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5 09: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
一、基础达标(27分)
1.填空。(11分)
(1)陶渊明(约365-427),名______,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就号“______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传世。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桃林的唯美奇幻。
(3)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所见之景。
(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绘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景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2.重点词语解释。(10分)
(1)缘溪行     缘: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    鲜美: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
(4)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
(5)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
(6)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____________
(8)乃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__
(9)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
(10)诣太守  诣: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其中/往来种作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见渔人,乃大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散文家,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发表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记”。
C.“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源自《桃花源记》。文中的“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
二、文言文阅读(6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和桃源诗序(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①,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①醯(xī):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妻子邑人 妻子: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_
(3)多过其实 多:____________ (4)近岁道稍通 岁:____________
7.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而 溪 中 多 枸 杞 根 如 龙 蛇 饮 其 水 故 寿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乙】文中作者认为桃源中人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篇选文都交代了再寻桃源之事,这样写各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是岁三月朔①,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润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②。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③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④,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有删改)
【注】①三月朔:农历三月初一。②森布蒙密:形容树荫浓密。③葩:花。④平衍:平坦广阔。弥望:满眼。
1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
(3)遂扫石而坐 遂:_____________ (4)东行数十步 东:__________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文段写景时,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甲】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了桃花林草美花繁的特点;【乙】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东山水清且深的特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同为写景游记,【甲】【乙】两文段的游踪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15分)
琅嬛福地记
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后至一密室,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老人开门肃②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③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④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⑤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②肃:恭敬地(请别人)。③信宿:两夜。④甫:刚刚。⑤初无:一点儿也没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缘溪深入 _____________ (2)茂先异之 _____________
(3)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 (4)望石再拜而去 _____________
1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老 人 开 门 肃 茂 先 入 见 所 藏 书 皆 秦 汉 以 前 及 海 外 诸 国 事 多 所 未 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与《桃花源记》皆充满奇幻色彩,但主旨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6分)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裰。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 陶潜传》)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储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潜亦无所辞焉( )
(2)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
(3)颖脱不羁( )
(4)亦雅咏不辍( )
20.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加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请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
一、基础达标(27分)
1.填空。(11分)
(1)陶渊明(约365-427),名______,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就号“______________”,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传世。【答案】潜 五柳先生 东晋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桃林的唯美奇幻。【答案】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所见之景。【答案】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花垂髫 并怡然自乐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绘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景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答案】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重点词语解释。(10分)
(1)缘溪行     缘: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    鲜美: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
(4)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
(5)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
(6)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____________
(8)乃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__
(9)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
(10)诣太守  诣:____________
【答案】
(1)缘: 沿着,顺着 
(2)鲜美: 新鲜美好 
(3)异: 对……感到惊异 
(4)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5)俨然: 整齐的样子
(6)要: 同“邀”,邀请 
(7)妻子: 妻子儿女
(8)乃: 竟然,居然 
(9)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10)诣: 拜访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其中/往来种作
【答案】B;【解析】 正确停顿应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B.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见渔人,乃大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答案】 B(A项,为:动词,作为/介词,对、向;B项,具:详细;C项,乃:于是,就/竟然,居然;D项,寻:寻找/随即,不久)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散文家,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发表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记”。
C.“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源自《桃花源记》。文中的“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
【答案】C(“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二、文言文阅读(6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和桃源诗序(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①,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①醯(xī):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妻子邑人 妻子: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_
(3)多过其实 多:____________ (4)近岁道稍通 岁:____________
7.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而 溪 中 多 枸 杞 根 如 龙 蛇 饮 其 水 故 寿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乙】文中作者认为桃源中人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篇选文都交代了再寻桃源之事,这样写各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1)妻子和儿子 (2)沿着,顺着 (3)很多 (4)年
7.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8.(1)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9.因为这里道路极其危险遥远,人们一生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喝了那儿的水,就会长寿。
10.甲文写再寻桃源,反映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写再寻桃源未果则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乙文则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与世隔绝罢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是岁三月朔①,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润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②。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③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④,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有删改)
【注】①三月朔:农历三月初一。②森布蒙密:形容树荫浓密。③葩:花。④平衍:平坦广阔。弥望:满眼。
1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
(3)遂扫石而坐 遂:_____________ (4)东行数十步 东:__________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文段写景时,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甲】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了桃花林草美花繁的特点;【乙】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东山水清且深的特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同为写景游记,【甲】【乙】两文段的游踪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1)对……感到惊异 (2)交错相通(3)于是,就 (4)向东(4分,每小题1分)
12.(1)老年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3分)
(2)这年农历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出门远游。(3分)
1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2分,每空1分)
14.同:都经过小溪、都有山(2分)。异:【甲】文段从渔人沿小溪划行写起,接着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重点围绕桃花源来写;【乙】文段从洪山寺写起,经过松林、山涧、盘石、小冈,最后到了一个小村庄,重点围绕盘石周边的环境来写(2分)。
【乙】文参考译文
这年农历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大约十里小路,穿过松林,蹬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有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荫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满眼望去,只见田野平坦广阔,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
(三)阅读【甲】【乙】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18题。(15分)
琅嬛福地记
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后至一密室,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老人开门肃②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③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④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⑤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②肃:恭敬地(请别人)。③信宿:两夜。④甫:刚刚。⑤初无:一点儿也没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缘溪深入 _____________ (2)茂先异之 _____________
(3)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 (4)望石再拜而去 _____________
1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老 人 开 门 肃 茂 先 入 见 所 藏 书 皆 秦 汉 以 前 及 海 外 诸 国 事 多 所 未 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与《桃花源记》皆充满奇幻色彩,但主旨却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1)沿着,顺着 (2)对……感到惊异 (3)竟然 (4)离开
16.老人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17.(1)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他日我带着粮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
18.主旨上本文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的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乙】参考译文:
晋朝太康年间,张茂先担任建安从事,某天在洞山游玩。
沿着溪流深入,见到一位老人枕着书在石上躺着,茂先便坐下与他谈论。看到他所枕书上的文字都是蝌蚪样的,不能分辨是什么字,茂先以之为奇。老人问茂先说:“你读了多少书 ”茂先说:“二十年内的书,我还没有读完,如果是二十年前的书,那么我确实已经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拉着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扇门可供进入,路径很宽。来到一密室内,门上刻着篆书,文字是“琅嬛福地”。老人开门迎接茂先进入,茂先看到这些藏书记载的都是秦汉以前和海外各国的事情,大多是自己没听说过的。茂先一时间茫然失落,无所适从。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茂先为此在这里逗留了好几天才出来,对老人说道:“过段时间我多带点吃的再来拜访,到时我要看遍群书。”老人笑笑,什么也不说,送茂先出去。茂先刚一出门,门外的石头突然自行闭合。茂先回头看着石头,只见到杂草藤萝,绕着石头而生,石头上的苔藓也严丝合缝。茂先呆呆地站着看了良久,对着石头拜了两次后离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6分)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裰。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 陶潜传》)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储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潜亦无所辞焉( )
(2)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
(3)颖脱不羁( )
(4)亦雅咏不辍( )
20.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加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1)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请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1)推辞(2)创作、写作(3)束缚,约束(4)停止
20.“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
21.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2.(1)(陶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追求率真而自得其乐,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2)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23.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