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4 18: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江苏省东台市养殖一沼气一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利用( )
A.沼渣、沼液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 B.粪尿发电降低能源消耗
C.沼渣、沼液提高土壤矿物养分 D.鱼塘塘泥改善土壤性状
2.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优点是( )
①人工成本更低 ②环境效益更高 ③经济效益更高 ④品牌效应更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下图1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图2为某地循环农业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村人口中小学以下人口占50%以上
B.城市人口中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
C.县镇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D.农村人口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
4.结合图2推测该地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 B.东北平原 C.两广丘陵 D.山东丘陵
5.结合图文材料,该地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②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③制定政策,严禁人才外流 ④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图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关系简图”,读图完成小题.
图中数字序号的含义正确的是( )
A.①生产产出②资源③环境④经济过程
B.①生产产出②经济过程③资源④环境
C.①资源②经济过程③生产产出④环境
D.①经济过程②生产产出③环境④资源
工业废盐热处理法是利用高温使工业废盐中的有机杂质迅速分解成气体,实现废盐有机物脱除的一种技术。下图为某工厂对本厂的工业废盐进行热解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7.图中的工业生产活动,主要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8.该工厂对工业废盐的处理,可促进工厂( )
A.降低生产能耗 B.废盐资源化利用
C.简化生产流程 D.生产过程零污染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10.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传统废弃物的处理一般采用焚烧和填埋两种方式。2020年广东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逐渐形成回收、拆解、初加工和深加工的产业链。图示意“城市矿产”循环利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城市矿产”循环利用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①利于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
②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促进资源充分利用
④使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实现“城市矿产”有效利用的前提是( )
A.各地建立多家园区 B.工业零废弃物生产
C.增强大众节约意识 D.建立完善回收渠道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14.该区域循环经济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减少农村水土流失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C.资源能够循环使用 D.城乡循环经济能够共生
为了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高值利用难、缺乏长效多元共治体系的困境,浙江省台州市积极探索,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目前已有4352艘渔船,沿海镇村500多名困难群众加入“蓝色循环”,设立海洋垃圾暂存点16个、回收点11个,试点三个月共收集海洋垃圾1560吨。下图为“蓝色循环”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蓝色循环”能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统筹管理 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劳动力充足
16.相较于普通的垃圾回收模式,目前“蓝色循环”优势主要为( )
①实现远洋回收 ②提高回收效率 ③居民获益面广 ④垃圾生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若图中箭头①代表的人类活动过度,可能引发( )

A.地震 B.寒潮 C.水资源短缺 D.火山喷发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理论的三维映射图,其中响应度越高,产生的效益越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示P发展行为付出的代价主要有( )
A.能源利用率降低 B.就业率大幅下降
C.资源储藏量减少 D.海平面快速上升
21.若P发展行为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则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D.综合性原则
随着经济技术发展,废钢铁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绿色资源,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下图为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废钢铁炼钢工业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23.与传统钢铁生产相比,废钢铁炼钢( )
A.提高资源利用深度 B.生产过程零碳排放
C.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D.提高产品附加值
西江镇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多山地,梯田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采用“以农生旅,以旅带农”模式对梯田景观进行有深度、可持续的开发(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西江镇梯田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节是( )
A.生态农业 B.管理维护 C.乡村旅游 D.社区建设
25.该模式的优势在于( )
A.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B.促进传统村落城镇化水平提升
C.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
D.用现代风貌实现传统景观更新
下图是瑞士著名雕塑《援手》:从一棵大树的根部伸出一只手来,托住了整棵大树,向人们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创作者是两位艺术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6.雕塑《援手》呈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及其内涵依次是( )
A.公平性原则——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
B.公平性原则——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C.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活动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D.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27.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角度解题思路,雕塑《援手》体现了( )
A.公众监督企业行为 B.企业的约束和引导
C.公众的参与实施 D.公众监督政府行为
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回答下列小题。
28.反对粮食浪费,厉行节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伦理道德观 B.环境观 C.发展观 D.消费观.
