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版教材】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3课《黄河大合唱》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新版教材】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3课《黄河大合唱》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2-17 14: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名曲欣赏-黄河大合唱》第1课时《黄河大合唱》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名曲欣赏-黄河大合唱》第1课时欣赏课。《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作品,创作于1939年春天,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作品以黄河为背景,通过七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包括合唱、齐唱、轮唱、独唱、对唱、二重唱及配乐诗朗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的苦难与顽强斗争,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精神,控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音乐基础逐步提升,对音乐有一定感知力和表现力。多数学生能准确把握节奏、旋律,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增强。在演唱方面,能较好地把握歌曲情感,部分学生展现出较高的演唱水平。课堂上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但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乐感强,对音乐的兴趣浓厚,能主动学习;有的学生在节奏把握、音准等方面存在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逐渐多元,对音乐风格的偏好也各有不同 。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及其表现的意义,欣赏并理解《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等曲目的曲调,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二)艺术表现
通过音乐导入,获得一种感性认识,通过配乐视频观赏、音乐欣赏,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涵和情感。通过观察、合作思考,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三)创意实践
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表演。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感受乐曲中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同时,作品也传递了友谊、团结、和平等积极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黄河大合唱》的慷慨激昂情绪和动人的旋律,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难点
如何在演唱中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以及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民族精神和时代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 同学们,观察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展示黄河图片)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之“黄”,实为泥沙。你们听过哪些和黄河有关的作品?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欣赏的这首作品,它的名字叫作《黄河大合唱》(书写板书《黄河大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教师:首先我们聆听音乐,判断该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数一数有几个乐章?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是激情的豪迈的,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精神,控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作品中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作品以黄河为背景,通过七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包括合唱、齐唱、轮唱、独唱、对唱、二重唱及配乐诗朗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的苦难与顽强斗争,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精神,控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曲家:冼星海,(1905-1945)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张乐曲,尤是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国,其中《黄河大合唱》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39年春,诗人光末然在延安创作了歌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鼓舞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长诗《黄河吟》。光未然来到冼星海居住的窑洞,为他朗诵了《黄河吟》。冼星海被长诗的宏伟气魄所感动,建议光术然将诗改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歌词写成后,冼星海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充分发挥学生对作品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初步认知和感受,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掌握学生学情,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开展音乐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下面我们聆听第一个乐章《黄河船夫曲》听听有几个主题?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黄河船夫曲》中有两个不同音乐形象的主题。下面聆听第一主题,听听第一主题表现了怎样的形象?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主题是黄河船夫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形象。下面聆听第二主题,听听第一主题表现了怎样的形象?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主题表现船夫经过万众一心、竭力拼搏,最后到达彼岸后的小憩及对胜利的向往。作曲家用什么手法创作了两个反差极大的主题?让我们从两个主题音乐要素的运用、对比、变化,以及要素间不同的组合等方面来感知。请在下表的空格处填写你的答案。
教师:歌曲经过短暂的、向往胜利的小憩后,慢速而又丰满的四部和声,突然用快速、强力度地唱出“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此时,音乐再回到第一主题的音调上,最后由强渐弱,由近到远。总之第一乐章
以齐唱和合唱的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誓达彼岸的必胜信念。下面聆听第二乐章《黄河颂》,听听这段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黄河颂》是男高音独唱,高歌赞颂黄河的伟大,体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蓬勃力量。下面聆听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听听这段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三乐章是配乐诗朗诵,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下面聆听第四乐章《黄水谣》,听听这段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是一首与其他乐章形成很大反差的抒情性合唱,以歌谣式三段体写成,旋律朴素,平易动人。下面聆听第一乐章,听听这段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段旋律抒情、优美、亲切,表达人民群众在苦难中对家乡美景的追思,描绘了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象。下面聆听第二乐章,听听这段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段以突然闯入的男声低音区悲痛的音调,以及缓慢的速度,将人们带到我国大好河山遭受敌寇践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那段历史中去。下面聆听第三乐章,听听这段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三段是第一段主题减缩的再现。黄河奔腾依旧,但遭到侵略者践踏的生活,呈现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惨景象。作曲家采用短小的尾声,来渐渐平息人们的感情。总的说:《黄水谣》采用齐唱,歌谣式三段体歌曲,描绘了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下面聆听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听听这段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河边对口曲》采用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用山西民歌方式表现叙事性的对唱歌曲,表现了两个流离失所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最终一起踏上战斗征程的情景。下面聆听第六乐章《黄河怨》,听听这段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黄河怨》采用女高音独唱,以悲惨缠绵的旋律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上台边演唱边利用声势动作和乐器为歌曲伴奏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欣赏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想法
预设: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歌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魅力。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与坚韧。
从激昂的旋律到深刻的歌词,我们感受到了词曲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创作激情与爱国情怀。通过欣赏七个乐章,我们仿佛看到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听到了中华儿女的呐喊抗争。它不仅是音乐上的经典,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激发着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奋进精神。
希望大家课后继续聆听这部作品,深入体会其蕴含的力量,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七、课堂达标
1.《黄河大合唱》是由 作曲; 作词。
2.常见的演唱形式有: 。
3.《国家》这首歌曲表现了 情感。
答案:1.冼星海 光未然
2.合唱、齐唱、领唱、轮唱等
【板书设计】
《黄河大合唱》
全曲分为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声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一般演出略去)
第四乐章《黄水谣》(混声合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与混声合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