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专题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双基双测(B卷)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做法中,会对泉州的母亲河——晋江造成生态破坏的是( )
A.禁止向江中倒入生活垃圾
B.禁止向江中排放工业废水
C.鼓励在两岸植树造林
D.鼓励在江中放养水葫芦等外来物种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水域环境的保护,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有利于改善我市环境质量的是
①使用乙醇汽油
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③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
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⑤向护城河里排放废水
⑥植树种花,搞好绿化
A.只有①④⑥ B.只有⑥
C.只有②③⑤ D.只有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改善环境质量需要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实现零污染,植树种花可以通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因此这些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3.关于农药的使用,正确的是
A.农药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安全
B.农药可杀死害虫,应大量使用
C.农药的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有些害虫个体会产生抗药性
【答案】A、D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合理使用农药。
4.下列哪项人为因素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全面破坏
A.乱砍乱伐 B.环境污染 C.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D.过度捕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乱砍乱伐、环境污染、过度捕猎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全面破坏,使用化肥农药只要适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范围也小,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全面破坏。
考点: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臭氧层的破坏
B、太阳黑子的大爆发
C、工业化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D、空调的使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温室效应”是由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起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正常含有的气体,生物圈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者来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生物圈中由于煤炭燃料的大量开发使用,加上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短期内迅速含量增加,使大气的温度升高,被成为温室气体。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6.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D.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发展经济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7.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 )
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B.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平衡
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减少,因此降低了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
考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8.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对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无效的措施是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秸秆禁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 雾霾的防治。
9.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而今却是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人类乱砍乱伐造成了平衡失调
D、地壳变迁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的乱砍乱伐破坏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使动物失去家园,造成了平衡失调。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0.中学生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
A.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
B.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
C.购物时尽量用一次性包装袋
D.自觉保护周围的野生动植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饭菜吃多少买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浪费,节约粮食;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使用一次性包装袋,浪费了能源也增加了污染;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D.人造含氟制冷剂泄露;采用无氟制冷剂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可见B符合题意。
考点: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措施。
12.“十面霾伏”成了冬日里的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象!相关数据表明,如今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有50万人!下列治理雾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扩大绿化面积 B.发展公共交通 C.增加火力发电 D.严禁焚烧秸秆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D.严禁焚烧秸秆,就会减少细小颗粒物的排放,能治理雾霾;
故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13.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为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下列不可取的是( )
A、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B、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C、减少排放、治理污水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节约资源、杜绝浪费,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利于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A不符合题意;围海造田、发展农业,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B符合题意;减少排放、治理污水,可以保护水资源,利于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C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会保护生态环境,利于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D不符合题意。
考点:环境保护问题。
14.从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B.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C.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D.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答案】A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1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林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增加植被,我国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因此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故A、B、C错误, D正确,故选D。
考点: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2月10日,湖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长沙召开。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杜家毫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全力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等重点生态环保工作,以水更清为重点,抓紧实施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山更绿为重点,强力推进山体修复、尾矿库治理和“矿山复绿”行动,启动重金属污染严重耕地的修复利用和作物结构调整试点工作;以天更蓝为重点,加大雾霾防治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和政策力度,加强汽车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
(1)湘江中所有的动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2)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能通过 积累,最终危害人类。
(3)绿色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4)湘江中的中华鲟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章鱼 B.鲫鱼
C.娃娃鱼 D.鳄鱼
(5)“雾霾”天气对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健康有危害,当“雾霾”袭来时你对人们有何建议?(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
【答案】
(1)错误;
(2)生物富集;
(3)光合作用;
(4)B;
(5)尽量少出门,外出戴口罩;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湘江中所有的动植物,只是部分生物,没有分解者和环境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5))“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PM2.5,所以避免该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PM2.5的吸入,可尽量少出门,外出戴口罩等方法。(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故答案为:(1)错误;(2)生物富集;(3)光合作用;(4)B;(5)尽量少出门,外出戴口罩。
考点: 生态系统; 光合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 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7.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沙漠化、化学污染等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宄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而人类的活动使二氧化碳的排数量不断增加,如何通过有节制的生活,使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的生活呢?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氦
(2)为了响应“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的号召,你是怎么做的?(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一条即可)
。
【答案】(1)A;B (2)提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等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定位】熟练掌握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18.(每空1分,共9分)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材料二: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PM2.5是1到2.5微米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哮喘复发。对心血管、神经系统都会有影响。”
材料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材料四:很多人为应对PM2.5的污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择戴口罩。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医用口罩,防护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而街上流行的时装口罩就更别提了。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材料五: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其所在的城市某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肺泡适于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多,有助于扩大进行____的面积。肺泡外还包绕着丰富的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____构成,吸进的PM2.5的空气中的部分物质会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____相适应的观点。
(2)哮喘是一种过敏反应,PM2.5中的有害物质使有哮喘史的人再次发生哮喘,因此PM2.5中的某些异物相当于免疫学中所说的____
(3)材料五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
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功能;
(2)抗原;
(3)变量;
(4)求平均值;
(5)越大;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
(4)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
(5)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可以通过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改善空气质量。
故答案为:(1)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功能;
(2)抗原;
(3)变量;
(4)求平均值;
(5)越大;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
考点:空气质量与健康,科学研究方法
19.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某兴趣小组就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进行了探究。
a.在甲、乙两个条件完全相同的花盆内各播10粒绿豆种子,置于相同的条件下,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开始做实验;
b.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
c.向甲花盆里的绿豆幼苗定期喷洒“模拟酸雨”,同时向乙花盆里的绿豆幼苗喷
洒与“模拟酸雨”等量的清水。
【实验结果】
几天后,甲花盆里的绿豆幼苗全部死亡,乙花盆里的绿豆幼苗生长正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2)你认为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对照组是 。
(3)实验中的变量是 。
(4)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1)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或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2)乙花盆(或乙)
(3)模拟酸雨(或酸雨)
(4)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置与研究。
20.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生物影响,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 000 mL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 mL、100 mL、200 mL、400 mL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一条金鱼,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组 别 A B C D
废电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
(2)请对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数量进行修订 。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4)如果要让实验更加严密,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
(5)在实验中该如何设置对照组 。
【答案】
(1)废电池水对鱼类的生存有影响
(2)各放入5条
(3)废电池水对鱼类的生存有影响
(4)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更科学
(5)对照实验不加废电池水,加等量的清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废电池水对鱼类的生存有影响。
(2)请对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数量进行修订各放入5条。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水对鱼类的生存有影响。
(4)如果要让实验更加严密,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更科学。
(5)在实验中该如何设置对照组对照实验不加废电池水,加等量的清水。
考点:本实验探究废电池水对鱼类的生存有影响,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