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5、草船借箭
一、基础达标。
1、根据拼音写词语。
《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有生性duō yí( )的曹操、cū lǔ( )耿直的张飞、多谋善断的周瑜……但我最佩服的还是shén jī miào suàn( )的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谨慎周全,所以被刘备wěi yǐ zhòng rèn(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督促(dū) 妒忌(jì) 水寨(zài)
B.鲁肃(sù) 呐喊(nà) 弓弩(nú)
C.丞相(chén) 擂鼓(léi) 遮掩(zhē)
D.帷幔(màn) 布置(zhì) 调度(diào)
3、选字填空。
寨 赛 塞 山( ) 堵( ) ( )跑 茅( )顿开
妒 护 炉 保( ) 火( ) 爱( ) 嫉贤( )能
4、用“然”字组词并填空。
谁能在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呢 (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诸葛亮( )清楚周瑜的阴谋,但诸葛亮才智过人,早有妙计。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令周瑜不得不对他( )起敬。
5、用“√”选择恰当的形容人物的词语。
诸葛亮(恭敬有礼 迟疑不定):“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
什么时候用 ”
周瑜(明知故问 一脸疑惑):“十天造得好吗 ”
诸葛亮(惴惴不安 心中有数):“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步步紧逼 诚恳请教):“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
诸葛亮(得意扬扬 胸有成竹):“只要三天。”
6、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 )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 )诸葛亮“借”到了曹操的箭,飞驶而归。
( )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饮酒取乐。
( )诸葛亮请鲁肃相助,借来船只、兵士等。
二、灵活运用。
7、横线上填入的最恰当的歇后语是( )。
这次书法大赛,高手云集,大家纷纷把自己的绝技展示出来,真是 。
A.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B.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C.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D.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下列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选一选。
周瑜( ) 诸葛亮( ) 曹操 ( ) 鲁肃 ( )
A.忠厚老实,守信用 B.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C.智谋过人,妒贤嫉能 D.多疑谨慎
9、下面这段话是对诸葛亮的评价,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他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A.诸葛亮十分刻苦。
B.诸葛亮书法造诣高。
C.诸葛亮会写多种字体。
D.诸葛亮十分出色。
10、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善于识人,洞察人心。
B.诸葛亮精通天文知识,能预测天气。
C.诸葛亮运气非常好。
D.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11、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 。(补充完整)
(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为陈述句)
(3)诸葛亮对鲁肃说,让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改为直述
句)
(4)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缩句)
三、碰撞书本。
根据课文理解来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与 、 、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这篇课文写周瑜由于 诸葛亮的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 ,故事以 为主线,按 进行叙述。我还知道这本书中的其他故事:《 》。
(2)诸葛亮姓 ,名 ,字_____,又称 先生,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关他的故事脍炙人口,如 、 等。
四、感受阅读。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片段根据元末明初 (填作者)的《 》相关内容改写。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量——( ) 推辞——( ) 款待——( )
(3)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周瑜认为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才用这个借口陷害诸葛亮。( )
②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这表现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
③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料定自己能如期交箭。( )
(5)读一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周瑜很高兴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二)。
这时候大雾漫天, 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 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 怎么办 ”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是 描写,其作用是: 。
(2)用“ ”画出文段中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3)联系全文来看,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好处是:既 又 。
(4)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 ,又是为了 。
(5)对“诸葛亮笑着说”中的“笑”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多选)
A.表现了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的淡定心态。
B.写出了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体现。
D.“笑”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15、课外阅读(一)。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shù),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 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 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 ”谋士程昱(yù)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 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 ”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猜测短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天各一方:
喜出望外:
(2)根据短文内容梳理故事脉络。
(3)请结合短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概括刘备、徐庶的特点。
(4)根据短文结尾,你推测短文接下来的情节会是( )。
A.火烧赤壁 B.桃园结义 C.空城计 D.三顾茅庐
16、课外阅读(二)。
周瑜赤壁布火阵
曹操统一北方后,于208年率领大军南下。
刘备听说曹操大军杀来,便把人马撤退到了江陵,并且派诸葛亮去见孙权,联合东吴共同抵抗曹军。于是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共同迎战曹军。
孙权对曹操大军南下早已坐立不安,他也有联合刘备抗曹的想法,但是孙刘两军加起来兵力也不过三五万,他担心自己不是号称八十万人马的曹军的对手,因此一直拿不定主意。
周瑜在领兵前进途中,在赤壁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曹军士兵水土不服得了病,双方初次交战,曹军就吃了败仗,被迫退回长江北岸,而孙刘联军占据了长江南岸,两军隔江对峙。
曹军的北方兵都不识水性,船一晃就晕船呕吐,生起病来,曹操一直为此事发愁。后来,他采纳了谋士的建议,用铁环把战船连在一起,铺上木板,船身就稳定多了,人不但可以在上面走路,还可以骑马。 曹操认为这是渡江的好办法,却没料到已经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因为这样一来,战船的目标很大,行动不便。
黄盖向周瑜建议:“现在敌众我寡,宜速战速决。我们可以利用连环战船难以解开的弱点,用火攻对付曹军。”这一建议和周瑜的想法不谋而合。
两人商量好了计策,周瑜就狠狠打了黄盖一次,造成了黄盖因被打愤而投降的假象,这就是有名的“苦肉计”。黄盖派人给曹操送去密信,表示愿意投降曹军。曹操看到信后非常高兴。
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说今夜将坐送粮船前来投降。
东南风刮得越来越急,黄盖率领的大船扯满了风帆,乘着东风飞速向江北的赤壁驶去。船队驶到江心,黄盖命令士兵高喊:“黄盖来降!”
