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评价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新评价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30 11:06:18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一章 字词积累 评价导向 1 字音、字形命题人说题
根据考点要求,我们应该做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力争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着重复习教材中出现的重点字;全面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掌握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会使用工具书检字;了解并区分常见的多音字、形近字。
近几年,江西省中考试题对字音、字形的考查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六册教科书中,着重考查课文后“读一读 写一写”(见随书《中考语文晨读手册》)中的字词以及课文下有注释的字词。从设题形式来看,除2010年以三组二字词语(注音)+一组四字词语形式考查外,其他年份均为两组二字词语和两组四字词语(其中一组二字词语和一组四字词语考查加点字注音)。结合往年命题规律,我们推断在2016年中考中仍将延续多年来常用的设题形式。 (2015·江西省)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勾当(ɡòu) 恻隐 忍俊不禁(jìn) 妇儒皆知
B.归省(xǐnɡ) 愧作 戛然而止(ɡá) 销声匿迹
C.藩篱(fān) 瑟索 锲而不舍(qiè) 月明风清
D.枯涸(hé) 技俩 顶礼膜拜(mó) 无可质疑
. . . . . . . .真题1C真 题 探 源 (2014·江西省)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拮据(jù) 收敛 苦心孤诣(yì) 人声顶沸
B.臆测(yì) 凋零 义愤填膺(yīnɡ) 长途跋涉
C.躯壳(ké) 地窖 惟妙惟肖(xiào) 深恶痛嫉
D.黝黑(yòu) 狼籍 浩瀚无垠(hàn) 吹毛求疵
. . . . . . . .真题2B. 秘诀一 正确识记字音 1.错读形声字。
2.错读多音字。
3.错读形近字。
4.受方言影响而误读。
5.异读词误读。
6.习惯性误读。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3页满 分 秘 诀秘诀二 纠正错别字的方法1.学会以音辨形。
2.学会以义辨形。
3.学会以少推多。
4.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3页秘诀三 综合解题技巧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2.纵向排查,横向淘汰。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4页





见内附《专题演练》之“专题一”专题突破 在于演练课件8张PPT。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一章 字词积累 2 词语理解与运用命题人说题
近几年,江西省中考试题对词语的考查,主要侧重于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辨析词语使用,除了对词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2009~2015年,江西省中考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考查,词语均来自六册课本中,尤其是课文后“读一读 写一写”和课文下面进行了注释的词语,语言材料有的选自或改编自课内,有的选自或改编自课外,2011年和2015年一项、2012年和2013年三项、2014年两项语言材料均来自课内。来自课外的语言材料涉及时事热点和江西特色信息。 从考查点来看,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七个方面,即望文生义、对象不当、褒贬不分、语义重复、前后矛盾、谦敬错位、轻重失当,近年中考主要考查了对象不当(2011、2012)、望文生义(2013、2014)、褒贬不分(2015)。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2015·江西省)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受益匪浅。
. . . . . . . .真题1B真 题 探 源 . . . . . . . . (2014·江西省)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D.江西婺源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 . . . . . . . . . . . . . . . 真题2D秘诀一 望文生义。
仅按照词语的字面意思判断,忽视了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深层次含义。

秘诀二 对象不当。
忽略了词语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6-7页满 分 秘 诀 秘诀三 褒贬不分。
词语的感彩有褒贬之分。我们在运用是,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表达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词,表达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词。否则,词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秘诀四 语意重复。
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已含有句子另一个词语的部分意思,再用该词语就会造成重复的错误。
秘诀五 前后矛盾。
由于不了解词语的准确意思,考生在运用某些词语时,容易造成前后矛盾,使之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矛盾。
秘诀六 谦敬错位。
谦敬错位主要是指没有弄清词语有其特定的词语环境,导致谦辞与敬辞混淆。
秘诀七 轻重失当。
词义有轻重之分,容易导致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见内附《专题演练》之“专题二”专题突破 在于演练课件10张PPT。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二章 语言运用 评价导向 1 病句辨析命题人说题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或修改病句题,可谓中考的“常青树”。就江西省来说,2009~2015年本题都是2分,且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该题的素材部分来源于报刊,有一定的时政性,语句简短,贴近生活,还有一到两个选项的材料来自课文(或改编自课文)。复习时,我们要适当做一些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辨析病句的能力。 (2015·江西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D.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真题1A真 题 探 源 (2014·江西省)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真题2A秘诀一 语序不当
词语有若干个词语排列而成,这些组合排列要有一定的次序,否则会杂乱无章,不利于表达明确的意思。

