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和集合元素的特性,理解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掌握几个常用的数集的符号表示; 3.掌握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4.能够用区间表示集合。 1.集合的含义及其描述法的理解; 2.用区间表示集合的应用; 3.对给出的集合进行化简运算后用区间表示; 4.在理解集合表示方法的过程中,列举法的理解,以及区间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含义,体验其现实意义。
知识点0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即学即练1】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组成一个集合的是( )
A.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
B.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
C.不小于3的自然数
D.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答案】CCD
【分析】判断是否满足集合三要素中的确定性,得到答案.
【详解】A中“成绩优秀”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不能组成一个集合;
B、C、D中的对象都满足确定性,所以能组成集合.
CD
知识点0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即学即练2】给出下列6个关系:①,②,③,④,⑤,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4 B.2 C.3 D.5
【答案】A
【解析】为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所以,所以①正确;
是无理数,所以,所以②错误;
不是正整数,所以,所以③正确;
,所以④正确;
是无理数,所以,所以⑤正确;
,所以⑥错误.故选:A.
【即学即练3】用符号“∈”或“ ”填空:
1____N, -3____N, ___Q, ___N,
1__Z, -3___Q, 0___Z, ___R,
0___N*, π___R, ___Q, ___Z.
【答案】 ∈ ∈ ∈ ∈ ∈ ∈ ∈ ∈
【分析】利用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数集的符号表示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表示自然数集;表示正整数集;
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
故答案为:;;;;;;;;;;;.
知识点03 集合元素的特点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
【即学即练4】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矩形
【答案】A
【解析】由于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故它们组成的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不相等.
【即学即练5】数集中的x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解得;由解得.
∴x不能取的值的集合为..
知识点04 集合相等
【即学即练6】集合相等: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组成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
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选项A、B是集合的描述法表示,选项D是集合的列举法表示,且都表示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2020,都是数集.
选项C它是由方程构成的集合,集合是列举法且只含有一个方程.
知识点05 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即学即练7】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若能构成集合,指出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若不能构成集合,试说明理由.
(1)北京各区县的名称;
(2)尾数是5的自然数;
(3)我们班身高大于1.7m的同学.
【答案】(1)能;有限集;
(2)能;无限集;
(3)能;有限集.
【分析】根据集合的基本概念即得.
(1)因为北京各区县的名称是确定的,故北京各区县的名称能构成集合;因为北京各区县是有限的,故该集合为有限集;
(2)因为尾数是5的自然数是确定的,故尾数是5的自然数能构成集合;因为尾数是5的自然数是无限的,故该集合为无限集;
(3)因为我们班身高大于1.7m的同学是确定的,故我们班身高大于1.7m的同学能构成集合;因为我们班身高大于1.7m的同学是有限的,故该集合为有限集.
知识点06 常见的数集及表示符号
数集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或N+ Z Q R
【即学即练8】已知①;②;③0={0};④;⑤;⑥,其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
【答案】3
【详解】是无理数,属于实数,①正确;
是分数,属于有理数,②正确;
0表示一个元素,表示一个集合,③错误;
N表示从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集合,,④错误;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属于无理数,⑤错误;
Z表示所有整数的集合,-3是整数,,⑥正确;
故答案为:3.
知识点07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一般地,设A是一个集合,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A|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1)首先应弄清楚集合的属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类型.
一般地,数集用一个字母代表其元素,而点集则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2)若描述部分出现元素记号以外的字母,要对新字母说明其含义或取值范围.
(3)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和“或”,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内.
3.区间:在数学上,常常需要表示满足一些不等式的全部实数所组成的集合.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引入区间的概念.
①一般区间的表示:设a,b是两个实数,而且a在用区间表示连续的数集时,包含端点的那一端用中括号表示,不包含端点的那一端用小括号表示.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闭区间
开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②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
③特殊区间的表示
定义 符号 数轴表示
≥
≤
【即学即练9】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2x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3)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
(4)由所有正整数构成的集合.
【解析】(1)因为不大于10是指小于或等于10,非负是大于或等于0的意思,所以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集是 {0,2,4,6,8,10}.
(2)方程x22x的解是x0或x2,所以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为{0,2}.
(3)将x0代入y2x+1,得y1,即交点是(0,1),故交点组成的集合是{(0,1)}.
(4)正整数有1,2,3,…,所求集合为{1,2,3,…}.
【即学即练10】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正偶数集;
(2)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解析】 (1)偶数可用式子x2n,n∈Z表示,但此题要求为正偶数,故限定n∈N*,所以正偶数集可表示为{x|x2n,n∈N*}.
(2)设被3除余2的数为x,则x3n+2,n∈Z,但元素为正整数,故n∈N,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可表示为{x|x3n+2,n∈N}.
(3)坐标轴上的点(x,y)的特点是横、纵坐标中至少有一个为0,即xy0,故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x,y)|xy0}.
【即学即练11】下列三个集合:
①A{x|yx2+1};
②B{y|yx2+1};
③C{(x,y)|yx2+1}.
(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
(2)它们各自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解析】(1)不相同.