29.为了响应这个主题,我国很多消费者参与了“光盘行动”,这体现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 )
A.政府行为 B.市场行为 C.公众行为 D.企业行为
二、非选择题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塘鱼的品质与品种、水质、运动量等因素有关。流水槽养殖是一种利用技术实现池塘内循环流水的网箱养殖方式。池塘大部分面积为净水区,小部分面积为流水槽高密度养殖区(左图)。流水槽养殖区由数个养鱼槽构成,每个养鱼槽均配备饵料自动投喂装置、鼓风推水增氧装置(右图),槽下部装有排水集污过滤装置。浙江省X市丘陵广布,人多地少,过去曾因毁林开荒等不合理人类活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该市推广流水槽养殖,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典范。

(1)说明循环水流对提升塘鱼品质所起的作用。
(2)流水槽养殖比传统养殖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请解题思路主要原因。
(3)说明近年来流水槽养殖得以在X市推广的主要原因。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下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名称。
(2)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合作的主要途径。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2024年9月,“以竹代塑”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议旨在通过研讨以低碳竹产品替代各类塑料制品以及节能减排的可行方案,引领国际“以竹代塑”潮流,为应对全球塑料危机提供基于自然的“竹”方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江西某企业自主创新,以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改写了键盘生产以塑料为原料的历史,制作出了全球首创的“竹键盘”、“竹鼠标”、“竹U盘”等产品,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竹键盘敲击声小,天然恒温,能避免静电,有利于延长键盘电子部件的使用寿命。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题思路“以竹代塑”对人类迈向低碳新生活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利用沼渣、沼液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塘泥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改善土壤性状。故D选项正确。
2.答案: B
解析: 与传统的温室大棚相比,该模式主要有规模化和集聚化的优势,体现在生产成本更低,环境效益更高,经济效益更高,集聚效应更强。故B选项正确。
3.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农村人口中小学以下人口占45%左右,A错误;城市人口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B正确;县镇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小于城市,C错误;农村人口中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主,D错误;故选B。
4.答案: C
解析: 该地种水稻、甘蔗,为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宁夏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东北平原、山东丘陵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A、B、D错误;两广丘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正确;故选C。
5.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均可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①②④正确。对于人才流动,应该是制定政策,发展经济吸引人才回流,而非严禁人才外流,③错误。故选B。
6.答案: B
解析: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答案: D
解析: 持续性原则包括自然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该生产活动过程中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同时产业链较长使得就业率提高,兼顾了社会效益,所以主要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D正确;公平性原则:社会的发展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还有包括区域之间和种群之间的公平,该工业生产活动不能体现公平性原则,A错误;共同性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该工业生产活动不能体现共同性原则,B错误;整体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之一,C错误。故选D。
8.答案: B
解析: 废盐本是固体废弃物,排放到外界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现在以废盐作为原料再加以利用,符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B正确;在对工业废盐的处理过程中需要一定能源,提高了生产能耗,A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工厂生产环节产业链较长,生产流程并未简化,C错误;生产过程不可能达到零污染,只能是少污染,D错误。故选B。
9.答案: B
解析: 读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图可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该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故B项正确。
10.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循环经济模式图是从厨余垃圾的分拣开始的,其主要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C项正确;厨余垃圾生产沼气后产生废渣,A项错误;提取的生物油脂被制成工业油脂,B项错误;厨余垃圾提取生物油脂后先产生有机渣,然后再生产沼气,D项错误。
11.答案: C
解析: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据此可知,循环经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可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转变,③④正确:循环经济不能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且对产业结构影响不大,①②错误;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 提高全社会对城市矿产的认知度,使废弃物生产企业和居民参与到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中来,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是实现“城市矿产”有效利用的前提,D 正确;建立多家园区也需要有完善的回收渠道为前提,A错误;工业零废弃物生产,提高大众节约意识有助于减少工业和生活废弃物产生,但不是实现“城市矿产”有效利用的前提,BC错误。故选D。
13.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中②;由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③;剩下的①应代表产品流。因此A正确。
14.答案: D
解析: 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农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B正确;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A错误;无法改变该区域的农业耕作制度,C错误;可以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D错误。
15.答案: A
解析: “蓝色循环”主要是政府协调多主体参与海洋垃圾回收工作,该模式能够实现主要依赖于统一的协调管理规划,A对;垃圾回收主要发动渔民、村民自发回收,最后销售主要是政府协调国际组织企业交易,虽然需要人力、交通条件与市场,但不是其能实现的主因,B、C、D错误。
16.答案: B
解析: “蓝色循环”无法减少垃圾的生产而是会增加垃圾的回收,相比较以往的政府主导的垃圾回收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增加居民获益面(经济效益)来激发参与积极性,提高回收的效率,而在目前阶段主要还是以沿海垃圾的回收为主,远洋回收并不是其主要优势。故选B。
