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课标】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5课《我爱你中国》《黄杨扁担》《河边对口曲》课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新课标】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5课《我爱你中国》《黄杨扁担》《河边对口曲》课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2-14 16: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声乐的演唱形式》第1课时《我爱你中国》《黄杨扁担》《河边对口曲》。
【教材分析】
《我爱你中国》《黄杨扁担》《河边对口曲》是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五)》第1课时欣赏课。《我爱你中国》由郑秋枫作曲、瞿琮作词,创作于1979年,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炽热,展现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节奏整体较为舒缓,以4/4拍为主,给人平稳、庄重之感,让人有充足时间沉浸于歌曲传递的情感中。歌词采用诗意的语言,从多个角度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丰富物产。《黄杨扁担》是一首重庆酉阳的土家族民歌,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生活风貌。它属于五声羽调式,音域跨度适中,整体旋律起伏较大。节奏以2/4拍为主,节奏明快活泼,具有强烈的舞蹈性。歌词极具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描绘了土家姑娘挑着黄杨扁担去街上买花帕的情景,质朴文字展现出当地的民俗风情与生活场景。《河边对口曲》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旋律具有浓郁的北方民间音乐风格,采用五声音阶,音域适中。其旋律起伏贴合歌词情感,节奏2/4拍,节奏紧凑,具有行进感。大量运用切分节奏,增强紧迫感与戏剧冲突,凸显战争氛围及人物内心波澜。
歌词采用北方方言,以对话形式展开,讲述张老三和王老七家乡沦陷、亲人离世,被迫流亡的遭遇。语言质朴,直白有力,唤起民众共鸣。演唱形式:为男声对唱与合唱。对唱清晰展现两人交流,一问一答推动情节;合唱强调共同命运与抗争决心,增强歌曲感染力与号召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节奏感强,能准确把握旋律,唱歌不跑调,还熟悉常见音乐记号,能较好诠释作品情感。而有的学生识谱困难,音准欠佳,唱歌易跑调。整体上,他们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一听便能哼唱;但对古典音乐接受度低,觉得沉闷。在课堂上,学生偏爱活泼互动环节,如小组合唱、音乐游戏,对乐理知识学习则较被动。教师需因材施教,用多元教学法激发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感受不同演唱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分析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并能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等多种手段,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分析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并能哼唱主题音乐
(二)教学难点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教师教师独唱和合唱图片)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图片中的演唱形式分别是独唱和合唱,那我们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常见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合唱、对唱、重唱等,今天我们就具体了解下这些演唱形式的特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歌曲《我爱你中国》《黄杨扁担》《河边对口曲》(书写板书《我爱你中国》《黄杨扁担》《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首先我们聆听一下歌曲《我爱你中国》,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我爱你中国》由郑秋枫作曲、瞿琮作词,创作于1979年,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炽热,展现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节奏整体较为舒缓,以4/4拍为主,给人平稳、庄重之感,让人有充足时间沉浸于歌曲传递的情感中。歌词采用诗意的语言,从多个角度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丰富物产。那这首歌曲属于什么演唱形式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我爱你中国》是一首女高音独唱形式,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唱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独唱就是由一人演唱。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哼唱和做声势动作
预设:表现音乐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第二首歌曲《黄杨扁担》,大家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黄杨扁担》是一首重庆酉阳的土家族民歌,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生活风貌。它属于五声羽调式,音域跨度适中,整体旋律起伏较大。节奏以2/4拍为主,节奏明快活泼,具有强烈的舞蹈性。歌词极具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描绘了土家姑娘挑着黄杨扁担去街上买花帕的情景,质朴文字展现出当地的民俗风情与生活场景。那这首歌曲属于什么演唱形式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黄杨扁担》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生四重唱,那什么是重唱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多声部的作品,由一人演唱一个声部。根据声部及人数不等,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哼唱和做声势动作
预设:表现音乐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第三首歌曲《河边对口曲》,大家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河边对口曲》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旋律具有浓郁的北方民间音乐风格,采用五声音阶,音域适中。其旋律起伏贴合歌词情感,节奏2/4拍,节奏紧凑,具有行进感。大量运用切分节奏,增强紧迫感与戏剧冲突,凸显战争氛围及人物内心波澜。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词采用北方方言,以对话形式展开,讲述张老三和王老七家乡沦陷、亲人离世,被迫流亡的遭遇。语言质朴,直白有力,唤起民众共鸣。那这首歌曲属于什么演唱形式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为男声对唱。那什么是对唱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哼唱和做声势动作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了解更多演唱形式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的歌曲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除了对唱、独唱、重唱三种演唱形式以外还有什么演唱形式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什么是合唱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合唱是将歌唱者分为两组以上(根据作品声部的需要),分别演唱不同的声部。另外,合唱又可分为多种形式。什么是齐唱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齐唱是由两个人以上至众多的人演唱同一旋律。那么齐唱和合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齐唱和合唱最大的区别是演唱声部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上台用不同的形式和声势动作表现歌曲表现音乐。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等多种手段,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不同的演唱形式的特点,能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音乐的了解。
七、课堂达标
1.将歌唱者分为两组以上(根据作品声部的需要),分别演唱不同的声部。是 。
2.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 。
3.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 。
答案:1.合唱
2.对唱
3.重唱
【板书设计】
《我爱你中国》
女高音独唱
《黄杨扁担》
男生四重唱
《河边对口曲》
选自《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