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根据阅读积累,下列鲁迅先生的评论与名著相对应的一项是( )
《世说新语》____ 《西游记》
《镜花缘》____ 《儒林外史》
①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②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所叙唐氏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几占全书什七。
③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④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额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是一位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精神枷锁的束缚,追求人格平等、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
B.《简·爱》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她的学生阿黛尔,是罗切斯特先生的亲生女儿。
C.《艾青诗选》里的诗歌多写“土地”,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从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D.《朝花夕拾》中鲁迅常借动物、鬼怪形象等表达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们的抨击,例如《狗·猫·鼠》。
3.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 )
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他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A.《朝花夕拾》陈莲河 B.《骆驼祥子》曹先生
C.《儒林外史》周进 D.《水浒传》吴用
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中没有贯串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严贡生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严监生。
C.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
D.《简·爱》是一部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
5.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样子外,还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残忍霸道的车厂老板刘四、被祥子当作“孔圣人”的曹先生。
B.《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其之所以引人人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法布尔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实验,体现了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C.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意在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6.某班为了分享名著阅读体验和探究成果,准备举办一次分小组的名著阅读交流会,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全书具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如借名流王冕隐括全文,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
B.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了作者吴敬梓揭露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的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了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
C.《简·爱》的女主人公曾因渴望自由而毅然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
D.《简·爱》中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填空题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从语段中可以看出,严监生的性格特征是 。
三、语言表达
8.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在此之前,范进、严监生等儒林中人已经登场,以杀猪为业的胡屠户也因为女婿得以亮相……当你初读这部小说,在那些可笑的身影之间看到“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时,内心或许有过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请重读这段文字,在范进、严监生、胡屠户中任选一人与这“两个挑粪桶人”作比较,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理解?请简述。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9.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讽刺意义。
A.方鸿渐(《围城》) B.林之洋(《镜花缘》)
C.周进(《儒林外史》) D.别里科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
兴华中学九(1)班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现邀请你参与,并请完成相关任务。
10.[人物卡片·我来填]
《儒林外史》人物A
①身份:倚仗功名富贵而傲人者
②情节:他是横行乡里的恶棍。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
①人物:
②形象特点:
③其余相关情节:
11.《儒林外史》人物B
至善至孝:第十五回“思父母匡童生尽孝",他的孝心感动了马纯上,后者赠与银子让他回家尽孝并勤奋苦读,迎来命运的第一次转机。
近墨者黑:到了杭州的他遇到了-一群不学无术只知道高谈阔论的狐朋狗友,这些人以景兰江为代表,成为了他性格转变的催化剂。后结识潘三爷,学会了“了不得的本领”。
④人物:
⑤后期性格:
⑥“了不得的本领”:
12.[人物转变·我来悟]
匡超人由至善至孝逐渐变得六亲不认、甚至走向作奸犯科之路,除了自身存在没有主见的缺陷外,导致他发生转变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呢?
13.[人物关系·我来说]
在阅读《儒林外史》之后,周进和范进这两位腐儒给小华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又有什么相同点?请你为他答疑解惑吧!
五、文言文阅读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甲】
杜少御道:“你要多少银子?”裁缝道:“小户人家,怎敢望多,少爷若肯,多则六两,少则四两罢了。小的也要算着除工钱够还。”社少卿惨然道:“我那里要你还。你虽是小本生意,这父母身上大事,你也不可草草,将来就是终身之恨。几两银子如何使得!至少也要买口十六两银子的棺材,衣服、杂货,共须二十金。我这几日一个钱也没有。也罢,我这一箱衣服也可当得二十多两银子。王胡子,你就拿去同杨司务当了,一总把与杨司务去用。”又道:“杨司务,这事你却不可记在心里,只当忘记了的。你不是拿了我的银子去吃酒、dǔ钱。这母亲身上大事,人孰无母?这是我该帮你的。”杨裁缝同王胡子抬着箱子,哭哭啼啼去了。
【乙】