曹营中的士兵听到喊声,纷纷出来观看。曹操有个部下起了疑心,对曹操说:“这些船看上去很轻,开得又快,不像是吃水深的运粮船,恐怕其中有诈。”曹操猛然醒悟,下令不要让来船靠近。
可是,一切都晚了。黄盖高声下令:“点火!”刹那间,所有的战船同时点着了火,就像二十条火龙,乘着风势直阔曹军水寨,船头的铁钉一下子牢牢地插在曹军的船只上。曹军的船只都是用铁环连在一起的,火势马上蔓延开来,眨眼工夫成了一片火海,并且越烧越旺,一直烧到了岸上。曹军士兵不是被烧死,就是掉进江中被淹死。
曹操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孙刘联军穷追猛打,直打得曹军大败。
赤壁一战之后,曹操、孙权、刘备各霸一方,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根据《三国演义》相关章节改写)
(1)写出下列词语在短文中的意思。
不谋而合:
三国鼎立:
(2)火烧赤壁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得益于 计和 计的实施。我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关计谋的故事还有 、 等。
(3)仔细读短文,填写思维导图。
(4)在这一战役中,曹操犯的错误有( )。(多选)
A.骄傲自满,无视对方。
B.轻信他人,中了黄盖的计策。
C.战术运用不当,用铁索连上了战船。
D.当时刮西北风,不利于逃离。
五、拓展延伸。
17、在括号里填上《三国演义》中的两个字的人物名字,使前四个字和后四个字各组成一个词语。
千疮百( )( )目张胆
咬紧牙( )( )扇纶巾
纲举目( )( )针走线
信口雌( )( )心耿耿
18、小练笔。
发挥想象,写一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后,周瑜见到诸葛亮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
参考答案
1、多疑 粗鲁 神机妙算 委以重任
2、D
3、寨、赛、塞 山(寨)、堵(塞)、(赛)跑、茅(塞)顿开
妒、护、炉 保(护)、火(炉)、爱(护)、嫉贤(妒)能
4、显然 当然 果然 肃然
5、恭敬有礼 明知故问 心中有数 步步紧逼 胸有成竹
6、51432
7、D
8、CBDA
9、B
10、C
11、(1)下雨一样
(2)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吃一惊,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4)军士搬箭。
12、(1)《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妒忌 才华
草船借箭 借箭 事情发展顺序 《桃园三结义》
(2)诸葛 亮 孔明 “卧龙”空城计 借东风
13、(1)罗贯中 三国演义
(2)商议 推却 招待
(3):“ ,,。”
(4)√×√
(5)周瑜妒忌诸葛亮,他认为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周瑜认为可以借此机会陷害诸葛亮。
14、(1)环境 既写出了诸葛亮算得准,也为下文写借箭做准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3)便于统一行动 避免走散增大了受箭面积
(4)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 吸引曹军的注意力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5)AC
15、(1)文中指徐庶和刘备分别以后很难再见面。
文中指刘备看到徐庶返回,出乎意料,感到很高兴。
(2)设宴送徐庶刘备、徐庶洒泪告别 徐庶荐诸葛
(3)仁义能答应徐庶赴敌军军营见母亲及对徐庶的不舍之情体现了他的仁义。
孝顺、重情义为救母亲赴曹营,体现了他的孝顺;临别之前为刘备力荐人才,体现了他重情义。
(4)D
16、(1)文中指黄盖和周瑜没有事先商量,但在对付曹军的想法上却出奇地一致。
文中指魏、蜀、吴三国各霸一方,互不相让。
(2)连环 苦肉 示例:空城计 美人计
(3)刘备和孙权联手,在赤壁和曹军对峙,周瑜火烧赤壁。
曹军死伤大半,孙刘联军胜利。
(4)BC
17、千疮百孔 明目张胆
咬紧牙关 羽扇纶巾
纲举目张 飞针走线
信口雌黄 忠心耿耿
18、周瑜见到诸葛亮时,他说:“老兄啊,您真是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啊!”诸葛亮说:“老弟啊,我只不过是针对您提的要求多进行了一些观察、思考和研究罢了。”说完,两人便拱手施礼,哈哈大笑起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