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图示意秦岭站和我国其余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 与长城站相比,秦岭站( )
A. 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更大 B. 自转线速度相等、角速度更大
C. 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更小 D. 自转线速度更小、角速度相等
2. 秦岭站投入使用当日,当地时间为12:00时,北京时间大约为( )
A. 2月7日15:00 B. 2月8日7:00 C. 2月7日9:00 D. 2月8日9:00
3. 秦岭站开始投入使用时( )
A.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 当地日出东北方向
C. 咸阳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D.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全省可划分为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如下图所示。江苏省南北经济差异显著,全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4. 江苏省三大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 )
①地形特征②地理位置③行政区划④经济发展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江苏省三大区域( )
A. 边界具有过渡性 B. 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完全一致
C. 具有明确的边界 D. 苏北发展的优势条件是教育科技发达
6. 促进江苏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应( )
A. 保护环境,重点发展核心城市 B. 将苏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苏南
C. 完善交通网,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 D. 统一特色,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可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左下图为重庆某区域地形图,右下图为该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B.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C. 提高区域的开发强度 D. 引导区域人口有序流动
8. 图中人口密度在13~100人/平方千米的区域,划分最合理的主体功能区是( )
A 限制开发区域 B. 重点开发区域 C. 优化开发区域 D. 禁止开发区域
下图示意某区域大气环流形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大气环流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 5月 B. 2月 C. 8月 D. 10月
10. 雷阵雨多为对流雨,此时段图中甲地多雷阵雨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信风带控制 B.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 受地形抬升影响 D.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木尔大峡谷红白相间的“盐山”奇峰兀立、千姿百态,拥有丹霞、雅丹、岩盐喀斯特、盐丘底辟构造等地质地貌景观,如左下图所示,堪称新疆“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其中,盐丘底辟构造是由于岩盐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如右下图所示,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完成下面小题。
11. 温宿峡谷地貌景观受到的外力作用形式主要有( )
A. 流水沉积、冰川侵蚀 B. 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C.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D. 海浪侵蚀、流水侵蚀
12. 盐丘形成的过程依次是( )
A.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挤压上浮—重力作用 B. 沉积作用—构造运动—挤压上浮—重力作用
C. 沉积作用—挤压上浮—重力作用一构造运动 D. 构造运动—挤压上浮—沉积作用—重力作用
13. 关于温宿大峡谷盐丘底辟构造油气富集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盐层塑性好,封闭油气,避免泄漏②围岩受力变形闭塞,气密性和液密性好
③构造运动发育背斜,利于油气聚集④地质构造环境稳定,利于油气发育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风浪遇陆地阻碍而形成的涌浪汇聚,池内表层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研究表明,南太平洋始终存在着涌浪指标的高值区(即涌浪池),如下图所示(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负值表示速度减慢)。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南太平洋存在的涌浪池,其涌浪主要源自于( )
A. 西风漂流 B. 赤道逆流 C. 南极环流 D. 南赤道暖流
15. 若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内表层海水的流动速度加快,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沃克环流减弱 B. 秘鲁附近海区渔业减产
C. 拉尼娜现象增强 D. 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南涝北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林错和纳木错均位于青藏高原,形成年代久远。两湖附近冰川、冻土发育,草场广布。近四十年来,色林错(湖面海拔4530m)与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的水体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且色林错增加更显著,增加面积逾40%,成为西藏第一大湖。图1为色林错与纳木错流域示意图,图2为1981-2020年色林错与纳木错湖区年均温及水体面积总体变化统计图。
(1)推测色林错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简述21世纪以来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
(2)与纳木错相比,分析色林错湖泊面积增加较显著的原因。
(3)简析色林错湖泊面积变化对湖区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
材料一下图示意某地近地面天气图。
(1)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据图示信息,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2)上图中,甲、乙、丙三处,最有可能形成“干线”的是哪一个?据图说明原因。
(3)根据天气图,预测A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背山面水是传统村落选址的一般规律,历史时期人口迁入频繁。传统村落以明、清时期为主,保存较为完整。福建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应基于自身的山水资源禀赋和地理人文底蕴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优势和沿海优势,积极寻求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达到双赢。下图示意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
(1)简述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2)简析传统村落选址与山水之间关系。
(3)简述不同地区不同自然和人文特色的传统村落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第三产业的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山脉呈东西走向,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中国境内天山的博格达等四个片区以“新疆天山”的名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研究发现博格达峰北坡拥有典型的垂直自然带,如下图所示。
论述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的垂直变化。(要求:论点正确,论述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A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C 6. C
【7~8题答案】
【答案】7. B 8. A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D
【11~13题答案】
【答案】11. C 12. B 13. D
【14~15题答案】
【答案】14. A 15.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咸水湖。2000年至2007年前后,扩张较快,面积明显扩大;2007年之后,扩张较慢,面积平稳增长。
(2)色林错流域面积更大,径流补给更多;色林错湖面地势更低,更易接受补给;色林错湖区气温更高,冰川融水量更大;色林错湖区周边地形较平坦,湖泊面积增加明显。
(3)湖岸侵蚀加剧,诱发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重;淹没周边草场,破坏生物栖息地。
【17题答案】
【答案】(1)北半球。判断依据:北部地区气温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根据风矢图,该区域水平气流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为北半球气旋。
(2)丙。丙线东西两侧温度接近;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要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
(3)“干线”过境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出现降水;“干线”过境后,受暖干空气控制,天气转晴,湿度下降;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可能出现降水;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较低。
【18题答案】
【答案】(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分布不均);北部密集、南部稀疏;沿着山脉呈多带状分布;从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2)背山可以利用山为屏障抵御冬季寒风的侵袭;临水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解决饮用、灌溉、洗涤等需求,并且利用河流传统水运与外界联系。
(3)沿海地区的传统村落,可利用海岸线资源优势,发展海边度假和旅游休闲产业;山区的传统村落,可利用山水林田等自然优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人文底蕴的传统(村落,可依托当地特色文化,积极发展研学文创产业。
【19题答案】
【答案】
论点:天山相对高度大,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减少,水分先增多后减少,使自然带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论据:天山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且高原、山地阻挡东南季风的深入,因此天山北坡山麓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海拔升高,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和偏北风带来的北冰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产生地形雨,随着水分增加,开始出现山地草原带;当降水在半山腰达到最多时,加上热量减少,开始出现山地针叶林带;随着海拔高度继续增加,水分和热量均逐渐减少,又出现亚高山(高山)草甸带等自然带;随着海拔继续升高,水分和热量进一步减少,全年气温低于0℃,出现冰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