将立到shǎnɡ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来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撷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陋。
14.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惨然 当 得 dǔ 钱 shǎnɡ 午
15.下面短语与“一箱衣服”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漂亮的蝴蝶 B.渴得厉害 C.精力充沛 D.收集资料
16.【甲】文段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 ,文段表现了杜少卿 性格特点。
17.【乙】文段选自哪部名著?文段中的杨志为什么要去卖刀?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识记。①根据评论中“士林""多讽”,可判断为《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表达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与批判。故第四空选①。②根据评论中“所叙唐氏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可知为《镜花缘》。《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唐敖在小说中是个“探花”的角色。才思敏捷,喜爱游山玩水,却无心科考,只当了个秀才。其父临终遗言要唐敖至少也得当个会元,自此唐敖开始发奋努力,终于得中探花,却因曾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仍被降为秀才。他有意弃绝红尘,便与女儿唐小山、舅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等出海游历,他们经历了四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很多异国的风土人情。小说后半部写武则天首开女试,录取了包括唐敖的女儿唐闺臣在内的一百名才女。众才女举行庆祝宴会,表演了灯谜、酒令、算法、音韵等诸种才艺。故第三空选②。③根据评论中“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记行”,可知为《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故第一空选③。④根据评论中“神魔”“精魅”,可知为《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尽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故第二空选④。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阿黛尔是罗切斯特先生的养女。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答案】C
【解析】选文写的是《儒林外史》中周进游览贡院在贡院号哭的情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答案】B
【解析】A.正确。《儒林外史》是一部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中心人物和主线情节,而是围绕普通士人的日常生活展开,揭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B.不正确。在《儒林外史》中,“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人物是严监生,而不是严贡生。严贡生是小说中的另一角色,他以狡猾和吝啬著称,但与“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这一细节描写不符。这个描述实际上是用来刻画严监生的吝啬和贪婪。
C.正确。在《简·爱》中,简爱确实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低下,连使女都不如,并且经常受到表兄表姊妹的欺凌。同时,里德先生临终前的确曾嘱咐妻子善待简爱。
D.正确。《简·爱》是一部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观念。
故答案为:B
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D
【解析】ABC. 正确;
D. 有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是用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通过王冕这个理想的道德楷模更好地反衬后文那些迷恋功名利禄,道德良知败坏的知识分子的丑恶,讽刺虚伪残忍的封建礼教,并非直接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A
【解析】A项提到《儒林外史》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这与《儒林外史》的实际情况不符。《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描绘多个独立的故事和人物来展现当时社会的风貌,它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王冕虽然是书中提及的一个名士,但并不是全书的中心人物。因此,A项的内容是有误的。
B项描述了《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的特点,指出它是作者揭露讽刺的主要对象,这与书中的内容是一致的。书中确实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真正人才的埋没。
C项提到《简·爱》的女主人公因渴望自由而放弃原有工作,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这与书中的情节相符,简·爱确实是因为对自由的追求而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D项描述了《简·爱》中的艺术特色,如内心独白、景物描写、悬念设计和气氛渲染等,这些都是该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与书中的实际情况相符。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答案】《儒林外史》;吴敬梓;吝啬贪财
【解析】严监生是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严监生虽拥有十万银子家产,却极度吝啬;临死,见灯盏内点着两根灯草,恐耗油过多,伸出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其妾揣知其意,挑掉一根,始点头死去。 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吝啬贪财。
故答案为:《儒林外史》、吴敬梓、吝啬贪财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8.【答案】(示例1)范进中举之前,唯举业是问,不治生产,生活潦倒,精神紧张;中举后,因大喜过望而发疯,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做官后,大肆敛财,干预词讼,可见其眼中只有名利。雨花台上的两个挑粪桶人,在完成一天的劳作后,相约喝茶、看落日,地位卑微却不失诗意。两者相比,挑粪桶人的存在更能折射出范进们的鄙陋和龌龊,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批判力。
(示例2)严监生是守财奴,对人悭吝,对己也是吝啬异常:在病得饮食不进、骨瘦如柴时,仍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临终时,又因灯盏里多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雨花台上那两个挑粪桶人,虽身处社会底层,但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尚且能想着喝茶、看落日,骨子里自有一股不俗之气。两者相比,更能见出作者对儒林中人的辛辣讽刺。
