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材简析】
《让小车运动起来》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 1 课。教科书由从 古至今不同的车辆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小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由此引 出本课的研究主题“让小车运动起来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 ”环节,通过了解各种动力类型的车辆,引出本课的主要任 务——让小车运动起来;
第二部分“探索 ”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垫圈和绳子,安装一个重力作为拉力 的小车,并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第三部分“研讨 ”环节,在经过探究活动后,引导学生探讨力可以使物体启 动或静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四部分“拓展 ”环节,教科书以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为情境, 帮助学生将小车的运动迁移到足球的运动,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 系,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静止。
本课围绕本单元“运动和力 ”的大概念,观察拉力对物体的作用。通过研究 以垫圈的重力作为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手挡住让小车停止、增加垫圈改变小 车运动快慢的几种运动现象,让学生逐步了解到给物体施加力,可以使静止的物 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 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运动着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的 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也能想办 法让运动的小车静止;对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较 难将运动与力联系起来,对运动与力的关系是模糊的。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作 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难点:会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用实验数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小车(玩具车)、细绳(缝衣线或毛线)、垫圈(相同大小 的长尾夹或自制重物)、回形针(小钩子)、秒表(手机)
教师演示材料:课件 【问题逻辑关系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 的?
2.教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动力类型的车以及它的动力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出示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关注各类型车的动力来源,意识到想让小 车运动起来需要动力,自然地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
二、探究
(一)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
1.提问:怎样利用垫圈、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小结:原来绳子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小车运动的距离不足。绳子的长应该与
桌子的高度差不多。
3.动图展示利用垫圈和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提问:小车启动的拉力是怎么
产生的?
4.提问:什么是重力?出示短视频并解说重力。
设计意图:通过想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动和力是联系在一 起的。
(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预测:用多大的拉力刚好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思考: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再增大拉力
呢?
3.出示课本上的四点提示,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活动手册的表格,提醒注意事项。
5.播放学生实验操作视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完成预测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学会在探索活动中去体会和认
识。
三、研讨
实验完成后,交流发现。
3
1.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么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小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 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的能力,且会用实验数据来证明自 己的推测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
1.试着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2.课后拓展:打乒乓球时,我们是怎样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的?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用“运动和力 ”的关系来阐述观点。
4
【板书设计】
让小车运动起来
力:启动,停止,快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