秘诀二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是指句子成分之间搭配存在错误。搭配不当的常见类型有主语与谓语、主语与宾语、谓语与宾语、修饰词与中心词、关联词之间的搭配不当。
满 分 秘 诀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9-11页秘诀三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个完整的句子,除特殊句式外,一般不能缺少必要的成分,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成分残缺现象往往出现在比较长的语句中,缺少固定搭配的词语也属于成分残缺。词语赘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将不规范的口头语带入书面语中,如“大约……左右”“至少……以上”等表示数量的词语,还有“……的原因是因为……”“……是由于……造成的”等不规范的口头习惯用语,在修改的时候必须删除其中的一个,否则就是赘余;二是由于同义词、近义词的重复使用,或多余的词语被涵盖在另一个词之中,如“再次重蹈覆辙”“忍俊不禁地笑了”“心里由衷地感到”语句中的“再次”“地笑了”“心里”导致赘余。秘诀四 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的一种语病。

秘诀五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歧义句,也就是说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理解;另一种是句中的代词指代不明。秘诀六 不合逻辑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如实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合实际,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比较突出的是否定词的缺少或多余,从而导致逻辑错误。
秘诀七 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语句中有词语相互矛盾,这是非常简单的语病。如“宽阔的羊肠小道”“忍俊不禁地哭了”“阳光普照的黑夜”等。




见内附《专题演练》之“专题三”专题突破 在于演练课件11张PPT。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二章 语言运用2 句子排序与衔接命题人说题
语言连贯是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之一,因此“语言连贯”是“语言知识及其运用”中最常见的考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句填空,二是语句排序。两种形式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考查考生能否把句子衔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连贯的语段。
2008~2015年,江西省中考连续八年考查了句子排序,而且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其中2013、2014年连续两年还以选句填空的形式考查了句子衔接。我们可以推断,2016年的中考卷中,对语句排序与衔接的考查还将出现。 (2015·江西省)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须始终抓住听众的
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真题1B真 题 探 源 (2015·湖北省黄石市)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B.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 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C.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D.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 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真题2C 秘诀一 句子排序的规律1.按时间顺序排列。
对于记叙类的句子,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发展顺序来排列,如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产品的制作过程。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之后”“这时”,顺序排列就更简单明了了。

满 分 秘 诀2.按空间顺序排列。
所谓按空间顺序排列,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不同的内容。在阅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空间转换的词语,如“往”“沿着”“到”。 3.按逻辑顺序排列。
这种行文的顺序主要是在说明性的语段中。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说明,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等。 4.按语段的结构顺序排列。
犹如文章的结构运用,语段的结构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只是有的文段可能只有总分或分总,而不是完整的总分总。像这种类型的语段,我们要善于区分中心句以及支撑中心句的陈述句。除此之外,在语段的结构中,我们还要关注句子之间的层进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结构方式。以上这些行文顺序常出现在议论性的语段中。“牛刀小试”见书中第13页秘诀二 句子衔接的要求句子衔接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合乎人们的思维规律。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使文段脉络清晰,句式整齐,语意连贯,表情达意准确而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综合检测出考生语言运用中的各项能力。考生在解答句子排序试题时,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14页秘诀三 解题必知
1.“话题同一”类语句的排序与衔接。
2.“句间顺序吻合”类语句的排序与衔接。
3. “句间关系合理”类语句的排序与衔接。
4.“词语照应、暗示”类语句的排序与衔接。
5.“短语类型一致”类语句的排序与衔接。
6.“句式关联”类语句的排序与衔接。
7.“音韵和谐”类语句的排序与衔接。






见内附《专题演练》之“专题四”专题突破 在于演练课件11张PPT。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二章 语言运用 3 句式变换命题人说题
句式变换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句式变换从语序、语气、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考生运用恰当句式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也考查考生对不同句式(包括标点符号)表意及抒情作用的把握能力。
句式变换是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最具活力的考点之一,因为句式变换的内涵丰富,所涵盖的面比较广,可设计的题型也就比较多。2011年至今,这一考点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考题类型几乎每年一变。如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语句,比较句子意思的区别,比较句子的语气。
在备考的过程中,对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不同语气的句式(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不同结构的句式(常式句、变式句)、整句与散句的变换要有所掌握;对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特殊句式也要了如指掌;对句子成分、缩句、将没有运用修辞的句子改写成运用了修辞的句子等知识点都要熟记于心,这样才能驾轻就熟。
(2015·江西省)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
A.房子能盖得高吗? B.房子能盖不高吗?
C.房子应该盖不高。 D.房子是否盖得高?
真题1A真 题 探 源 (2012·江西省)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真题2A 秘诀一 汉语句式 1.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
3.根据结构的繁简分:长句、短句。
4.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
5.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的位置分:常式句、变式句。
6.根据语体风格分:口语句、书面句。
7.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8.根据句子数量分:单句、复句。