(示例3)胡屠户是势利眼(市侩):范进才中了秀才,他就教训女婿凡事要有体统,不得与做田的、扒粪的平头百姓平起平坐;范进向他借钱去参加乡试,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范进中举发疯,他不敢轻易答应打范进嘴巴以治其疯病;范进赏了他六两多银子,他又是千恩万谢。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在劳作之后相约喝茶、看落日,言行中有风雅脱俗的一面。他们和胡屠户虽同在社会底层,但内心世界迥异,是污浊社会中的一抹亮色。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对比分析。①结合“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的言行可知,两人在完成一天的劳作后,相约喝茶、看落日。他们身处社会底层,但仍有精神层面的诗意(风雅、不俗)追求。结合比较对象的主要表现概括其形象特点,如范进中举后,因大喜过望而发疯,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说明他的追求不外功名利禄;简述比较结论,如两者相比,挑粪桶人的存在更能折射出范进们的鄙陋和龌龊,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批判力。严监生是守财奴,典型的吝啬形象,在病入膏肓时,仍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临死时,又因灯盏里多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讽刺意味浓厚。胡屠户是势利眼(市侩):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自己倒运,把女儿嫁与了他,取笑他想考举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屁,从中可以看出胡屠夫鄙视、看轻范进;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便说自己有眼力,将女儿许配给他,见他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从中可以看出胡屠夫对范进是百般巴结,敬畏有加。
故答案为: (示例1)范进中举之前,唯举业是问,不治生产,生活潦倒,精神紧张;中举后,因大喜过望而发疯,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做官后,大肆敛财,干预词讼,可见其眼中只有名利。雨花台上的两个挑粪桶人,在完成一天的劳作后,相约喝茶、看落日,地位卑微却不失诗意。两者相比,挑粪桶人的存在更能折射出范进们的鄙陋和龌龊,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批判力。
(示例2)严监生是守财奴,对人悭吝,对己也是吝啬异常:在病得饮食不进、骨瘦如柴时,仍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临终时,又因灯盏里多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雨花台上那两个挑粪桶人,虽身处社会底层,但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尚且能想着喝茶、看落日,骨子里自有一股不俗之气。两者相比,更能见出作者对儒林中人的辛辣讽刺。
(示例3)胡屠户是势利眼(市侩):范进才中了秀才,他就教训女婿凡事要有体统,不得与做田的、扒粪的平头百姓平起平坐;范进向他借钱去参加乡试,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范进中举发疯,他不敢轻易答应打范进嘴巴以治其疯病;范进赏了他六两多银子,他又是千恩万谢。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在劳作之后相约喝茶、看落日,言行中有风雅脱俗的一面。他们和胡屠户虽同在社会底层,但内心世界迥异,是污浊社会中的一抹亮色。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示例1:方鸿渐。他是旧中国一个精神无处安放的读书人,他有读书人清高的一面,却买了张假文凭,当了“洋博士”,“荣归故里”,自欺欺人。作者用揶揄的笔调,讽刺了方鸿渐的虚荣。这个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爱慕虚荣、思想空虚的伪知识分子的代表。
示例2:林之洋。他在女儿国被迫入宫,缠足、穿耳洞,受尽折磨。作者借林之洋的遭遇,用悲喜杂糅的手法讽刺男性审美标准对女性的野蛮压迫,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男权思想,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
示例3:周进。他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是一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周进在贡院里又哭又笑,丑态百出。作者借这个人物讽刺汲于富贵者,批判了科举制度。
示例4:别里科夫。他永远把自己藏在套子里,包得严严实实,他害怕一切新生事物和自由思想,只有对政府的告示禁令分外敏感,坚决维护。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胆小怕事、保守顽固的形象,对现实社会的保守势力进行了讽刺与批判。
【解析】 方鸿渐(《围城》)讽刺意义: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精神空虚的读书人,他既清高又虚荣,通过购买假文凭来伪装自己。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伪知识分子的普遍现象,批判了虚荣心和缺乏真实才能的价值观。林之洋(《镜花缘》)讽刺意义:林之洋在女儿国被迫接受女性化的改造,如缠足、穿耳洞等。这一情节讽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同情与关注。周进(《儒林外史》)讽刺意义:周进是一个痴迷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即使年事已高仍不放弃。他的遭遇和表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揭示了追求功名富贵而忽视人格修养的价值观。别里科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讽刺意义:别里科夫是一个极端保守、害怕新事物的人,他将自己包裹在“套子”里以避免任何改变。作者通过别里科夫的形象讽刺了现实社会中的保守势力,批判了他们对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排斥态度。
故答案为: 示例1:方鸿渐。他是旧中国一个精神无处安放的读书人,他有读书人清高的一面,却买了张假文凭,当了“洋博士”,“荣归故里”,自欺欺人。作者用揶揄的笔调,讽刺了方鸿渐的虚荣。这个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爱慕虚荣、思想空虚的伪知识分子的代表。
示例2:林之洋。他在女儿国被迫入宫,缠足、穿耳洞,受尽折磨。作者借林之洋的遭遇,用悲喜杂糅的手法讽刺男性审美标准对女性的野蛮压迫,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男权思想,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
示例3:周进。他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是一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周进在贡院里又哭又笑,丑态百出。作者借这个人物讽刺汲于富贵者,批判了科举制度。
示例4:别里科夫。他永远把自己藏在套子里,包得严严实实,他害怕一切新生事物和自由思想,只有对政府的告示禁令分外敏感,坚决维护。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胆小怕事、保守顽固的形象,对现实社会的保守势力进行了讽刺与批判。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0.严贡生/严致中;虚伪贪财、六亲不认、霸道无赖、无恶不作;四处讹诈,拿着空借约硬要人家偿还利息;云片糕事件(任写一个即可)
11.匡超人;忘恩负义、爱慕虚荣、薄情寡义、虚伪自私等(任写一个);代人应考、包揽讼词(任写一个)
12.根本原因: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迫害。
13.小华,周进与范进为师生关系,他们都出身贫寒,暮年得第,并且醉心功名,热衷科举,你明白了吗?
