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三)》第1课时《牧童之歌》《团结就是力量》《怒吼吧黄河》。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团结就是力量》《怒吼吧黄河》是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第6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三)》第1课时欣赏课。旋律进行方式在音乐教材中的分析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旋律的特点、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匹配等。本节课结合三首作品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对于旋律的赏析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较好的感知能力。他们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乐于表现自我,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有初步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兴趣较高,但对经典音乐作品了解较少。部分学生音乐节奏感较强,能较好地把握歌曲节拍,而部分学生则在音准和节奏方面还需加强练习。整体而言,四年级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需在拓宽音乐视野和提升音乐技能方面进一步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使学生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方式,包括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二)艺术表现
培养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进行方式。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旋律进行方式的三种形态: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二)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进行方式,并进行简单的旋律编创。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一首歌曲中,每一乐句的旋律一样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听老师演唱三条旋律,听听这三条旋律有什么区别?(教师演唱三条不同进行方向的旋律)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三条旋律的进行方向是不同的,有上行、下行、平行三种,那么旋律的进行方式有哪些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旋律的进行方式《牧童之歌》《团结就是力量》《怒吼吧黄河》(书写板书《牧童之歌》《团结就是力量》《怒吼吧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我们在三年级已学过,旋律是由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
机结合而形成的。旋律进行方式是指旋律线条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变化,它决定了旋律的流畅性、起伏感和表现力。在音乐教材中,旋律进行方式通常包括级进、跳进、重复等。下面的三张图,代表旋律进行的三种方式。
预设:欣赏
教师:下面我们跟琴演唱,感受一下旋律的特点
预设:演唱
教师:级进:旋律按照音阶的顺序逐步上升或下降,形成平滑的线条,易于学生哼唱和记忆。下面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观察下面的旋律,看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跟琴演唱,感受一下旋律的特点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观察下面的旋律,看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重复:旋律的某一部分或整段旋律重复出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强调旋律的主题。
下面我们跟琴演唱,感受一下旋律的特点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三首作品,首先了解一下其背景材料:《牧童之歌》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首民歌,旋律欢快、活泼,表现了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大草原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团结就是力量》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于1943年6月创作于晋察冀边区,是同名小歌剧的主题曲。歌曲的创作目的是为了 配合当时的减租减息运动,鼓舞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敌人。《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八乐章,由诗人光未然作词,音乐家冼星海作曲。这部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它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下面听三首歌曲的片段,说出哪一首是以级进为主,哪一首跳进较多,哪一首开头是同音反复?(欣赏)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团结就是力量》是跳进,《怒吼吧,黄河》是重复,《牧童之歌》是级进,当我们把每个音都用“圆点”标记出来,最后把这些圆点连接起来,你会发现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将这些“点”连成线,便出现了线条。音乐中将不同高度的音连成线,便形成了线条。旋律进行的线条叫旋律线。下面我们画一画
预设:画旋律线
教师:大多数的旋律是由级进、跳进、同音反复相结合而构成的。旋
律进行的方向有上行和下行。下面是根据旋律进行的方式与方向画出的乐曲旋律线。下面跟琴唱一唱,画一画
预设:唱一唱,画一画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该歌曲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旋律的进行方式,感受不同进行方式旋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
七、课堂达标
1.旋律进行方式包括 、 、 。
2.乐曲《牧童之歌》的旋律进行方式属于 。
答案:1.级进、跳进、重复
2.级进
【板书设计】
《牧童之歌》
《团结就是力量》
《怒吼吧黄河》
旋律进行:级进、跳进、重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