(2)集合A{x|yx2+1}的代表元素是x,且x∈R,所以{x|yx2+1}R,即AR;集合B{y|yx2+1}的代表元素是y,满足条件yx2+1的y的取值范围是y≥1,所以{y|yx2+1}{y|y≥1}.集合C{(x,y)|yx2+1}的代表元素是(x,y),是满足yx2+1的数对.可以认为集合C是由坐标平面内满足yx2+1的点(x,y)构成的.
【即学即练12】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2);(3);
(4);(5);(6).
【答案】(1);(2);(3);(3);(4);(5).
【解析】直接把集合写成区间的形式,注意含有等号的用闭区间,不含等号的用开区间.
【详解】集合中六个集合对应的区间分别为(1),(2),(3),(4),(5),(6).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区间表示,属于基础题.
易错一 忽略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1.方程x2-(a+1)x+a0的解集为________.
正解: x2-(a+1)x+a(x-a)(x-1)0,所以方程的解为1,a.
因此,若a1,则方程的解集为{1};若a≠1,则方程的解集为{1,a}.
答案: {1}(当a1时)或{1,a}(当a≠1时).
[易错探因] 本题易错的地方是忽略元素互异性,没有考虑参数a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错误的答案“方程的解集为{1,a}”.
[误区警示] 当集合中元素含有参数时,求出参数的值后一定要代回检验,确保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易错二 忽略元素形式
2.集合A{(x,y)|y-x2+6,x∈N,y∈N}用列举法可表示为________.
正解: x,y满足条件y-x2+6,x∈N,y∈N,
则有所以A{(0,6),(1,5),(2,2)}.
答案: {(0,6),(1,5),(2,2)}
[易错探因] 本题易错的地方是忽略元素的形式,从而得到错误答案{0,6,1,5,2,2}.
【题型1:集合的概念】
例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上课迟到的学生
B.2024年高考数学难题
C.所有有理数
D.小于x的正整数
【答案】C
【分析】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对于每一个元素要么属于集合,要么不属于集合,构成集合的元素必要是确定的.
【详解】对于B中难题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对同一题有人觉得难,但有人觉得不难,故2024年高考数学难题不能构成集合,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其它选项的对象都可以构成集合.
变式1:下列所给的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金砖国家”成员国 B.接近1的数
C.著名的科学家 D.漂亮的鲜花
【答案】A
【分析】利用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对选项逐一分析,由此判断出正确选项.
【详解】对于A,“金砖国家”成员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能组成集合,故A正确;
对于B,C,D三个选项来说,研究对象无法确定,所以不能组成集合.
.
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组成一个集合
B.所有小正数组成一个集合
C.集合和表示同一个集合
D.这六个数能组成一个集合
【答案】D
【分析】根据集合的性质,结合各选项的描述判断正误.
【详解】A: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错误;
B:所有小正数,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错误;
C:和中的元素相同,它们是同一个集合,正确;
D:中含有相同的数,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错误.
变式3: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①湖北省所有的好学校;
②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
③n的近似值;
④不大于5的自然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分析】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据此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详解】①“好学校”不具有确定性,因此①不能组成集合;
②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满足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因此能组成集合;
③n的近似值不具有确定性,因此③不能组成集合;
④不大于5的自然数,满足集合的元素的特征,因此④能组成集合.
.
变式4:下列所给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
(1)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上所有的难题;(2)高一(3)班的高个子;
(3)英文26个字母;(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5)方程的实数根.
【答案】(3)(4)(5)
【分析】由集合的三要素即可求解
【详解】(1):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上所有的难题,“所有的难题”不确定,
(2):高一(3)班的高个子,“高个子”不确定,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故(2)不能构成集合;
(3):英文26个字母,是确定的且满足互异性,故(3)能构成集合;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确定的且满足互异性,故(4)能构成集合;
(5)方程没有实数根,故能构成空集.
故能构成集合的是(3)(4)(5)
故答案为:(3)(4)(5)
【方法技巧与总结】
判断一组对象组成集合的依据
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
【题型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一)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若是R中的元素,但不是Q中的元素,则a可以是( )
A.3.14 B.-5 C. D.
【答案】A
【分析】由代表实数集,代表有理数集,对四个数判断是无理数即可.
【详解】由题意知a是实数,但不是有理数,故a应为无理数,
故可以为.
.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即可.
【详解】1是自然数,故,故①正确;
不是正整数,故,故②错误;
是有理数,故,故③正确;
是实数,故,故④错误;
是无理数,故,故⑤错误.
故说法正确的有2个.
故选:B.
变式2:用符号“”或“”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R,N,Z所代表的集合,填入正确结果.
【详解】因为R为实数集,N为自然数集,Z为整数集,
故,,
故答案为:,,.
变式3:【多选】已知集合,则有( )
A. B. C. D.
【答案】AB
【解析】,所以,,,.B.
变式4:已知a、b、c为非零实数,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为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0M B.-4M C.2∈M D.4∈M
【答案】A
【分析】对a,b,c分类讨论求出原代数式所有可能得值即可.
【详解】令,
若全为正数,则 ;若全为负数,则,
若中有2个正数一个负数,则,若中有2个负数,1个正数,则,
;
.
变式5:已知集合,,.若,,.则下面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集合的定义,设出的形式,计算后再根据集合中代表元素形式判断.
【详解】由题意,设,,下面的均为整数,
则,,
,不是偶数时,,
,
.
