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14:23:46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3.古诗三首
第 1 课时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上一课,我们走进民风民俗这个单元,感受了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知道了年的寓意、各地过年的风俗。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第二个任务:家乡传统美食展。
活动一:展示任务明目标
传统节日诗词大比拼
为进一步积累传统节日中的诗词,通过诗词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班级准备收集整理一本《传统节日诗词集》,你会推荐哪些诗词呢?
要求:1.搜集含有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诗句,选择喜欢的样式,制作诗词卡。
2.有感情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读出诗词的画面。
活动二:读古诗,读中体会韵律美
一、示题、解题,初识古诗。
1.出示三首古诗题目《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朗读古诗题目,读准“迢”。
2.结合注释和经验,理解诗题的意思。
3.作者及节日梳理。
上一课,我们走进民风民俗这个单元,感受了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我们知道了年的寓意、各地过年的风俗。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第二个任务:家乡传统美食展。
活动二:读古诗,读中体会韵律美
二、预习检测反馈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音和工具书读正确。
(2)同伴互读,扫清生字词障碍。
(3)借助导读单,正音正读。
御柳斜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2.齐读,扫清生字词障碍,流利朗读。
3.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自读,读出七言诗与五言诗的节奏,准备全班展示读。
活动二:读古诗,读中体会韵律美
1.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韵律。
2.读得怎么样?理由?
借助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读懂诗意。不理解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或者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标记,寻求全班帮助。
自学要求:
活动三:理解关键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活动三:理解关键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1.交流分享学《寒食》:运用哪些方法,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柳絮纷飞
皇城里的柳树
皇帝赐予的荣耀
将寒食节民间禁烟火、宫外一片黑暗与皇宫内灯火通明形成鲜明对比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飞花”明写柳絮和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2.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活动三:理解关键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3.连词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活动三:理解关键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时节,长安柳絮纷飞,落红缤纷,春色迷人
夜晚,走马传烛图,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活动三:理解关键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4.结合图片,连词成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活动四:梳理学法,迁移应用
1.解题,弄懂题目意思。
2.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弄懂关键词语意思
3.连词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4.连句成篇,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自主学习提示:运用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疑难问题查资料解决,有困难主动求助。
(2)合作学习提示: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成果,按照古诗学习程序汇报。
活动四:梳理学法,迁移应用
活动四:梳理学法,迁移应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遥远
明亮
纤纤 擢 素手, 札札 弄 机杼。
摆弄
伸出
白皙
动作
外貌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眼泪
落下
神态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又清又浅
也没有多远,含有反问的语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神态
活动四:梳理学法,迁移应用
连词成句:
活动四:梳理学法,迁移应用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纤细白皙的双手开始织布,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十五夜望月
品读释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衬托夜的宁静。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乌鸦栖息在树上,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是“鸦栖树”的倒装
用作动词,体现了桂花的莹润
活动四:梳理学法,迁移应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连词成句: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1.背诵三首古诗。
2.搜集与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的古诗词。
课后作业(共13张PPT)
3.古诗三首
第 2 课时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一、析写法:体会本诗怎样将主要内容(情感)写详细的?
(1)叠词的使用:找出诗中叠词,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2)人物描写: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活动一:赏风俗,析写法,悟情感
古诗 《迢迢牵牛星》
包含的节日
节日里的风俗
表达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小组分享,完善表格内容。
活动一:赏风俗,析写法,悟情感
古诗 《迢迢牵牛星》
包含的节日 七夕节
节日里的风俗 乞巧
表达的情感 离愁别绪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叠词的使用
二、根据《迢迢牵牛星》的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寒食》《十五夜望月》的学习梳理,然后同伴交流修改。
古诗 《寒食》 《十五夜望月》
包含的节日
节日里的风俗
表达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活动一:赏风俗,析写法,悟情感
借助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体会情感。
《寒 食》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dàn)君”(割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烧死了。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通过这段资料,你体会到这首古诗表达的情感了吗?