17.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如果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过度,超过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就会导致资源紧张,生态破坏,其中包括水资源短缺,C符合题意;地震、寒潮、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与人类过度获取物质和能量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18.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解题思路,“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
19.答案: D
解析: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20.答案: C
解析: 图示P发展行为侧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
21.答案: B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22.答案: C
解析: 公平性原则强调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代际间的均衡发展、有限资源的均衡享有等不符题意,A错误;整体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排除B;废钢铁炼钢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等的持续发展,符合持续性原则,C正确;共同性原则指可持续的实现要通过全球国家共同努力实现,不符题意,D错误。故选C。
23.答案: A
解析: 废钢铁炼钢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拓展资源利用深度,A正确;废钢铁炼钢不可能做到生产过程零碳排放,B错误;废钢铁炼钢与传统钢铁生产的产品类型相似,应用领域并无太大差别,C错误;废钢铁炼钢不属于产业链的延伸,没有提升产品的附加值,D错误。故选A。
24.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贵州小,山地众多,该地区的农业模式为生态混合农业,在此基础上通过管理维护、社区建设等发展生态旅游,最基础的环节为生态农业模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答案: C
解析: 该模式并没有涉及第二产业,A错误;该模式对于促进传统村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B错误;该模式中涉及农业生产、加强社区管理,优化生活空间,同时还实现了生态旅游,C正确;该地区保留了传统文化,并没有用现代风貌实现传统景观更新,D错误。故选C。
26.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一棵大树的根部伸出一只手来,托住了整棵大树,向人们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体现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发展的公平,属于公平性原则,A正确,B、C、D错误。
27.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该雕塑创作者的主体是个人,也代表了公众,与企业和政府无关,代表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属于公众的参与实施,C正确,A、B、D错误。
28.答案: D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是指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全面和谐发展;资源观是指由资源无限无价转变为资源有限有价;伦理道德观是由人与人的规范转变为人与生物的规范;消费观是由鼓励消费刺激生产转变为少投入多产出多利用少排放,因此厉行节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9.答案: C
解析: 为响应“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主题,我国很多消费者参与了“光盘行动”这体现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公众行为,C正确,并没有体现政府行为、市场行为、企业行为,ABD错误,故选C。
30.答案: (1)循环水流加快水体流动速度,有利排水集污过滤装置净化水体,改善养殖水质;循环水流使鱼类保持较大运动量,肉质好。
(2)鼓风推水增氧装置增加水体含氧量,改善养殖水质,鱼群存活率高;实现高密度养殖,有利于减少饵料的浪费,同时增加产量;循环水流使塘鱼品质较高;饵料自动投喂装置降低人工成本。
(3)集约化养鱼可提高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破坏;与传统种植业相比,经济效益较好;塘鱼品质高,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 (1)流水槽养殖的鱼类活动空间小,养殖过程中易发生水质恶化现象。流水槽养殖区的排水集污过滤装置可净化水体,改善养殖水质;鱼塘流动的水让鱼群运动,提高其运动量,使塘鱼肉质紧实,从而提高品质。
(2)主要从成本和水质两个角度回答。流水槽养殖区的鼓风推水增氧装置能增加鱼塘水体含氧量,改善养殖水质,从而提高鱼群存活率。鱼塘中用于养殖的水域面积小,此举能实现高密度养殖,有利于减少饵料的浪费,同时增加产量,从而节约成本。循环水流,节省换水成本,且增加鱼的运动量,使塘鱼品质较高。由图可知,饵料自动投喂装置降低人工成本。
(3)流水槽养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浙闽丘陵地区耕地和水域面积比较小。流水槽养鱼实现了集约化养鱼,减少对耕地和水域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由此减少毁林开荒,保持了水土,也减少了水体污染。而且塘鱼品质高,营养价值高,消费市场广阔,经济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促进该养殖模式的推广。
31.答案: (1)A是臭氧层破坏;B是全球变暖;C是酸雨。
(2)必要性: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③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利益冲突。途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协商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A主要由氟利昂引起,应该为臭氧层破坏;图中B是由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应该为全球变暖;图中C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故为酸雨。
(2)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且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解决;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冲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要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协商和签署行动协议。
32.答案: 生态可持续:竹子是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可降解;对比塑料生产,竹键盘等竹制品减少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竹藤产品使用不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可替代高碳排放材料,可减少碳的排放,低碳节能。经济可持续: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社会可持续:为乡村扶贫提出思路和具体措施;促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解析: 经济可持续角度:“以竹代塑”研发了新的产品,其发展前景好,潜力大,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可持续角度:由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也促进乡村振兴,为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经验、思路和措施;生态可持续角度:塑料产品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大,而竹子是自然植被,“以竹代塑”,原料可再生、产品可降解,减少了竹子相关加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且其相关的产品不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可以代替高碳排放的材料,减少碳的排放,有利于早日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