(二)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和a2,若2∈A,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答案】或
【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2∈A,所以或,即或.
故答案为:或
变式1:【多选】设集合,且,则x的值可以为( )
A.3 B. C.5 D.
【答案】CC
【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运算求解,注意检验,保证集合的互异性.
【详解】∵,则有:
若,则,此时,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若,则或,
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或.
C.
变式2:已知集合A中元素x满足,且,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由已知条件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得,
又∵,∴,解得,
∴.
.
变式3:已知集合中有三个元素:,,,集合中也有三个元素:0,1,.
(1)若,求实数的值;
(2)若,求实数的值.
【答案】(1)的值为0或
(2)的值为
【分析】(1)若,则或,再结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能求出的值.
(2)当取0,1,时,都有,集合中的元素都有互异性,由此能求出实数的值.
【详解】(1)集合中有三个元素:,,,,
或,
解得或,
当时,,,,不成立;
当时,,,,不成立.
的值为0或.
(2)集合中也有三个元素:0,1,,,
当取0,1,时,都有,
集合中的元素都有互异性,,,
.
实数的值为.
变式4:已知集合S满足:若,则.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则S中必有另外两个元素,求出这两个元素.
(2)证明:若,则.
(3)在集合S中,元素能否只有一个 若能,把它求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和.
(2)证明见解析
(3)不能,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得到,进而求出,得到答案;
(2),进而得到,化简得到答案;
(3)令,方程无解,得到结论.
【详解】(1)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循环.
所以集合S中另外的两个元素为和.
(2)由题意,可知且,
由,得,
即,
所以若,则.
(3)集合S中的元素不可能只有一个.
理由如下:令,
即.
因为,所以此方程无实数解,所以.
因此集合S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元素.
【方法技巧与总结】
1.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而言,只有“ ”与“ ”这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0是错误的.
2.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给出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属性,即该集合中元素要符合哪种表达式或满足哪些条件.
【题型3:利用集合的互异性求参数】
例4:数集中的元素a不能取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0,1,2,
【分析】根据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互异性即可列不等式求解.
【详解】由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互异性可知,解得且且且
故答案为:0,1,2,
变式1:“notebooks”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______________
【答案】7
【分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
【详解】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notebooks”中的不同字母为“n,o,t,e,b,k,s”,共7个,故该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7;
故答案为:7.
变式2:一个书架上有九个不同种类的书各5本,那么由这个书架上的书组成的集合中含有_____个元素.
【答案】9
【分析】根据集合中的元素互异性求出答案.
【详解】若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互异性,故九个不同种类的书,对应9个元素.
故答案为:9
变式3:集合中的三个元素分别表示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答案】A
【分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答案.
【详解】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
故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
变式4:已知,则实数_______.
【答案】
【分析】讨论、,结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参数a的值.
【详解】若,则,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排除;
若,则,可得或(舍),
所以,此时.
故答案为:
变式5:已知集合,,若,,则______.
【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或或,
解得或或,
因为,所以或或,
解得或或,
又因为,所以或,即.
故答案为:
【方法技巧与总结】互异性的主要作用是警示我们做题后要检验.特别是题中含有参数(字母)时,一定要检验求出的参数是否使集合的元素满足互异性.
【题型4: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求参数】
例5:由,,3组成的一个集合A,若A中元素个数不是2,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
A. B.1 C. D.2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由,,3组成的一个集合A,A中元素个数不是2,
因为无解,故由,,3组成的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3,
故,即,即a可取2,
即A,B,C错误,D正确,
变式1:已知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且,又集合中恰有三个元素,则整数 ,集合中的元素是 .
【答案】 6 3,4,5
【解析】由题意知,
又,,且集合P中恰有三个元素,所以,
此时集合P中的元素是3,4,5.
故答案为:6;3,4,5.
变式2:已知集合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那么的可能取值为( )
A.-1 B.2 C. D.0
【答案】D
【分析】对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判别式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或,
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不符合题意.
当时,要使集合有且仅有一个元素,
则需,
解得或(舍去)
综上所述,的可能取值为或,C选项符合.
变式3:已知集合中至多含有一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原问题转化为方程至多只有一个根,分,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原问题转化为方程至多只有一个根,
当时,方程为,解得,此时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符合题意;
当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所以,解得.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4:已知集合.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
(2)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
(2)
【分析】(1)针对和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分别得出的值即可
(2)确定A中有两个元素,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两个不相等实数根进行求解,再结合第一问一个元素
的情况即可得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1)由题意,当时,,得,集合A只有一个元素,满足条件;当时,
为一元二次方程,,得,集合A只有一个元素,
A中只有一个元素时或.
(2)由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包含两种情况,一个元素和两个元素,A中有两个元素时,并且
,得且,再结合A中一个元素的情况,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5:若集合中有2个元素,求k的取值范围.
【答案】且.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即可由判别式求解.
【详解】由题意得且,解得且.
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且.
【方法技巧与总结】
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步骤
【题型5: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求集合元素个数】
例6:已知集合,,则集合B中元素个数为( )
A.5 B.6 C.8 D.9
【答案】A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分析a,b取值即可判断作答.
【详解】集合,,
则当时,有,当时,或,当时,或,
所以,集合B有中5个元素.
变式1:已知集合,则集合B中有________个元素.
