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14 21: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特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形三条边磁贴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2、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都知道了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呢?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反馈:请同学到黑板指一指说一说,其他同学书空。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自主探索: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也画三角形在黑板上)
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把它们围成三角形。
3、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小游戏: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我说你对。顶点、对边对对碰,例:顶点A对BC边。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人人有责。树木拥有绿水,地球才有脉搏。瞧,森林里的小动物正愉快的玩耍呢!玩耍过后,长颈鹿和小松鼠一起回家。长颈鹿和小松鼠应该回到哪个房子呢?为什么?
引导:三角形有高。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0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指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可以作为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3条高。
判断:哪条线段是三角形BC边上的高?说明理由。
画高:想一想怎么画高?教师示范画高。
总结画高步骤:1找,2重合,3移动。
学生先尝试画高。请生上台板书画高再订正。
5、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
请先指出三角形指明的底和对应的顶点在哪里,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钝角三角形外的高作了解。)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例2: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小棒的长度都一样。)轻轻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出示拉动的过程)实验结果: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出示教材第6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作用?
稳定、支撑。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其有了初步认识,能发现三角形的特征。那重点就在于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我通过组织学生边画边想,小组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画指定边上的高的过程,及时纠错,很好地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