满 分 秘 诀秘诀二 例析各种句式的特点1.陈述句:江西省共有四个村庄入选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对事实的一般性陈述,没有着重强调某方面的意味)
2.反问句:难道江西不是有四个村庄入选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吗?(强调了江西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村庄数量)
秘诀二 例析各种句式的特点3.感叹句:江西省可是共有四个村庄入选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啊!(对江西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村庄数量之多表示由衷的赞叹,强调了江西省深厚的文化底蕴)
4.被动句:江西省共有四个村庄被选入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强调的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省份及该省份入选村庄数量) 秘诀二 例析各种句式的特点5.把字句: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把江西省四个村庄选入正式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强调的是江西省这四个村庄入选的是什么样的名单)
6.双重否定句:大家都不会否认的是,江西省共有四个村庄入选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强调的是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省份及该省份入选村庄数量)
7.变式句:一共四个,这是江西省入选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村庄数。(强调了江西省入选该名单的村庄数量)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16页秘诀三 句式变换的方法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2.肯定句与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的变换
3.短句与长句的变换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5.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6.散句与整句的变换
7.单句与复句的变换
8.缩句
9.直接引语与间接引用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17页秘诀四 句式变换应注意的事项
1.要反复揣摩语意,弄清句子表达的内涵。
2.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明确方向,严格按照题干的要求变换句式。
3.要注意句式分类的界限。
4.要注意尽量避免重复,可用适当的指示代词简化。
5.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句式变换,都不能改变句意。






见内附《专题演练》之“专题五”专题突破 在于演练课件12张PPT。第一篇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二章 语言运用4 语段概括 命题人说题
语段概括,是指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一定的语段材料做出精练的表述,着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及归纳材料的能力。
段概括主要考查考生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能力;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③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语段概括主要的考查形式有主观题与客观题,值得注意的是江西省近年来的考查形式都是客观题。考查的材料,不单单是新闻,还有记叙性、议论性和说明性文段。考查的方向有议论性语段概括、说明性语段概括、提取关键词、拟写新闻标题、概括新闻内容、拟写新闻导语或结语等。
从命题老师的角度来看,命制语段概括题的难度在于选择适宜考查而又便于设题的语段;而一般而言,命题老师设计的选项之间都有细微的区别,有的选项是命题老师特意设计的“陷阱”,所以考生要在四个选项之间仔细甄别。 (2015·江西省)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歧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68处抗战文物的保养工作。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抗战类文物共162处。近年来,对焦庄户抗战遗址等一批抗战文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此次文物修缮,主要是对地堡类文物周边进行降土,将原入口加以整修,重做地面和排水,增设自渗井,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牌。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各级抗战文物的保护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小部分损坏严重。
A.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B.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
C.北京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 D.北京开始保养68处抗战文物
真题1D真 题 探 源 (2012·江西省)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真题2B秘诀二 说明性语段概括 说明性语段,是介绍性的文字,要概括好这种语段,首先要明确语段介绍了什么(说明对象),然后要确定语段围绕介绍对象介绍了哪个(些)方面的内容,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哪些)特征。再就是分析说明性语段的层次,这样有助于我们明确语段的侧重点。
如果是选择题,还要特别注意选项的信息与文段的信息是否吻合,往往一点细微的差别,就会导致概括不准确甚至错误。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21页 秘诀一 议论性语段概括 记叙性语段(新闻属于记叙性语段)、说明性语段中陈述的是事实,所以概括主要内容也成了概括一定的事实;议论性语段表达的是作者的见解或主张,概括主要内容也便是概括或把握作者的观点。所以在做语段概括题时,要分清语段的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性语段的概括,主要是观点的概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寻找中心句;二是寻找承上启下的句子,尤其是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的语句;三是切忌以概括事实或论据代替提取观点。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20页

满 分 秘 诀秘诀三 提取信息和关键词 提取信息和关键词,关键是提取与筛选的信息要忠于原文。选择题则需要对比选项与原文是否有区别,比如选项中是否省略了修饰语,或用词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词语意思与原文是否相吻合。一般来说,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主要在于仔细比较。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22页
秘诀四 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旨在揭示新闻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一般说来,新闻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好的新闻标题往往句子形式优美,语言富有文采。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23页

秘诀五 概括新闻内容 “概括新闻内容”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题型,它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一直很受出题者的青睐。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以“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②主语(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③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④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⑤连同标点在内,千万不要超过字数。
概括一句话新闻,还应重视导语的提示、概括作用。从形式上看,一句话新闻应该是一个意思完整的陈述句,它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简要过程,也就是“什么人(或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或发生了什么事)”。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24页秘诀六 拟写新闻导语或结语 导语通常是简明扼要地交代报道的中心事件或结果,让人了解到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所以,拟写导语时首先应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回答这一问题,基本上就是答案的要点了。
结语通常用于揭示事件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形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和希望式等,基本要素是人物与事件。
“牛刀小试”见书中第25页秘诀七 概括语段的方法1.找中心句。
2.概括内容。
3.提炼观点。
4.抓主要信息。
5.注意字数。





见内附《专题演练》之“专题六”专题突破 在于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