是作者对朝廷、权贵的一种不满,因为大家都在禁烟火,而皇宫却在点蜡烛。
全班交流展示,完善写法和情感的梳理。
活动一:赏风俗,析写法,悟情感
古诗 《寒食》 《十五夜望月》
包含的节日 寒食节 中秋节
节日里的风俗 禁火、传赐新火 望月、赏月
表达的情感 对权贵的不满 思念友人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通过写古代习俗来表达情感 通过“月”的意象来写思念友人的情感
三、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像“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样委婉地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活动一:赏风俗,析写法,悟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活动二:应用策略,拓展阅读,诵读展示
一、阅读丛书中的《古诗三首》,利用下面表格,读懂古诗,体悟情感。
古诗 《元宵》 《望织女》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包含的节日
节日里的风俗
表达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活动二:应用策略,拓展阅读,诵读展示
一、阅读丛书中的《古诗三首》,利用下面表格,读懂古诗,体悟情感。
古诗 《元宵》 《望织女》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包含的节日 元宵节 七夕节 中秋节
节日里的风俗 赏花灯、吃元宵 穿针乞巧、拜织女、赏月 赏月、赏桂花
表达的情感 对繁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 也有对卖汤圆小贩的同情。 表达了诗人希望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 对中秋之夜景色的享受,对美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通过写元宵节的风俗来表达情感 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 通过想象来表达情感
二、制作《传统节日民俗诗词卡》,全班诵读展示。
活动二:应用策略,拓展阅读,诵读展示
1.完成《传统节日诗词集》,在“家乡民俗推介会”上进行展示交流。
2.选择一个节日习俗,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课后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9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拓展资源
丛书:古诗三首(《元宵》《望织女》《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三、课型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展示确任务,引发阅读兴趣
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在传统节日中抒发情思。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来一场传统节日诗词大比拼。
活动二:读古诗,读中体会韵律美
一、示题、解题,初识古诗。
1.出示三首古诗题目《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朗读古诗题目,读准“迢”。
2.结合注释和经验,理解诗题的意思。
3.作者及节日梳理。
二、预习检测反馈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音和工具书读正确。
(2)同伴互读,扫清生字词障碍。
(3)借助导读单,正音正读。
御柳斜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2.齐读,扫清生字词障碍,流利朗读。
3.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自读,读出七言诗与五言诗的节奏,准备全班展示读。
三、朗读古诗。
1.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韵律。
2.读得怎么样?理由?
活动三:理解关键字词意思及诗句意思
自学要求:
借助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读懂诗意。不理解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或者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标记,寻求全班帮助。
1.交流分享学《寒食》:运用哪些方法,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飞花”明写柳絮和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3.连词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4.结合图片,连词成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活动四:梳理学法,迁移应用
(1)自主学习提示:运用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疑难问题查资料解决,有困难主动求助。
(2)合作学习提示: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成果,按照古诗学习程序汇报。
——注释:
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擢:伸出
素:白皙
弄:摆弄
泣涕:眼泪
零:落下
清且浅:又清又浅
复几许:也没有多远,含有反问的语气
——描写方法分析:
“纤纤擢素手”意思是“(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这句话属于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织女手部的形态美,让人联想到织女的婀娜多姿与温婉动人。
“札札弄机杼”意思是“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这句话属于动作描写,它生动地表现出织女熟练而又机械地摆弄着织布机的梭子,传达出一种劳作的状态。
“泣涕零如雨”意思是“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句话属于神态描写,织女“泣涕零如雨”,表达了织女对爱情的渴望、对分离的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悲叹,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
——注释:
不得语: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描写方法分析:
“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这句话属于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牛郎织女隔着银河相互凝视的神情,将他们内心的深情通过这一无声的眼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千言万语都蕴含在这默默的注视之中,以细节传递出无尽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连词成句: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纤细白皙的双手开始织布,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中庭、地白”是作者看到的,“树栖鸦”是作者听到的,且这是一个倒装句,是“鸦栖树”的倒装,“冷露”是作者作者感受到的,“湿”在诗中用作动词,体现了桂花的莹润。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译文:
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乌鸦栖息在树上,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衬托夜的宁静。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句中的“落”字用得特别好,它化无形为有形,又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到人间似的。
布置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
2.搜集与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的古诗词。
第二课时
活动一:赏风俗,析写法,悟情感
一、析写法:体会本诗怎样将主要内容(情感)写详细的?
(1)叠词的使用:找出诗中叠词,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2)人物描写: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古诗 《迢迢牵牛星》
包含的节日
节日里的风俗
表达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小组分享,完善表格内容。
古诗 《迢迢牵牛星》
包含的节日 七夕节
节日里的风俗 乞巧
表达的情感 离愁别绪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叠词的使用
二、根据据《迢迢牵牛星》的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寒食》《十五夜望月》的学习梳理,然后同伴交流修改。
古诗 《寒食》 《十五夜望月》
包含的节日
节日里的风俗
表达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全班交流展示,完善写法和情感的梳理。
古诗 《寒食》 《十五夜望月》
包含的节日 寒食节 中秋节
节日里的风俗 禁火、传赐新火 望月、赏月
表达的情感 对权贵的不满 思念友人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通过写古代习俗来表达情感 通过“月”的意象来写思念友人的情感
三、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像“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样委婉地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活动二:应用策略,拓展阅读,诵读展示。
一、阅读丛书中的《古诗三首》,利用下面表格,读懂古诗,体悟情感。
古诗 《元宵》 《望织女》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包含的节日
节日里的风俗
表达的情感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古诗 《元宵》 《望织女》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包含的节日 元宵节 七夕节 中秋节
节日里的风俗 赏花灯、吃元宵 穿针乞巧、拜织女、赏月 赏月、赏桂花
表达的情感 对繁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慨,也有对卖汤圆小贩的同情。 表达了诗人希望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 对中秋之夜景色的享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怜惜。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情感)的 通过写元宵节的风俗来表达情感 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 通过想象表达情感
二、制作《传统节日民俗诗词卡》,全班诵读展示。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沉浸于古诗的唯美意境,了解了古人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体会了古人在诗中寄托的情感。希望大家课后能反复诵读,让这些优美的诗句陪伴我们成长。
布置作业:
1.完成《传统节日诗词集》,在“家乡民俗推介会”上进行展示交流。
2.选择一个节日习俗,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