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蛟龙探海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凛冽( ) 默契( ) 桅杆( )
俯瞰( ) 镌刻( ) 殚精竭虑( ) 锐不可当(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浩 hàn( ) 严 jǐn( ) 惊心动 pò( )
一丝不 gǒu( ) 白手 qǐ( )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蛟龙号” 深潜器的科研人员们殚精竭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让 “蛟龙号” 成功下潜到深海。
B. 在深海探测任务中,“蛟龙号” 的船员们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C. 当 “蛟龙号” 从海面下缓缓升起时,人们看到它那崭新的外壳,不禁对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刮目相看。
D. 面对深海的神秘未知,“蛟龙号” 的科研团队勇往直前,他们的探索精神锐不可当,令人敬佩。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传播能力建设。
B.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突破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背盆地”预选区,实施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以和为贵、立己达人的中华传统文明,践行于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中国实践,契合世界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理想。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
B.她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C.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将下列语句分别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 ,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 ,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①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②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③便飞花碎 玉般乱溅着了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字)
在这个世界上,易逝去的东西很多,能永驻的只有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能使自己成为有意义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与读书密不可分。
8.学校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来到广场,大屏幕正播放新闻: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进入近地轨道,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飞船停靠于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顺利进入核心舱,成为第一进入空间站核心枪的航天员。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阔别5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
看到这则振奋人心的新闻,你想把它转述给更多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转述内容(20字以内)。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蛟龙号” 的深海之旅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它的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7000 米级,这意味着它能够抵达全球超过 99% 的海底区域,为我国的深海探测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当 “蛟龙号” 缓缓潜入深海,那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未知的世界。周围是漆黑一片,只有潜水器上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照亮了周围的海水。透过观察窗,能够看到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是透明的水母,在水中轻盈地飘荡;有的则像是长着巨大钳子的虾类,在海底爬行。
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也在不断增大。“蛟龙号” 的外壳采用了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能够承受巨大的水压,确保了潜水器内人员的安全。同时,潜水器内的各种设备也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科研人员们时刻关注着各项数据,记录着深海中的各种现象。
在一次深海探测任务中,“蛟龙号” 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海底突然发生了小型的地质变动,周围的海水变得浑浊起来,潜水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蛟龙号” 的船员们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迅速采取措施,调整潜水器的姿态,稳定住了局势。经过一番努力,“蛟龙号” 成功脱离了危险区域,继续完成了探测任务。
这次经历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 “蛟龙号” 的可靠性和我国科研人员的高超技术水平。“蛟龙号” 不仅是一艘载人潜水器,更是我国深海探测事业的骄傲,它承载着我国科学家们对深海奥秘的探索梦想,向着更深、更远的海底进发。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蛟龙号” 在深海之旅中遇到了哪些情况?它是如何应对的?
文中描写深海中的海洋生物有什么作用?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 “蛟龙号” 的研制成功有什么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光的笑容
鲍尔吉·原野
①光从长裙似的厚窗帘的脚下射进来时,只有三寸长,它落在提花地毯上,好像捕捉羊毛里的尘埃。如果你“哗”地掀开窗帘,光像洪水一般扑进来,占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还是节省点光吧,我一点点拉开窗帘,光像客人从一条窄道走下来。它们只走直线,前方不管是床或者椅子,光都要走过去,把自己的衣服摊在上面。
②每天从窗外进入我家里的光是原来的光吗——昨天、前天、许多天以来的光?
③这些光线——它虽然被称为线,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多少根线——真像是我家里的熟人,从窗玻璃上的每一部分穿越而来,从它和煦的温度上可以感到这些光线带着笑意。如此说,光带着笑容来到我家。是的,否则它来此做什么呢?
④光坐在地板上笑,坐在橱柜、枕头、书本、床头眼药水上笑,它们坐在垂直的镜子上笑,它们在镜子里看到了墙壁和吊灯上的光的兄弟。
⑤这些光线只是光的先头部队,是天色熹微之后进入屋子里面的亮,我称之为泛光,而整齐的光的队伍在后面。当阳光越过前楼的屋檐进入房间时,它们全穿着金色的制服。这些光不乱走,这些光永远保持队形,排成一字的方形向前面推进。无论遇到什么东西,早晨的光都刻板地为这些东西涂上一层金色。如果你在地板上放一个金黄色的小南瓜,阳光也照样为它涂上金色,虽然南瓜身上一点也不缺这种颜色。
⑥如果我家黑猫飞龙少校端坐在光里,光比平时劳累。把金色洒在飞龙的每一根毛上,而猫毛又如此之多。飞龙如刺猬一样沐浴在晨光里,不时看一看自己爪子上的光,但没等它把光舔进肚子,光已经跑了。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光的速度是人可以理解的速度里面最快的,但飞龙少校从未听说过爱因斯坦,连塔吉克斯坦也闻所未闻,它认为斯坦并不比一只麻雀更重要。
⑦光行进的时候,边走边衍生新的光,即反光,否则光不够用了。反光也是光,你看到光在地板上缓缓推进时,它的反光已经把天花板照亮了,这又省了许多光。没错,墙壁也被照亮了。我家卧房的墙壁露出布达拉宫式的红色,客厅露出小葱的绿色,它们上面进驻了光。
⑧然而我们并没有见到光本身,这样说好像不讲理。怎样说才讲理呢?在光照中,我看到了栗子色的地板、彩色墙壁和其他东西的轮廓与色彩,但它们是地板、墙壁与其他东西,并不是光。光是透明的?当然透明,光从来不是一堵墙。然而透明的水、玻璃与水晶都有实体,而光的实体在哪里?
