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 春夏秋冬(核心素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1 春夏秋冬(核心素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4 21: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识字1 春夏秋冬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素养 目标 ①文化自信:感受汉字与自然现象、季节变化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②语言运用: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理解并运用与四季相关的词语和短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和交流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培养语感。
③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字形、联想生活实际等方式,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识字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④审美创造:欣赏四季美景,感受文本描绘的画面美,体会语言的音韵美,培养对自然美和语言美的审美感知能力;在表达对四季的感受时,尝试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四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重点 难点 1. 掌握 8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6 个字;理解词语和短语的含义,感受四季景物特点。
2. 体会四季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课前 准备 1. 预习提纲:(1)观察生活中的四季景象,记录自己的发现。(2)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准备资料:制作包含四季美景图片、生字动画演示、相关音频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正确认读 “霜、吹、落、降、飘”5 个生字和雨字头 1 个偏旁,会写 “春、冬、吹”4 个字。 2.借助插图、动作演示等手段,理解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等词语和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等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景物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初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播放四季景色视频,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能说出视频里的季节吗?再想想生活中每个季节还有哪些特别的景物或气象特点?” 2.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夏秋冬”,引导学生认读课题。采用顺序读、倒读、打乱读,以及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 3. 询问学生:“在这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看到的景象和感受,说出视频中的季节及生活中季节的特点。 2. 跟随老师认读课题,积极参与各种朗读方式。 3. 思考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分享生活经验为学习做铺垫,多样朗读加深对课题印象,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二:图文对照,读词识字
【教师活动】 1.展示四季扇面图,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2.出示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词语,提示朗读要点,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指名读并纠正 “霜” 的读音,之后用多种形式领读。 3.展示植物上霜的图片,讲解霜的形成,引导观察 “霜” 字结构,介绍雨字头( ),展示 “雪、冰雹、雾、雷” 图片及汉字帮助理解。 4.开展 “找朋友” 游戏,将词语卡片贴到对应图片下,让学生分组参与。
【学生活动】 1. 观察扇面图,积极发言,描述图中季节及特征。 2. 按要求拼读词语,参与朗读活动,观察 “霜” 字,理解其构成和含义,认识雨字头偏旁。 3. 参与 “找朋友” 游戏,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帮助理解词语与季节联系,多种朗读和游戏增强趣味性,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讲解汉字知识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环节三:认读短语,识记生字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先读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词语,再出示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短语,让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互查,指名读并纠正 “吹、落、降、飘” 发音,引导发现短语与词语的不同。 2.引导学生用动作识记 “吹”,结合动作理解 “落” 并思考其他 “落” 的事物,介绍 “降” 的偏旁和本义,让学生感受 “降” 与 “落” 的相近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飘” 并回忆生活场景。 3.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认读 “吹、落、降、飘” 生字。 4.展示打乱的扇面图,让学生将 “吹、落、降、飘” 字卡贴到对应图片下。 5. 指导朗读短语,提示停顿和节奏,教师范读、领读,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引导想象画面。 6. 引导学生仿照短语,交流四季其他景致的表达。
【学生活动】 1. 认读词语和短语,自主拼读、同桌检查,参与指名读,观察并说出短语与词语的不同。 2. 做动作理解生字,思考并回答问题,结合生活回忆 “飘” 的场景。 3. 参与生字认读活动。 4. 参与游戏,检验对生字的掌握。 5. 按要求朗读短语,在朗读中想象画面。 6. 思考并仿照短语表达,分享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对比词语和短语,借助动作和生活联想帮助理解记忆生字,多样活动巩固学习成果,朗读和仿说培养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环节四:巩固练习,学写生字
【教师活动】 1. 展示 “春、冬、吹” 动漫笔顺,提醒学生观察笔画顺序和田字格位置。 2. 在黑板示范书写,讲解 “春、冬、吹” 的书写要点。 3. 学生书空、描红、临摹,教师巡视纠正姿势和笔画错误,给予个别指导。 4.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评价,让学生根据建议练写。
【学生活动】 1. 观看动漫笔顺,记住关键笔画。 2. 倾听书写指导,观察示范,跟随书空。 3. 进行书写练习,注意姿势,有疑问及时请教。 4. 倾听评价,学习他人优点,根据建议练写。
【设计意图】动漫笔顺和示范书写让学生了解规范,书写练习帮助掌握技巧,作品展示和评议培养观察和评价能力,提高书写水平。
环节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活动】 1. 总结本课时内容,引导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 组织同桌互读生字、欣赏书写、评价,合作朗读词语短语,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 1. 倾听总结,交流识字方法。 2. 按要求与同桌互动,完成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总结交流梳理知识,分享识字方法培养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练习反馈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成功之处在于,情境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四季景色视频,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分享自己对四季的感受和认知,为后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识字教学中,图文对照和动作演示等方法的使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生字的含义,如在学习 “霜、吹、落、降、飘” 等字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和做动作,轻松地记住了字形和字义,这种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了识字效率。