【解析】⑴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⑶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⑷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结合“他是横行乡里的恶棍。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可知A是严贡生。在《儒林外史》里,被学政“提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的,就是这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严贡生,他还恬不知耻地对王家兄弟自称“前任周学台举了弟的优行,又替弟考出了贡”(第六回)。作者将书中最恶劣的人同“优贡”这个名目联系起来,既是冷嘲,也是从根本处来鞭挞科举制度。这一段有关“优贡”的突出描写,正是作者借“严贡生”这个侧面对科举制度的虚伪性给以深刻的揭发。严贡生的“六亲不认”更是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第六回中,严贡生自己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直到严监生死后“过了三四日”,才见“严大老官”“从省里科举了回来”。这也说明了当时封建科举麻痹人心,“科举”在严贡生这一类文人眼里远远比“亲.情”重要。接下来,严贡生的虚伪和贪财又进一步得到揭露:严贡生回到家并没有立即去拜见死者,而是悠闲地“和浑家坐着,打点水拿来洗脸”,直到打开严监生的遗物,看见“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立刻“满心欢喜”,“即刻换了孝巾,系了一条白布在腰间”,“在柩前叫了 声‘老二’,干号了几声,下了两拜。”在与王家兄弟攀谈中,还大言不惭地为自己辩护说“ 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与心无愧。严贡生的欺压和敲诈,更是在“云片糕”. 上表现得入木三分。第六回中,严贡生取出一方云片糕来吃,剩下几片,“阁在后鹅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而当掌舵驾手“左手扶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到嘴里了”,严责生先是“只作不看见”,直到“船拢了马头”,他便“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还明知故问地询问四斗子:“我的药往那里去了 ”此时一个装模作样的人物宛然浮现眼前。当他“得知”是掌舵的吃了,便“发怒道”:这药是“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同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值几十两银子”,还要写帖子送到“汤老爷衙里,打他几十板子再讲”。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无疑倾注了作者对此人物的厌恶和鄙夷。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严贡生/严致中 ; 虚伪贪财、六亲不认、霸道无赖、无恶不作 ; 四处讹诈,拿着空借约硬要人家偿还利息;云片糕事件(任写一个即可)
11.结合“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可知B是匡超人。根据《儒林外史》的内容可知,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懂事又善良的孝子,内心真诚纯洁。家中贫寒,无法供其上学,于是他就跟随客人到省城卖柴,减轻家中负担,哪知折了本,只得流落他乡。从这里便可以看到匡超人很懂事,为了减少开支,甘愿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同时,在遇到马二先生时他说:“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回到家的他,每天都亲自照看父亲。可是,一个淳朴的少年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富贵荣华,抛弃了道德仁义,变得虚荣、堕落。匡超人取得乐清县第一名入泮,联科及第。进城拜谢知县,并认知县为老师,可当提到说学里老爷传他去见,还要行进见之礼时,他说:“我只认得我的老师,他这教官,我去见他做甚么 有什么进见之礼 ”从这里可以看到匡超人性格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学里的老师是启蒙之师,本应去拜见拜见,他却十分不情愿,反而去谢知县。想来他是以利会人,知县帮过他,给予了他些许好处,他就拜之为老师;而学里的老师已与之无用,就抛掷于脑后,不闻不问。可当听到县里老爷坏了时,他哪里又记,得“师生”情谊,哪里想着去帮助县令洗刷冤屈,只顾着寻找自己的退路,不要与之有什么瓜葛牵连到自身。可见他没有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都是以利益相衡,弯得趋炎附垫唯利是图、为逃擗可 能存在的与知县的连带责任,来到杭州的匡超人变得更令人发指。先是遇到景兰江等假名士,一起约诗做文章,为的也是一时名气罢了。景兰江为作诗败光家产,更有口出狂言者支剑峰被抓。可是匡超人明明把这些看在眼里,他依然与之合流。当看到支剑峰被抓时,他一样为了不被连累,和景兰江两人往小巷溜了,胆小怕事,以虚伪结人,完全看不到从前他救父亲时的勇敢。后来跟着潘三做事更加变本加厉,只看着有好处就答应着做了,不分好与.坏,不顾后果。结合原文“在这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可得最后一问答案。
故答案为: 匡超人 ; 忘恩负义、爱慕虚荣、薄情寡义、虚伪自私等(任写一个) ; 代人应考、包揽讼词(任写一个)