【答案】6
【分析】由题意分类讨论x的取值,确定y的值,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因为,所以.
当时,;
当时,或;
当时,.
故集合,即集合B中有6个元素,
故答案为:6
变式2:定义集合,设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集合的新定义求得,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详解】因为,,
所以,
故中元素的个数为.
.
变式3:已知集合,,定义集合,则集合M中所有元素之和是_____.
【答案】6
【分析】根据集合M的定义列举出M的元素,再求它们的和即可.
【详解】由题设,时,;
时,;
时,;
时,;
∴,故集合M中所有元素之和是6.
故答案为:6
【题型6: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7: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
A.1 B.2 C. D.
【答案】D
【解析】
变式1:方程组的解集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由方程组的解即可求解解集.
【详解】由得,所以方程组的解集可以表示为,
变式2:设集合,则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为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自然数集与整数集的概念分析集合A中的元素即可.
【详解】要使,则可取,又,则可取,
故答案为:.
变式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A;
(2)小于8的质数组成的集合B;
(3)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C;
(4)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D.
【答案】(1);(2);(3);(4)
【解析】(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有,所以;
(2)小于8的质数有,所以;
(3)方程的实数根为,所以.
(4)由,得,
所以一次函数与图象的交点为,所以.
【方法技巧与总结】
列举法表示集合时的4个关注点
(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
(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
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8:集合的意义是( )
A.第二象限内的点集 B.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C.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 D.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答案】A
【解析】因为意味着和异号或至少一个为零,
故为第二、四象限内的点或坐标轴上的点,即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
所以的意义是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变式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偶数集;
(3)被3除余2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4).
【答案】(1)且;(2)
(3);(4)
【解析】(1)原集合为,
则描述法表示为:且.
(2)偶数集,用描述法表示为:.
(3)被3除余2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用描述法表示为:.
(4)原集合为,
用描述法表示为.
变式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2)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3)使有意义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
(4)方程的解集.
【答案】(1);(2)
(3)且;(4)
【解析】(1)∵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或坐标轴上,
∴所有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为.
(2)∵被3除余1的整数可表示为
∴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为.
(3)要使有意义.则.解得且.
∴使有意义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为且.
(4)由,解得.∴方程的解集为.
【方法技巧与总结】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的3个关注点
(1)写清楚集合中元素的符号,如数或点等;
(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如方程、不等式、函数式或几何图形等;
(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列举法与描述法的理解
例9: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
(3)已知,,写出集合P;
(4)集合,,写出集合B.
【答案】(1)且
(2)
(3)
(4)
【分析】对于(1),(2),利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对于(3),(4),利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详解】(1)因为均为奇数,所以利用描述法表示为且.
(2)因为均平方形式,所以利用描述法表示为.
(3)因为,,所以利用列举法表示出.
(4)因为集合,,所以.
变式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 的解集;
(2)由所有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5)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
【答案】(1)
(2)
(3)或
(4)
(5)
【分析】(1)(2)(3)(4)(5)根据描述法和列举法的使用特点,即可求解.
【详解】(1)解方程组得,故解集可用描述法表示为,也可用列举法表示为.
(2)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有4个,分别为3,5,7,11,故可用列举法表示为.
(3)方程的实数根为2,因此可用列举法表示为,也可用描述法表示为.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中,代表元素为有序实数对,其中x,y满足,
由于点有无数个,则用描述法表示为.
(5)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中,代表元素为y,是实数,故可用描述法表示为.
【方法技巧与总结】
选用列举法或描述法的原则
要根据集合元素所具有的属性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展现集合的元素,通常用于表示元素较少的集合,当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无限时,就不宜采用列举法;描述法的特点是形式简单、应用方便,通常用于表示元素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集合,当元素共同特征不易寻找或元素的限制条件较多时,就不宜采用描述法.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准元素的特点,有限个元素一一列举,无限个元素的可以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需要用一种适当方法表示.何谓“适当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列举法和描述法的优缺点,其次要弄清相应集合到底含有哪些元素.要弄清集合含有哪些元素,这就需要对集合进行等价转化.转化时应根据具体情景选择相应方法,如涉及方程组的解集,则应先解方程组.将集合的三种语言相互转化也有利于我们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
(四)区间表示集合
例10: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
(2);
(3);
(4);
(5);
(6).
【答案】(1)
(2)
(3)
(4)
(5)
(6)
【分析】直接把集合写成区间的形式,注意含有等号的用闭区间,不含等号的用开区间.
【详解】(1)
(2)
(3)
(4)
(5)
(6)
变式1:将下列集合用区间表示出来.
(1);
(2);
(3);
(4)或.
【答案】(1);
(2);
(3);
(4).
【分析】利用区间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1)解:用区间表示为;
(2)解:用区间表示为;
(3)解:用区间表示为;
(4)解:或用区间表示为.
变式2: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
(1); (2);
(3); (4)R;
(5); (6).
【答案】(1);(2);(3);(4);(5);(6).
【分析】按照区间的定义以及书写方式进行转换即可,注意区间的开闭和集合中的不等号和等号相对应.
【详解】(1);
(2);
(3);
(4)R=;
(5);
(6).
