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梨园瑰宝(二)》第3课时《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那苏龙魏虎为媒证》。
【教材分析】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那苏龙魏虎为媒证》是花城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梨园瑰宝(二)》第3课时欣赏课。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该唱段选自京剧传统保留剧目《空城计》,又名《抚琴退兵》,取材自《三国演义》第95回。剧情讲述蜀汉与曹魏交兵,街亭守将马谡不听诸葛亮部署,致街亭失守;魏将司马懿取了街亭后,即进逼咽喉要地西城。当时的西城兵力空虚,诸葛亮临危不乱,设空城之计,将城门洞开,自己在城楼饮酒抚琴,神情泰然地等候敌军到来。司马懿见状,疑有伏兵,不敢进城,最终退兵,西城之危得解。唱词刻画了诸葛亮至诚坚贞、苦心筹谋以及聪明机智的形象,令听者肃然起敬。该唱段是京剧中的经典唱段,吐字行腔大气,声韵和谐典雅;曲调高音透亮、低音稳健;节奏错落有致、跌宕起伏。它采用了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速度适中,体现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风度。同时,该唱段也展现了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如板眼、腔调、节奏等元素的运用,以及发音的清晰度、气息的掌控等演唱技巧,都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点。《那苏龙魏虎为媒证》出自京剧传统剧目《武家坡》,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该唱段讲述了王宝钏在武家坡前等待其夫薛平贵归来的故事,通过王宝钏的唱词,表达了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对丈夫归来的殷切期盼。此唱段旋律优美,情感真挚,是京剧旦角唱腔的代表作之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较高,处于变声期,对音乐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识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学生有一定演唱基础,但在音准、节奏把控上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喜欢跟唱。然而,音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复杂音乐作品理解不足。学习能力上,接受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有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模仿、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京剧表演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掌握京剧旦角唱腔的基本特点和板式规律,学会演唱《那苏龙魏虎为媒证》唱段,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该唱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该唱段也常被用作京剧教学和欣赏的素材,对于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京剧旦角唱腔的板式特点和表演技巧,学会演唱《那苏龙魏虎为媒证》唱段。
(二)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唱段中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以及京剧唱腔中的节奏、音准等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京剧宝藏京剧《空城计》 诸葛亮唱段和京剧《武家坡》王宝钏唱段,你们了解《空城计》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你们了解《武家坡》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武家坡》的故事内容是:出身高贵门第的妻子王宝钏独居破瓦寒窑18年,在困顿中写下血书,托鸿雁寄往西凉。薛平贵得信,告别代战公主,急返长安,在武家坡前遇见王宝钏。夫妻分离18年,容颜难辨,不敢贸然相认,薛平贵借问路试探宝钏,王宝钏清贫艰苦,坚守贞节,逃回寒窑。薛平贵赶至窑前,细说缘由,赔诉前情,夫妻才得相认。今天我们走进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那苏龙魏虎为媒证》(书写板书《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那苏龙魏虎为媒证》)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下面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该唱段选自京剧传统保留剧目《空城计》,又名《抚琴退兵》,取材自《三国演义》第95回。唱词刻画了诸葛亮至诚坚贞、苦心筹谋以及聪明机智的形象,令听者肃然起敬。该唱段是京剧中的经典唱段,吐字行腔大气,声韵和谐典雅;曲调高音透亮、低音稳健;节奏错落有致、跌宕起伏。它采用了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速度适中,体现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风度。唱腔有什么特点?
预设:该唱段也展现了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如板眼、腔调、节奏等元素的运用,以及发音的清晰度、气息的掌控等演唱技巧,都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点。课本中出现了四个乐句,下面我们跟琴哼唱一下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我们哼唱第一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哼唱第二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哼唱第三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哼唱第四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走进京剧《那苏龙魏虎为媒证》,该片段出自京剧传统剧目《武家坡》,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该唱段讲述了王宝钏在武家坡前等待其夫薛平贵归来的故事,通过王宝钏的唱词,表达了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对丈夫归来的殷切期盼。此唱段旋律优美,情感真挚,是京剧旦角唱腔的代表作之一。由四个乐句组成,下面跟琴演唱第一个乐句
教师: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学唱简谱
教师:注意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学唱简谱
教师:注意空拍、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学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学唱简谱
教师:注意空拍、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思考:这两个唱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京剧《武家坡》中的唱段《那苏龙魏虎为媒证》与京剧《空城计》中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在唱腔上有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唱腔风格。《那苏龙魏虎为媒证》:此唱段通常表现为对唱形式,如薛平贵与王宝钏之间的对唱,唱腔中可能包含更多的情感交锋和戏剧冲突,体现了京剧唱腔中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刻画。《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是诸葛亮的独唱唱段,唱腔风格更为沉稳、大气,体现了诸葛亮作为军事家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该唱段采用了西皮二六板式结构,速度适中,曲调高音透亮、低音稳健,节奏错落有致。
行当与角色:《那苏龙魏虎为媒证》:涉及的角色可能包括生、旦等行当,不同行当的唱腔风格有所差异,共同构成了这段唱腔的丰富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老生行当的唱段,老生唱腔以韵味醇厚、沉稳大气著称,这段唱段更是将老生的唱腔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边演唱边做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该唱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该唱段也常被用作京剧教学和欣赏的素材,对于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那苏龙魏虎为媒证》,体会了旦角西皮二流和西皮快板的特点,感受了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了对京剧学习和传承的热情。
七、课堂达标
1.《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于京剧 诸葛亮唱段。
2.《那苏龙魏虎为媒证》选自于京剧 王宝钏唱段。
答案:1.《空城计》
2.《武家坡》
【板书设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F或E 2/4拍【西皮二六】 京剧《空城计》 诸葛亮唱段
《那苏龙魏虎为媒证》
1=E 1/4拍【西皮快板】 京剧《武家坡》王宝钏唱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