12.本题考查对文中主旨的理解。《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文中的匡超人年少是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 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的社会中学有所成,习得-身暴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所以导致他发生转变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迫害。
故答案为: 根本原因: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迫害。
1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阅读名著全文可知,范进之所以能够高中,与他的伯乐周进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周进是范进的老师,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都是文人以外,他们对科举制度都是有着一种执念。 可以说如果周进没有中进士的话,范进可能也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他们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
故答案为: 小华,周进与范进为师生关系,他们都出身贫寒,暮年得第,并且醉心功名,热衷科举,你明白了吗?
【答案】14.cǎn;dànɡ;赌;晌
15.A
16.吴敬梓;慷慨仗义(或“乐于助人”等)
17.选自《水浒传》。杨志因失花石纲而丢官逃亡,被赦免后回东京想再要职役,却被高俅辱骂赶出。因盘缠用尽,只好去卖祖传宝刀。
【解析】(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3)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4.“惨然”的“惨”字发音为cǎn。“当”在这里是表示“充当”或“作为”的意思,发音为dànɡ。根据拼音dǔ,对应的汉字是“赌”。根据拼音shǎnɡ,对应的汉字是“晌”,通常用于表示中午的时间,如“晌午”。
故答案为: cǎn ; dànɡ ; 赌 ; 晌
15.A选项“漂亮的蝴蝶”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漂亮的”是形容词,“蝴蝶”是名词。这与“一箱衣服”的结构不同。
B选项“渴得厉害”是一个后补短语,其中“渴”是动词,“得厉害”是补语。这也不与“一箱衣服”结构相同。
C选项“精力充沛”是一个主谓短语,其中“精力”是主语,“充沛”是谓语。这同样与“一箱衣服”结构不符。
D选项“收集资料”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收集”是动词,“资料”是名词。这与“一箱衣服”中的“一箱”作为数量词,“衣服”作为名词的结构是相同的。故答案为:A
16.文段选自《儒林外史》,这是清代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通过提供的信息“清代小说家”,我们可以确定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吴敬梓。吴敬梓是《儒林外史》的作者,他的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而闻名。关于杜少卿的性格特点: 文段中,杜少卿在与裁缝的对话中展现出他慷慨仗义的性格特点。当他听到裁缝为筹集他父母的葬礼资金而担忧时,他主动提出用自己的衣服作为抵押来筹集资金。这表明他不仅关心他人的困境,而且愿意付诸行动去帮助他人。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慷慨和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因此,杜少卿的性格特点可以概括为“慷慨仗义”或“乐于助人”。故答案为: 吴敬梓 ;慷慨仗义(或“乐于助人”等)
17.首先,识别文段来源的部分,考生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名著知识。《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受读者喜爱。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使得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通过文中的描述和人物杨志的出现,考生应能判断出这段文字来自《水浒传》。接下来,对于杨志为什么要去卖刀的问题,这涉及到杨志在《水浒传》中的遭遇和故事情节。杨志曾是一位有身份的官员,但因失手打死了恶霸牛二,被迫流亡江湖。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因为各种困难,如失花石纲而丢官,被高俅辱骂赶出东京,最后甚至盘缠用尽。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祖传宝刀。这段经历反映了杨志从有身份的官员到落魄江湖的无奈转变,也揭示了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考生需要熟悉《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理解杨志的遭遇,以及他为何会选择去卖刀。这既需要考生对名著情节的熟悉,也需要他们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入理解。故答案为: 选自《水浒传》。杨志因失花石纲而丢官逃亡,被赦免后回东京想再要职役,却被高俅辱骂赶出。因盘缠用尽,只好去卖祖传宝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