【点睛】(1)用区间表示数集的原则有:①数集是连续的;②左小右大;③区间的一端是开或闭不能弄错;(2)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区间符号里面的两个数字(或字母)之间用“,”隔开;(3)用数轴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
变式3:用描述法写出下面这些区间的含义:
;;;.
【答案】;;;.
【分析】将区间转化为集合,用描述法写出答案.
【详解】用描述法表示为:;用描述法表示为:;用描述法表示为:;用描述法表示为:.
【方法技巧与总结】
理解区间概念的注意点
(1)一般地,区间的左端点的值小于右端点的值.
(2)区间符号中的两个端点(字母或数字)之间只能用“,”隔开.
(3)左、右端点a,b都能取到的叫闭区间;左、右端点a,b有一端能取到、另一端不能取到的叫半开半闭区间;左、右端点a,b都不能取到的叫开区间.
【题型7:集合新定义】
例11:【多选】若对任意,,则称为“影子关系”集合,下列集合为“影子关系”集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ABD
【分析】根据“影子关系”集合的定义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根据“影子关系”集合的定义,
可知,,为“影子关系”集合,
由,得或,当时,,故不是“影子关系”集合.
BD
变式1:设A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若,且,则称k是A的一个“孤立元”,集合中的“孤立元”是___________;对给定的集合,由S中的4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有___________个.
【答案】 5 6
【分析】①根据题意,依次判断每个元素是否为“孤立元”即可;
②根据①中分析可知,不含“孤立元”是指在集合中有与k相邻的元素,依次写出满足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即可.
【详解】解:①对于1,,则1不是“孤立元”;
对于2,,且,则2不是“孤立元”;
对于3,,则3不是“孤立元”;
对于5,,且,则5是“孤立元”;
②根据①中分析可知,不含“孤立元”是指在集合中有与k相邻的元素,
所以由S中的4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有,,,,,,共6个,
故答案为:5;6.
变式2: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定义运算 如下:
①当,奇偶性相同时,;
②当,奇偶性不同时,.
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对、分都是正偶数,都是正奇数,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
当、都是正偶数时,则集合中含有,,,,共个元素;
当、都是正奇数时,则集合中含有,,,,,共个元素;
当、一个为正偶数,一个为正奇数,则集合中含有,,,共个元素;
所以的元素共有个.
故答案为:
变式3:【多选】当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时,称这两个集合构成“全食”;当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但互不为对方子集时,称这两个集合构成“偏食”,对于集合,若与构成“偏食”,则实数取值可以是( )
A.0 B.1 C.2 D.4
【答案】CD
【分析】根据“偏食”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集合,且与构成“偏食”,
所以或,
当时,得,此时,符合题意,
当时,得,此时,符合题意,
综上,或,
D
一、选择题
1.有下列说法:
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为1;②若-a∈N,则a∈N;③若a∈N,b∈N,则a+b的最小值为2;④所有小的正数组成一个集合.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 A
【解析】 N中最小的数为0,所以①错;由-(-2)∈N,而-2 N可知②错;若a∈N,b∈N,则a+b的最小值为0,所以③错;“小”的正数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④错,故选A.
2.已知集合, ,若,则a等于( )
A.-1或3 B.0或1
C.3 D.-1
【答案】D
【分析】根据集合相等即元素相同解出a,再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求出a值.
【详解】由有,解得,.
当时,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
当时,,满足题意.
.
3.已知集合S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条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答案】A
【分析】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即可判断选项.
【详解】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都不相等,所以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二、填空题
4.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的所有正整数;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
【答案】①④
【分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判断可得答案.
【详解】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
故答案为:①④
5.已知集合,下列选项中均为的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② ③ ④
【答案】①③
【分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定义可直接得到结果.
【详解】由题意知:集合中有两个元素,分别为和.
故答案为:①③.
6.用符号“∈”或“ ”填空:
(1)设集合B是小于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则2________B,1+________ B.
(2)设集合C是满足方程x=n2+1(其中n为正整数)的实数x的集合,则3________C,5________C.
(3)设集合D是满足方程y=x2的有序实数对(x,y)的集合,则-1________D,(-1,1) ________D.
(4)若A表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集合,则点(0,0)____A, (1,1)______A,(-1,1)______A.
【答案】(1) ∈ (2) ∈ (3) ∈ (4)∈ ∈
【解析 】 (1)因为2=>,所以2 B;因为(1+)2=3+2<3+2×4=11,所以1+<,所以1+∈B.
(2)因为n是正整数,所以n2+1≠3,所以3 C;当n=2时,n2+1=5,所以5∈C.
(3)因为集合D中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x,y),则-1是数,所以-1 D;又(-1)2=1,所以(-1,1)∈D.
(4) 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集合可以用直线y=x表示,显然(0,0),(1,1)都在直线y=x上,(-1,1)不在直线上.所以(0,0)∈A,(1,1)∈A,(-1,1) A.
7.由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个数最多是______.
【答案】2
【分析】分与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当时,,此时元素个数为1;
当时,,
所以一定与或中的一个一致,此时元素个数为2.
所以由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个数最多是2个.
故答案为:2.
8.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N,x∈N,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________.
【答案】 0,1,2
【解析】 由∈N,x∈N知x≥0,>0,且x≠3,故0≤x<3.又x∈N,故x0,1,2.当x0时,2∈N;当x1时,3∈N;当x2时,6∈N.故集合A中的元素为0,1,2.
