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石弓学区中心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七年级语文摸底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涡阳县石弓学区中心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七年级语文摸底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6 13: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本次活动学校要求布置“古诗词文化墙”,请你帮忙完成。(10分)
美景如诗。祖国的秀丽山河,寄托了最美的诗心;诗词里的美景,惊艳了时光。①“
, ”是曹操笔下水波荡漾、岛屿耸立的壮阔海景(《观沧海》);②“ , ”是王湾笔下波平浪静、辽阔宽广的美丽江景(《次北固山下》)。
诗以言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们将最真切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是李益借笛声抒发那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④“ , ”是陆游借风雨梦境抒发那感人至深的爱国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以诗励志。人生,总少不了失意与坎坷,励志的诗词总能给我们以力量。我们在刘禹锡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中感受到他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秋词》);在谭嗣同⑥“ , ”中感受到他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潼关》)。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 )( ),
全体都振悚起;赶紧去接过,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有人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③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 )的。
④“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去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pī lì ( ) ( ) 人迹罕至( ) 寒颤颤( )
(2)找出上述语段当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2分)
改为
(3)上述文字均出自《朝花夕拾》,序号④是其中的哪篇文章 里面提到了哪个故事
(4)序号④这段话含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某校七年级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下面是七年级(1)班学习委员小安在班级组织的一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请你简要概括统计数据所反映的情况。(5分)
项目 阅读情况 阅读方法
人数 经常 偶尔 从不 浏览 抄词句 作批注 写摘要 写心得 不做笔记
50 26 16 8 20 11 2 2 1 14
(2)书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可以做我们的朋友,书中关于朋友的称谓有哪些 请仿照示例填
空。(4分)
示例: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忘年之交
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交
②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 之交
(3)小明同学在活动后写了一段感想,请你根据提示帮他修改。(4分)
【A】学校以培养同学们的读书兴趣为出发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后,同学们都有共同的感受:快乐阅读,健康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B】今后,我一定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①【A】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可在“ ”后加上“ ”。
②【B】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绽放的梨花
李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②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嘛。”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一幅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一幅,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3日,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开头描写春风拂面、梨花绽放、花香弥漫的场景,既营造了美丽的乡村氛围,又引出下文对老陈等乡村老人的描写。
B. 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老陈对水泥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C. 老陈在介绍村子里的老物件时,先介绍了水泥画,再介绍了老房子,最后介绍了老梨树,这一顺序体现了老陈对这些老物件喜爱程度的递减。
D.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叙述流畅,通过描写老陈等乡村老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
5.结合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我”与老陈交往时的感情变化。(2分)
→担心→ →赞叹
6.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从句式特点角度)
(2)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赏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7.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老陈这个人物形象。(3分)
8.文章以《绽放的梨花》为题,内涵丰富,请分析其含义。(3分)
【二】(17分)
【二】(16分)
材料一: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我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敢于对前人或他人的工作质疑,特别是那些与实验不符的结果,常在我的脑海中打个问号。”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治学、科研的最大特点是敢于大胆怀疑,精于小心验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著名材料学家郭可信的人生信条。从年轻时的努力勤奋到成名成家,他一直发扬这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科研领域,如果没有挑战精神,不敢大胆质疑,充其量只能做一个“者”——工作者,而不能做一个“家”——科学家。
(选自《用科学精神烛照前路》,有删改)
材料二: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1993年,曾有科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 射电“大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样想。
做一项大的科学工程,大部分是没有先例的,需要一个核心人物,南仁东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 不了他来操心。这一试,从壮年到暮年,22年光阴如梭,口径达500米,其面积相当于30个足 球场、8个“鸟巢”体育场的中国“天眼”终于建成。
从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南仁东、黄大年等新中国培养起来 的杰出科学家,面对科研,他们身上都凝聚着同样的精神内核,这就是创新、严谨、求实。
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曾记述:“回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经历,我深深体会到:科学研究贵在创新,要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善于作出 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善于抓住机遇,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对科学家创 新之道的高度凝练。
