不是新中国成立。
“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与三大改造(1953—1956年)二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都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只不过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一五”计划更多地是经济建设上的规划。
【拓展延伸】
1.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几次变化?土地制度的性质各是什么?
答:三次。
(1)在战国时期,由于分封制,统治者确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是一种私有制。
(2)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后,废除了封建了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也是一种私有制。
(3)当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把原来的私有制变革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此时的土地制度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次巨变 标志 概况
第一次 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三次 三大改造完成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图片解读】
解读:农业合作化的完成,使我国的土地性质由农民土地私有逐渐变为社会主义公有;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一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秋 和平区期末)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我国(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春 抚州期末)文物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历史的发展轨迹。如图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颁发的时代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B.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掀起公司制股份制热潮
3.(春 抚州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D.伟大的改革开放开始
4.(春 慈利县期末)如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A B.B C.C D.D
5.(春 兴宁区校级期末)20世纪50年代起,同仁堂等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接受政府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赎买政策 B.无偿没收
C.独立生产 D.成立合作社
6.(春 德庆县期末)如表是遵化市西十里铺村1952﹣1956年经济结构和收入发展变化的情况。与表中变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年份 合作社参加户 人均收入
1952年12月 23户 120元
1956年12月 148户 192元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7.( 东莞市二模)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依据同样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社会主义改造( )
A.循序渐进变私为公 B.巩固发展小农经济
C.消灭剥削实现平等 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8.( 新余一模)“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参加互助人数多约几个,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好的多。”为此,国家采用的政策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衡山县模拟)如图是1955年的一幅宣传画,画中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工人师傅正在看工厂光荣榜上的劳模介绍。该画旨在宣传( )
A.工人参加国家建设的热情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成果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作用
10.(春 龙华区期末)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按劳分配的激励
C.生产关系的变革 D.责权明确的促进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春 钟山县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使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材料三:(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1)材料一中的“和平方式”是指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材料三提到的“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答】根据图表分析,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为0,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成为国家经济主体,这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的实行,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没有实现,A错误;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C排除;1953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D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54﹣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与营业执照上“1979年”“个体”等信息不符,排除。
B.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营业执照上“1979年”“个体”等信息一致,符合题意。
C.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营业执照上“1979年”“个体”等信息不符,排除。
D.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而图片营业执照为个体经营,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答】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能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成就,与题干无关,排除。
C.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符合题意。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不能体现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三大改造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5.【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由材料“20世纪50年代起,同仁堂等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接受政府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符合题意。
B.对官僚资本进行无偿没收,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举措,排除。
C.同仁堂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措施不是独立生产,排除。
D.成立合作社是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方式,对同仁堂的改造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三大改造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材料的解读。
【解答】由材料“1952﹣1956年”“合作社”可知,这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7.【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据题干“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依据同样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这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循序渐进变私为公,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巩固发展小农经济”说法错误,排除B项;“消灭剥削实现平等”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可知,当时“农民的出路”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劳动生产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B正确;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不符合材料“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的描述,排除A;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指的是成立农业合作社而非人民公社,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无关,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
【解答】由材料信息“1955年”“工人师傅”“劳模”等可知,该画旨在宣传工人参加国家建设的热情。1955年我国正在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涌现出了一批劳动模范,这充分反映了工人阶级参加国家建设的热情高涨,A项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工业有关,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主要成就及其作用。
10.【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题干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A项;当时不是按劳分配,排除B项;材料和责权明确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1.【答案】(1)赎买政策。
(2)1956年底。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通过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现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因此材料一中“和平方式”是指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赎买政策。
(2)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为了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公有制,从1953年﹣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建设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因此1956年底完成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历史任务。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
故答案为:
(1)赎买政策。
(2)1956年底。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
【点评】记忆三大改造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