9.集合,若,则
【答案】
【解析】因为,
所以,若,则可得或2,
当时,,不满足互异性,舍去,
当时,,满足题意;
若,则,此时,不满足互异性,舍去;
综上故答案为:
10.已知集合是单元素集,用列举法表示的取值集合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集合是单元素集,
即方程有唯一解, ,
当时,原式等于,符合题意;
当时,原式等于,符合题意;
当时,方程转化为有唯一解,
,得,
所以的取值集合为.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1.用区间表示下列的集合
【答案】;;;;
【解析】由集合的意义及区间的定义直接写出每个集合的区间表达形式.
【详解】的区间表达为; 的区间表达为; 的区间表达为; 的区间表达为 ; 的区间表达为.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与区间的转换,属于基础题.
1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的解集;
(3)方程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4)抛物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5)集合.
【答案】(1);(2);(3)
(4);(5)且
【解析】(1)所有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2)不等式的解集,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3)方程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4)抛物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集合,用描述法可表示为:且.
1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 的解集;
(2)由所有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5)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
【答案】(1)
(2)
(3)或
(4)
(5)
【分析】(1)(2)(3)(4)(5)根据描述法和列举法的使用特点,即可求解.
【详解】(1)解方程组得,故解集可用描述法表示为,也可用列举法表示为.
(2)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有4个,分别为3,5,7,11,故可用列举法表示为.
(3)方程的实数根为2,因此可用列举法表示为,也可用描述法表示为.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中,代表元素为有序实数对,其中x,y满足,
由于点有无数个,则用描述法表示为.
(5)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中,代表元素为y,是实数,故可用描述法表示为.
14.如果具有下述性质的x都是集合M中的元素,其中xa+b(a、b为有理数),则下列元素中,不属于集合M的元素的有( )
①x0;②x;③x3-2π;④x;⑤x+.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A
【解析】 ①00+0×;②0+1×;③2π不是有理数;④3+2;⑤+(2-)+(2+)4+0×.
15.集合为单元素集合,则______.
【答案】或
【解析】因为集合为单元素集合,
所以有且只有一个解,
当,即时,
方程可化为,解得,满足题意;
当,即时,,解得,
经检验:当,方程的解为,满足题意;
综上:或.
故答案为:或.
16.已知集合,,.若,,.则下面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设,,
下面的均为整数,
则,,
,不是偶数时,,
,.
17.【多选】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组成的集合是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CD
【解析】当时,,
当中有两个大于0,另一个小于0时,,
当中有两个小于0,另一个大于0时,,
当时,,
所以代数式的值组成的集合是,故B错误.CD.
18.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a的值;
(2)若集合A中仅含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
(3)若集合A中仅含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或
(3)
【分析】(1)将代入方程求解即可;
(2)分、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3)由条件可得,且,解出即可.
(1)∵,∴,
∴;
(2)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
综上,或;
(3)集合中含有两个元素,即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且,
解得且,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9.以某些整数为元素的集合P具有以下性质:
(1)P中元素有正数,也有负数;(2)P中元素有奇数,也有偶数;
(3);(4)若,则.
则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
A.集合P中一定有0但没有2 B.集合P中一定有0可能有2
C.集合P中可能有0可能有2 D.集合P中既没有0又没有2
【答案】A
【分析】由(4)得,则(k是正整数),由(1)可设,且,,可得.利用反证法可得若,则P中没有负奇数,若P中负数为偶数,得出矛盾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4)得,则(k是正整数).
由(1)可设,且,,则、,而.
假设,则.由上面及(4)得0,2,4,6,8,…均在P中,
故(k是正整数),
不妨令P中负数为奇数(k为正整数),
由(4)得,矛盾.
故若,则P中没有负奇数.
若P中负数为偶数,设为(k为正整数),则由(4)及,
得均在P中,即(m为非负整数),
则P中正奇数为,由(4)得,矛盾.
综上,,.
故选:A.
20.设数集由实数构成,且满足:若(且),则.
(1)若,试证明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集合是否为双元素集合,并说明理由;
(3)若中元素个数不超过8个,所有元素的和为,且中有一个元素的平方等于所有元素的积,求集合.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不是,理由见解析;
(3).
【分析】(1)利用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证明即可;
(2)根据条件求出元素间的规律即可;
(3)先利用求出集合中元素个数,再根据所有元素和求解即可.
【详解】(1)由题意得若,则;
又因为,所以;
即集合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和.
(2)由题意,若(且),则,则,若则;
所以集合中应包含,故集合不是双元素集合.
(3)由(2)得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应为3或6,
因为且中有一个元素的平方等于所有元素的积,
所以中应有6个元素,且其中一个元素为,
由结合条件可得,
又因为,所以剩余三个元素和为,即,
解得,
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1.1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和集合元素的特性,理解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掌握几个常用的数集的符号表示; 3.掌握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4.能够用区间表示集合。 1.集合的含义及其描述法的理解; 2.用区间表示集合的应用; 3.对给出的集合进行化简运算后用区间表示; 4.在理解集合表示方法的过程中,列举法的理解,以及区间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含义,体验其现实意义。
知识点0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即学即练1】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组成一个集合的是( )
A.某校高一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
B.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
C.不小于3的自然数
D.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知识点0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即学即练2】给出下列6个关系:①,②,③,④,⑤,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4 B.2 C.3 D.5
【即学即练3】用符号“∈”或“ ”填空:
1____N, -3____N, ___Q, ___N,
1__Z, -3___Q, 0___Z, ___R,
0___N*, π___R, ___Q, ___Z.
