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_____
(3)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
(4)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_________
(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_____________
(6)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执策而临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食之不能尽其材 骈死于槽枥之间
D.策之不以其道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反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10.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人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______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_______、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2)【走进作品】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都是经典,请选出两位作家及其作品,写出其中的名句。
(3)【感悟情怀】唐宋八大家在作品当中展示了自己的情怀,请选出两位作家结合具体的作品或内容分析他们的情怀。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4.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豫南李某,酷好马,尝于遵化牛市中,见一马,通体如墨映日有光而腹毛则白于霜雪所谓乌云托月者也。高六尺余,骏尾鬈然,足生爪,长寸许,双目莹澈如水精,其气,昂品如鸡群之鹤。李以百金得之,爱其神骏,喂秣必身亲。然性至狞劣,每覆障泥须族续锁,有力者数人,左右把持,然后可乘。按辔徐行,不觉其驶,而瞬息已百里。有一处去家五日程,日午就道,比至,则日未衔山也。以此愈爱之,而畏其难控,亦不敢数乘。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鬈(quán):头发卷曲。②秣(mò);喂马的谷物、饲料。③障泥:马鞍的垫子,用来遮挡泥土。
15.用三条“/”给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
通体如墨映日有光而腹毛则白于霜雪所谓乌云托月者也
16.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此愈爱之,而畏其难控,亦不敢数乘。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干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全文寄托作者愤懑不平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控诉。
B.【甲】文中的“也”字值得反复推敲:“不以千里称也”的“也”饱含着对“食马者”深刻的嘲讽;“安求其能千里也”的“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C.【乙】文“有一处去家五日程,日午就道,比至,则日未衔山也”一句表现出了此马有千里之能。
D.【乙】文中“双目莹澈如水精,其气昂昂如鸡群之鹤”一句是【甲】文中的“才美”这一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
18.有人认为,和【甲】文相比,【乙】文中的这匹马受到的待遇还是很好的,因为它遇到了李某这样真正的伯乐。你认可李某是真正的伯乐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王阳明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①于志者。
②今学者旷废②隳惰③,玩岁愒时④,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⑤则圣矣立志而贤⑥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③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⑦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⑧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节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本:当做根本。②旷废:荒废学业。③隳(huī)惰:懒惰散漫。④玩岁愒时:虚度光阴。⑤圣:圣人。⑥贤:贤人。⑦乡党:乡亲。⑧念:深思。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宗族乡党敬信之 敬:_________
(2)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皆:________
2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B.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C.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D.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本文见解独特,请用文中的话说说作者提到的“为善”的标准是什么。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立大志、成大器的典型代表。有一次,他向私塾先生请教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先生按常理回答说“只有读书考取功名”。王阳明却并不认同,他认为“考取功名不是最重要的事,读书立志做圣贤才是最重要的事”。那么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并如何去努力呢?请简要表述。
答案
1.C 2.C 3.(1)有时 (2)犹,尚且 (3)怎么 (4)才能,才干 (5)意思 (6)面对 4.A 5.D 6.B 7.A
8.(1)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
(2)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9.(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10、(1)柳宗元 王安石
(2)示例:①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示例:韩愈的《马说》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千里马悲惨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和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意愿。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名为写月景,实为写心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闲人”包含了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复杂微妙的心境。
11.(1)有时 (2)通晓 (3)等同,一样 (4)怎么
1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3.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的现实。
14.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要有能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5.通体如墨/映日有光/而腹毛则白于霜雪/所谓乌云托月者也
16.(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因此,(李某)更加喜爱这匹马,但又怕难以驾驭它,也不敢经常骑。
17.B
18.示例一:我认可。李某酷爱良马,遇到文中的好马时,就果断斥巨资买下,他喜欢马,善于识马;李某亲自喂马,面对马的顽劣性情非但不生气,还叫人帮忙一同套上马具,发挥出了马半日不到即可驰骋五日路程的千里马的特性。因此我认为李某是真正的伯乐。
示例二:我不认可。文中良马骏逸的外形不只伯乐能看出,常人也可看出,不能体现李某善于识马的特点;李某只看出马的外形,却未了解马顽劣的性情,也并未就此缺点做进一步地驯服,最终因害怕难以驾驭不敢常骑,没有发挥出马的真正价值。因此我认为李某不是真正的伯乐。
19、(1)敬重,尊敬 (2)都
20、A
21、不立志,天下就没有可做成的事情。
22、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
23、示例:我要立志成为一名航天员,从现在开始既要勤奋学习,锻炼身体,还要多阅读有关航天方面的书籍,初步掌握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