⑨你伸出手,当你看到你的手时,光就在你的手里,你却握不住它,更不能把光藏起来。以人的贪婪的本性而言,如果可以把光藏起来,不知有多少人藏起多少光,大街上到处是卖光的人,行贿也会贿之以光,但太阳没让人这样做。造物主所造的核心物质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储存性,比如空气,光。电来自能源转换而非制造,同时不可储存。
⑩在我们见到光照射万物时,仍然可以说我们不知什么是光,没见过光本身。你说光原本不存在也未尝不可,说它存在,你怎么指给人看呢?爱在哪里?智慧和仁慈在哪里?人没办法指出它们,尽管它们就在那里。
我趴在地板上摆火柴棍测量阳光的行进速度,后因接电话把这项重要试验耽误了。当你趴着看地板上阳光的脚步时,光似乎不动了。从理论说,光每秒每刹那都在行走。从实践——以人的视网膜、人的无法安住的心念——说,它不曾移动,而人一转身,它又迈了一大截。光均匀地走过房间和整个大地,走过上午和下午。光时时在生长,人从来抓不住它们不断生长的尾巴。
从古至今,只有光从容不迫。
13.第①段对“光”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4.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句为闲笔,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
15.本文③-⑦段描写了“光”在行进过程中的各种形态,请从构思的角度加以赏析。
16.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校文学社公众号将隆重推介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原野的作品。公众号有“自然”和“童心”两个专栏,你认为这篇文章应该编入哪个专栏?请说明理由。
(三)阅读丁立梅的《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一文,回答各题。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上。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⑤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的,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的,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经译注》,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的,吐着芬芳。
⑾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17.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管理员是一个怎样的人。
18.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2)分析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
B.文章结尾的画线句子照应了开头和标题,收束全文。
C.本文极力描写阅览室管理员的表情严肃、说话语调冰冷,主要是还原生活的真实,让读者
读起来更真切。
D.文题中的“花”,不单纯指自然界的花,也指美好的事物、温暖的情感。
20.比较本文第⑦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方面的
不同点。
【链接材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
写作
21、以 “探索深海的奥秘” 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文章,可结合 “蛟龙号” 的相关内容,表达你对深海探索的向往和对科学精神的赞
答案
1、péng liè qì wéi kàn juān dān dāng
2. 瀚 谨 魄 苟 起
3.D 4.D 5.D 6.C 7.而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读书 8.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9.选段主要介绍了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的性能,以及它在一次深海探测任务中遇到地质变动并成功应对的经历,突出了其可靠性和我国科研人员的高超技术水平。
10.情况:周围漆黑,水压增大,海底发生小型地质变动,海水浑浊,潜水器受到冲击。应对措施:船员们迅速采取措施,调整潜水器姿态,稳定局势,成功脱离危险区域,继续完成探测任务。
11.描写深海中的海洋生物,一是展现了深海世界的神秘和丰富多彩,激发读者的兴趣;二是从侧面体现了 “蛟龙号” 能够深入深海,让人们有机会观察到这些奇特生物,从而突出了 “蛟龙号” 的探测能力和价值。
12.“蛟龙号” 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它能够帮助我国科学家深入了解深海奥秘,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深海探测人才,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
13.动词精准,光的进入方式(“落”“捕捉”“扑”“走”),给人以具象化的画面感;用拟人、比喻修辞,将光比作“我”的客人,体现光与人的和谐关系。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4.示例一:不是“闲笔”。画线句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明光速度极快、不可捕捉的特点,用调侃、幽默的笔调(拟人手法或者引用《相对论》中相关素材),表现猫对光的无知并不影响它享受光,凸显“光”与“猫”游戏的趣味。
示例二:是“闲笔”。画线句虽然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明光速度极快、不可捕捉的特点,本段重点在于通过猫沐浴在阳光中的场景表现光的特点,而画线句与光的特点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是闲笔。
15.文章首先描写了晨光熹微时的光线,与人最熟悉亲近;然后是天亮后的阳光,整齐有序,辉煌庄严,给人启迪;最后写行进中衍生的反光,客观地照出万物色彩,使人自省。三种光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同时也呈现了人从自然中获得智慧的过程,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并为后文哲理思辨作铺垫。
16.示例一:应编入“自然”专栏。本文以“光”这一自然界物象为核心,从光——自然——人三者间关系思考,视“光”与爱、智慧、仁慈等最高价值同列,倡导在美学、哲学意义上师法自然,同时反思人本性贪婪、心念无法安住。所以应编入“自然”专栏。
示例二:应编入“童心”专栏。“光”虽然是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但观察“光”的视角同样是其核心要素。文章以“光的笑容”为题吸引读者,充满童心童趣;内容选材如“黑猫飞龙少校”符合儿童兴趣,贴近儿童视角;语言表达符合儿童理解,表现了追求纯真的思想主题。所以应编入“童心”专栏。
17.从“个高,肤黑,表情严肃”“冷冷的语调”等可以看出他严肃、不苟言笑;从语言描写“慢点走,楼梯口黑”读出他关心别人;由收到没有落款的礼物,读出他是一个善解人意、默默关心别人、表情严肃但心灵美好的人。
18.(1)“光华灼灼”写出城里同学的富有、衣着光鲜,神采飞扬。与自己的“渺小”“丑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自卑的心理。
(2)运用想象(联想)的手法,把《诗经》的内容和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自己读《诗经》时的美妙感受。
19.C
20.写法上相同点:都用了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写作意图方面的不同点:本文是交代时间已晚,衬托我抄书时的愉悦心情,为下文管理员的关心和自己浸透于《诗经》作铺垫。(可参考,不算得分点) 链接材料是描写了故乡萧条、荒凉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阴暗、凄凉的氛围,为写“我”对故乡的失望之情,写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埋下伏笔。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