知识点03 集合元素的特点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
【即学即练4】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矩形
【即学即练5】数集中的x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
A. B. C. D.
知识点04 集合相等
【即学即练6】集合相等: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组成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
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05 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即学即练7】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若能构成集合,指出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若不能构成集合,试说明理由.
(1)北京各区县的名称;
(2)尾数是5的自然数;
(3)我们班身高大于1.7m的同学.
知识点06 常见的数集及表示符号
数集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或N+ Z Q R
【即学即练8】已知①;②;③0={0};④;⑤;⑥,其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
知识点07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一般地,设A是一个集合,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A|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1)首先应弄清楚集合的属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类型.
一般地,数集用一个字母代表其元素,而点集则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2)若描述部分出现元素记号以外的字母,要对新字母说明其含义或取值范围.
(3)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和“或”,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内.
3.区间:在数学上,常常需要表示满足一些不等式的全部实数所组成的集合.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引入区间的概念.
①一般区间的表示:设a,b是两个实数,而且a在用区间表示连续的数集时,包含端点的那一端用中括号表示,不包含端点的那一端用小括号表示.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闭区间
开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②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
③特殊区间的表示
定义 符号 数轴表示
≥
≤
【即学即练9】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2x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3)直线y2x+1与y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
(4)由所有正整数构成的集合.
【即学即练10】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正偶数集;
(2)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即学即练11】下列三个集合:
①A{x|yx2+1};
②B{y|yx2+1};
③C{(x,y)|yx2+1}.
(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
(2)它们各自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即学即练12】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2);(3);
(4);(5);(6).
易错一 忽略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1.方程x2-(a+1)x+a0的解集为________.
易错二 忽略元素形式
2.集合A{(x,y)|y-x2+6,x∈N,y∈N}用列举法可表示为________.
【题型1:集合的概念】
例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上课迟到的学生
B.2024年高考数学难题
C.所有有理数
D.小于x的正整数
变式1:下列所给的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金砖国家”成员国 B.接近1的数
C.著名的科学家 D.漂亮的鲜花
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组成一个集合
B.所有小正数组成一个集合
C.集合和表示同一个集合
D.这六个数能组成一个集合
变式3: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①湖北省所有的好学校;
②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
③n的近似值;
④不大于5的自然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4:下列所给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
(1)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上所有的难题;(2)高一(3)班的高个子;
(3)英文26个字母;(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5)方程的实数根.
【方法技巧与总结】
判断一组对象组成集合的依据
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
【题型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一)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若是R中的元素,但不是Q中的元素,则a可以是( )
A.3.14 B.-5 C. D.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变式2:用符号“”或“”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多选】已知集合,则有( )
A. B. C. D.
变式4:已知a、b、c为非零实数,记代数式的值所组成的集合为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0M B.-4M C.2∈M D.4∈M
变式5:已知集合,,.若,,.则下面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和a2,若2∈A,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变式1:【多选】设集合,且,则x的值可以为( )
A.3 B. C.5 D.
变式2:已知集合A中元素x满足,且,则( )
A. B. C. D.
变式3:已知集合中有三个元素:,,,集合中也有三个元素:0,1,.
(1)若,求实数的值;
(2)若,求实数的值.
变式4:已知集合S满足:若,则.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则S中必有另外两个元素,求出这两个元素.
(2)证明:若,则.
(3)在集合S中,元素能否只有一个 若能,把它求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方法技巧与总结】
1.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而言,只有“ ”与“ ”这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0是错误的.
2.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给出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
(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属性,即该集合中元素要符合哪种表达式或满足哪些条件.
【题型3:利用集合的互异性求参数】
例4:数集中的元素a不能取的值是__________.
变式1:“notebooks”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______________
变式2:一个书架上有九个不同种类的书各5本,那么由这个书架上的书组成的集合中含有_____个元素.
变式3:集合中的三个元素分别表示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变式4:已知,则实数_______.
变式5:已知集合,,若,,则______.
【方法技巧与总结】互异性的主要作用是警示我们做题后要检验.特别是题中含有参数(字母)时,一定要检验求出的参数是否使集合的元素满足互异性.
【题型4: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求参数】
例5:由,,3组成的一个集合A,若A中元素个数不是2,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
A. B.1 C. D.2
变式1:已知集合中的元素满足:,且,又集合中恰有三个元素,则整数 ,集合中的元素是 .
变式2:已知集合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那么的可能取值为( )
A.-1 B.2 C. D.0
变式3:已知集合中至多含有一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变式4:已知集合.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
(2)若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5:若集合中有2个元素,求k的取值范围.
【方法技巧与总结】
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步骤
【题型5: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求集合元素个数】
例6:已知集合,,则集合B中元素个数为( )
A.5 B.6 C.8 D.9
变式1:已知集合,则集合B中有________个元素.
变式2:定义集合,设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B. C. D.