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动力”,中国的科学家正在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天宫”“蛟龙”“天 眼”“悟空”“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高铁、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第五代移动通 信 网络、金融科技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深刻的变革在于科学文化,从强调“缩小与发达国 家科技水平差距”到重视“推进原始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升华。
(选自《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科学家精神述评》,有删改)
材料三:
①“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手稿记录着我国火箭导弹事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而另一位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为了保护记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的文件,在遭遇空难时,用自己与警 卫员的血肉之躯作为保护罩,紧紧守护着这份珍贵文件的安全。
②在杜祥琬看来,深沉的家国情怀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们最大的共同点。“他们经历了从战 乱到民族新生的过程,科研道路也崎岖不平,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科学救国、兴国的志向,始终以 民族振兴为己任,堪称民族的脊梁。”杜祥琬说,“这种精神,不论何时都是要传承的。”
③这些科学家的手稿资料既是传承家国情怀的信物,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录着中国现当代科技进步的足音。比如,古植物学家、地质学家李星学院士一辈子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留下的一摞 摞纸质手稿,虽然已经泛黄,字迹也淡了,但是他对华夏植物群,包括大羽羊齿类植物和东亚晚 古生代煤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从未被人遗忘,这些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盛誉。
(选自《眺望科学精神的理性光辉——老科学家手稿中的学术学风传承》,有删改;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和著名材料学家郭可信都富有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B.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团队建造了中国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
C. 中国过去强调“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现在是重视“推进原始创新”。
D. 杜祥琬所说的“坚持科学救国、兴国的志向”是专门对钱学森和郭永怀精神的总结。
10.材料二引用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的记述,有什么作用 (4分)。
11.材料三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4分)
12.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哪些科学家精神 (6分)
【三】(16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字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节选自《李生论善学》)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 笃: (2)王生不说 说:
(3)王生益愠 益: (4)恐不及矣 恐:
14.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来标注。(2分)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 所 成
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6.这两篇文章都提到哪一个共同话题 孔子和李生都认为怎样的读书人才是“善学者” (4分)
三、写作(55分)
17.根据下面要求,写-篇文章。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学期里,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人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和戏剧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便引诗情到碧霄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2.(1)霹雳 jì chàn (2)振悚 震悚
(3)《二十四孝图》 《郭巨埋儿》。
(4)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3.(1)(示例)班级大多数同学阅读过课外书,但阅读方法有待改进。
(2)①患难 ②君子
(3)①读书 活动 ②提高 养成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4.答案:C
解析:C项中“这一顺序体现了老陈对这些老物件喜爱程度的递减”这一说法错误。老陈介绍老物件的顺序并不代表他对这些老物件喜爱程度的递减,而是按照他当时的思路和行文的逻辑顺序进行的。在文章中,老陈对水泥画、老房子和老梨树都充满了热爱和自豪,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介绍顺序来判断他对这些老物件的喜爱程度。
5.好奇 惊讶
6.(1)示例:从句式特点角度来看,使用了短句的形式,这种结构紧凑、简洁明快的句式,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阳光透过梨花间的情景,同时强调了阳光的光亮和温暖,给读者带来温馨而美好的感受。
(2)示例:加点的词语“画”和“光”具有深层的含义。这里的“画”不仅指实际看到的美丽景色,更是指这些景色构成的一幅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而“光”则象征着希望和生机,它可能是指阳光洒在梨花上的明亮,也可能是指老陈手艺传承的光明前景,更可能是指整个村庄、这个古老村落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生机活力。这两个词语的运用,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示例:老陈是一个技艺高超、自信乐观、热爱生活、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的人物形象。
8.示例:题目直接描绘了梨花绽放的自然景象,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还展现了乡村的人文之美,梨花在文中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还象征着乡村的和谐与美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意蕴丰厚。
【二】(17分)
9.D【解析】是对中国现代科学家们最大的共同点的总结。
10.用黄昆对科学研究“三个善于”的感悟,总结科学家创新之道,富有说服力。(3分)
11.过渡段,“这些科学家的手稿资料既是传承家国情怀的信物”承接上文钱学森、郭永怀的例子和杜祥琬的话,“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国现当代科技进步的足音”引起下面李星学院士的事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1)大胆质疑,勇于批判的精神;(2)创新、严谨、求实的精神;(3)深沉的家国情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16分)
13.(4分)坚定 同“悦”,高兴 更加 恐怕
14.(2分)BE
15.(6分)(1)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全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3分)(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是希望听到好的道理。 (3分)
16.(4分)共同话题:学习方法。善学者的特点: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三、写作(5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