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孙权劝学》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教读引领课(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孙权劝学》
丛书:《师旷论学》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句式,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熟读课文,揣摩说话人的语气,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规劝的艺术。
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意思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吕蒙,学习《孙权劝学》。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简介本文作者和《资治通鉴》
作家常识梳理 名
时
地
作
评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北宋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编年史书记述时间最长、具有极大治国理政价值的巨著。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qīng
shú
yé
gèng
suì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注意断句,读出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借助页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代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翻译五字法
二、 借助注释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不可不学”。
告诉,对……说,
常与“曰”连用。
当道,当权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推脱
事务
了解历史
古时王侯的自称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研究儒家经典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粗略的阅读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
疑问代词,谁。
很有益处
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于是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到,等到
不再是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经过
如今,现在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另外,再。
明白事理、事势。
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再另眼看待。长兄明白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长兄,这里是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结为好友
于是
(1)文言知识梳理——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2)文言知识梳理——古代称谓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代王侯的自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3)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词
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孤苦。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4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即更刮目相待( )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另,另外;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课后实践】
1.梳理文言知识归类卡。
2.自主阅读《师旷论学》,试着疏通文意。(共17张PPT)
《孙权劝学》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教读引领课(第2课时)
【学习内容】
《孙权劝学》+《师旷论学》
1.分角色朗读《孙权劝学》,关注人物之间的称谓,注意读好说话人的语气。
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一、读好对话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劝不成
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后虽用叹号,但有一种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2.吕蒙读书有没有取得成效?
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大惊”及感叹语气的句子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小组讨论: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孙权
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要求严格,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鲁肃
极像一位忠厚的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
吕蒙
胸怀坦荡,机敏自信,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4.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开卷有益。
②劝人要讲究策略。
③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⑤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⑥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二、类文阅读 对比思辨
自主阅读《师旷论学》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1)交流疑难问题
(2)朗读文章,注意节奏,读好语气
3.注意语气词,用自己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
孙权劝学是上级对下级,先提要求,后作解释,现身说法。
师旷劝学是下级对上级,是先打比方说理,后让平公选择。
4.阅读思辨: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课后实践】
1.阅读《范仲淹苦学》《董遇“三余”读书》
2.完成《孙权劝学》类文阅读导读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孙权劝学》
【学习内容】
教材:《孙权劝学》
丛书:《师旷论学》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句式,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熟读课文,揣摩说话人的语气,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规劝的艺术。
【课型及课时】
教读引领课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预习通关
参考“课前预习任务单”,巩固基础知识。
情境导入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为我们大家所熟悉,比如: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立即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位都督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身穿白衣,伪装成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吕蒙,学习《孙权劝学》。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积累文学常识。
(1)知作家——司马光
作家常识梳理
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时 北宋
地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作 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评 政治家、史学家
(2)知作品——《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编年史书记述时间最长、具有极大治国理政价值的巨著。
(3)明背景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卿(qīng) 邪(yé) 即更刮目相待(gèng) 肃遂拜蒙母(suì)
3.自由朗读,试着给原文划分节奏。
4.朗读展示,试着添加人物的神态、动作,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借助页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方法: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如“权”,孙权。
(2)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如“初”,当初。
(3)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4)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如“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省略句,应为“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5)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夫”没有实际意义,可直接删除,不译。
请同学们按照以上文言文翻译“五字诀”自主翻译全文,分组展示,师生互评。
2.梳理文言文知识
(1)文言知识梳理——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
(2)文言知识梳理——古代称谓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代王侯的自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3)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另,另外;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
【课后实践】
1.文言知识归类归类梳理
2.自主阅读《师旷论学》,试着疏通文意
第2课时
一、读好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寥寥数语便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请大家研读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合作,补充人物说话时的相关神态、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小贴士:(1)关注人物的自称和他称,在称谓中了解人物关系,感知人物之间的交情。(文言文中的称谓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自称往往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些他称、爱称、敬称又能够反映人物的相处程度及关系如何。)(2)关注语气词、句式及标点。(3)注重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1)对话一:孙权与吕蒙
孙权(面对吕蒙语重心长地)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命令)——学习的重要性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三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刘备能三顾茅庐,曹操要千方百计争取关羽。而孙权在周瑜英年早逝后,迫切需要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孙权面对骁勇善战却不肯认真学习的吕蒙时,心里是既焦虑又恨铁不成钢。
吕蒙(面有难色推辞)曰:“主公,军中事务繁多,无暇学习!”——不爱学习,不愿学习的心理。
孙权(不悦稍有责备地)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感叹句,语气加强,不高兴、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指出学习的方法,耐心地规劝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用反问对吕蒙委婉地进行了批评,体现了孙权关爱下属,对下属有要求、有期待。“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又现身说教,说明读书有益的道理。
吕蒙(信服地)曰:“主公所言极是,蒙今日乃始就学。”
(2)对话二:鲁肃与吕蒙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调侃开玩笑地)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既要读出吕蒙的颇为自得、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又要读出调侃的意味。)
鲁肃(郑重地)曰:“吾欲拜尔高堂,与君义结金兰!”
吕蒙(高兴地)曰:“不胜荣幸!”
吕蒙学识的进步,是通过侧面描写鲁肃的语言及行为表现出来的,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总体来讲: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谆谆教诲,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一唱一和,互相打趣。
2.吕蒙读书有没有取得成效?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大惊”及感叹语气的句子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3.小组讨论: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要求严格,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胸怀坦荡,机敏自信,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的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
4.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开卷有益。
②劝人要讲究策略。
③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⑤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⑥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类文阅读 对比思辨
自主阅读《师旷论学》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1)交流疑难问题
(2)朗读文章,注意节奏,读好语气
3.注意语气词,用自己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
4.阅读思辨: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孙权劝学是上级对下级,先提要求,后作解释,现身说法。
师旷劝学是下级对上级,是先打比方说理,后让平公选择。
【课后实践】
1.阅读《范仲淹苦学》《董遇“三余”读书》
2.完成《孙权劝学》类文阅读导读单
【板书参考】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恳切
吕蒙就学——勤奋
鲁肃赞学——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