变式3:已知集合,,定义集合,则集合M中所有元素之和是_____.
【题型6: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7: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
A.1 B.2 C. D.
变式1:方程组的解集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变式2:设集合,则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为______.
变式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A;
(2)小于8的质数组成的集合B;
(3)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C;
(4)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D.
【方法技巧与总结】
列举法表示集合时的4个关注点
(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
(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
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8:集合的意义是( )
A.第二象限内的点集 B.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C.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 D.不在第一、三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变式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偶数集;
(3)被3除余2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4).
变式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不在第一、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2)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3)使有意义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
(4)方程的解集.
【方法技巧与总结】
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的3个关注点
(1)写清楚集合中元素的符号,如数或点等;
(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如方程、不等式、函数式或几何图形等;
(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列举法与描述法的理解
例9: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
(3)已知,,写出集合P;
(4)集合,,写出集合B.
变式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 的解集;
(2)由所有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5)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
【方法技巧与总结】
选用列举法或描述法的原则
要根据集合元素所具有的属性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展现集合的元素,通常用于表示元素较少的集合,当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无限时,就不宜采用列举法;描述法的特点是形式简单、应用方便,通常用于表示元素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集合,当元素共同特征不易寻找或元素的限制条件较多时,就不宜采用描述法.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准元素的特点,有限个元素一一列举,无限个元素的可以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需要用一种适当方法表示.何谓“适当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列举法和描述法的优缺点,其次要弄清相应集合到底含有哪些元素.要弄清集合含有哪些元素,这就需要对集合进行等价转化.转化时应根据具体情景选择相应方法,如涉及方程组的解集,则应先解方程组.将集合的三种语言相互转化也有利于我们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
(四)区间表示集合
例10: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
(2);
(3);
(4);
(5);
(6).
变式1:将下列集合用区间表示出来.
(1);
(2);
(3);
(4)或.
变式2: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
(1); (2);
(3); (4)R;
(5); (6).
变式3:用描述法写出下面这些区间的含义:
;;;.
【方法技巧与总结】
理解区间概念的注意点
(1)一般地,区间的左端点的值小于右端点的值.
(2)区间符号中的两个端点(字母或数字)之间只能用“,”隔开.
(3)左、右端点a,b都能取到的叫闭区间;左、右端点a,b有一端能取到、另一端不能取到的叫半开半闭区间;左、右端点a,b都不能取到的叫开区间.
【题型7:集合新定义】
例11:【多选】若对任意,,则称为“影子关系”集合,下列集合为“影子关系”集合的是( )
A. B. C. D.
变式1:设A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若,且,则称k是A的一个“孤立元”,集合中的“孤立元”是___________;对给定的集合,由S中的4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有___________个.
变式2: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定义运算 如下:
①当,奇偶性相同时,;
②当,奇偶性不同时,.
若集合,则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_.
变式3:【多选】当两个集合中一个集合为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时,称这两个集合构成“全食”;当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但互不为对方子集时,称这两个集合构成“偏食”,对于集合,若与构成“偏食”,则实数取值可以是( )
A.0 B.1 C.2 D.4
一、选择题
1.有下列说法:
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为1;②若-a∈N,则a∈N;③若a∈N,b∈N,则a+b的最小值为2;④所有小的正数组成一个集合.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已知集合, ,若,则a等于( )
A.-1或3 B.0或1
C.3 D.-1
3.已知集合S中的三个元素a,b,c是△ABC的三条边长,那么△ABC一定不是( )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4.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的所有正整数;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
5.已知集合,下列选项中均为的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② ③ ④
6.用符号“∈”或“ ”填空:
(1)设集合B是小于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则2________B,1+________ B.
(2)设集合C是满足方程x=n2+1(其中n为正整数)的实数x的集合,则3________C,5________C.
(3)设集合D是满足方程y=x2的有序实数对(x,y)的集合,则-1________D,(-1,1) ________D.
(4)若A表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集合,则点(0,0)____A, (1,1)______A,(-1,1)______A.
7.由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个数最多是______.
8.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N,x∈N,则集合A中的元素为________.
9.集合,若,则
10.已知集合是单元素集,用列举法表示的取值集合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用区间表示下列的集合
1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的解集;
(3)方程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4)抛物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5)集合.
1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 的解集;
(2)由所有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5)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
14.如果具有下述性质的x都是集合M中的元素,其中xa+b(a、b为有理数),则下列元素中,不属于集合M的元素的有( )
①x0;②x;③x3-2π;④x;⑤x+.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集合为单元素集合,则______.
16.已知集合,,.若,,.则下面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17.【多选】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的值组成的集合是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18.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a的值;
(2)若集合A中仅含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
(3)若集合A中仅含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9.以某些整数为元素的集合P具有以下性质:
(1)P中元素有正数,也有负数;(2)P中元素有奇数,也有偶数;
(3);(4)若,则.
则下列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
A.集合P中一定有0但没有2 B.集合P中一定有0可能有2
C.集合P中可能有0可能有2 D.集合P中既没有0又没有2
20.设数集由实数构成,且满足:若(且),则.
(1)若,试证明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集合是否为双元素集合,并说明理由;
(3)若中元素个数不超过8个,所有元素的和为,且中有一个元素的平方等于所有元素的积,求集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