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师生合作读等,不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音韵美,还加深了对词语和短语的记忆,同时培养了语感。 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游戏环节,如 “找朋友” 游戏,部分学生过于关注游戏本身,忽视了对知识的巩固,导致游戏结束后,仍有少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这可能是由于在游戏前,对游戏目的强调不够,以及在游戏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仿说练习时,发现部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能够仿照示例进行简单的表达,但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不够充分,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拓展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游戏环节的引导,在游戏前明确要求,强调游戏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在游戏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关注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会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如展示更多丰富的四季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 正确认读 “游、池、入”3 个生字,会写 “花、飞、入”3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语和短语,想象画面,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认识大自然的常见景物,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出示上节课字词卡片,用开火车读、齐读方式让学生复习。 2. 让学生听写由 “春、冬、吹” 和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查互纠,订正后再练写。 3.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四季的一些景象,那四季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景物呢?”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1. 参与字词复习朗读。 2. 进行听写,同桌互查,订正后练写。 3. 思考老师的问题,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旧知,为新课学习做铺垫,通过提问引发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环节二:图文对照,读词识字
【教师活动】 1. 展示第 5 幅插图,问:“图中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能用两个字或三个字介绍吗?” 出示词语,让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交流字音,纠正 “池、入” 的翘舌音发音。 2. 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熟字比较、组词拓展、图文结合等方法识记 “游、池、入” 生字。 3. 出示词语、短语,教师范读,提示想象画面,领读并提醒停顿节奏,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4.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 “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说完整句子。 5. 点击插图上的景物,让学生说相关词语或短语。 6. 展示二字词语,师生互动交流,拓展对颜色和动物活动的认知。 7. 展示三字短语,结合图片讲解内容,感受 “出、入” 反义词,引导说类似短语。
【学生活动】 1. 观察插图,交流景物及特点,自主拼读词语,交流字音。 2. 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 按要求朗读,参与师生合作读。 4. 观察画面,说完整句子。 5. 参与互动,说出相关词语或短语。 6. 参与师生交流,拓展认知。 7. 理解短语,说类似短语。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认读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多样朗读感受节奏和画面,通过表达练习培养语言能力,拓展交流丰富认知。
环节三:背诵课文,拓展提升
【教师活动】 1. 引导图文对照背诵课文,介绍背诵方法,让学生选择方法背诵,巡视指导。 2. 展示风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图中景物,鼓励仿照文中短语表达。
【学生活动】 1. 选择背诵方法,尝试背诵课文。 2. 观察风景图,说出景物并仿照短语表达。
【设计意图】掌握背诵方法,积累语言,观察图片并仿照表达,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环节四:巩固练习,学写生字
【教师活动】 1. 展示 “花、飞、入” 动画笔顺,让学生观察。、 2. 讲解 “花、飞、入” 的书写要点。 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摹,巡视指导。 4. 投影展示作品,集中讲解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再次书写。 5. 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词,同桌合作听写。
【学生活动】 1. 观察动画笔顺。 2. 倾听书写要点。 3. 书空、描红、临摹,认真书写。 4. 观看作品展示,倾听讲解,再次书写。 5. 组词并同桌合作听写。
【设计意图】动画笔顺和书写指导帮助掌握书写规范,展示评议提高书写水平,组词听写巩固生字。
环节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1. 总结本文词组分类及内容。 2. 布置 “寻找春天” 活动,让学生观察春天变化,感受春天美丽。 3. 布置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围绕复习旧知、深入学习字词、背诵拓展和书写练习等环节展开教学,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有诸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从积极方面来看,复习旧知环节通过听写和提问的方式,有效地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顺利地衔接新知识的学习。在图文对照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动作演示、熟字比较等,学生参与度较高,对 “游、池、入” 等生字的记忆较为深刻。多样的朗读活动,如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以及师生合作读等,不仅让学生读准、读顺了词语和短语,还让他们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语感。拓展交流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句子、师生互动交流以及仿照短语表达,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背诵课文环节,虽然介绍了多种背诵方法,但部分学生背诵仍有困难,这可能是因为对背诵方法的指导不够细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运用背诵方法时,未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导致背诵效果不佳。在书写指导方面,尽管对 “花、飞、入” 三个字的书写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但从学生的书写作品来看,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笔画不规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说明在书写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每个学生的书写问题。另外,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课堂小结有些仓促,未能充分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 针对这些问题,在后续教学中,对于背诵困难的学生,我会进行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背诵方法,并加强练习。在书写指导时,增加巡视次数,更加关注学生的书写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课堂小结能够对本节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