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整本书阅读 《简爱》怎样读外国小说 同步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是一位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精神枷锁的束缚,追求人格平等、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
B.《简·爱》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她的学生阿黛尔,是罗切斯特先生的亲生女儿。
C.《艾青诗选》里的诗歌多写“土地”,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从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D.《朝花夕拾》中鲁迅常借动物、鬼怪形象等表达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们的抨击,例如《狗·猫·鼠》。
2.关于小说《简·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爱》这本小说的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其情感历程。
B.简·爱无显赫的家世、傲人的财富、出众的容貌,在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世俗有足够的理由鄙视她。而这并没使她自卑,反更突显其性格的光芒。
C.罗彻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因自身的痛苦经历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上的渴求者。同时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丑随的他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D.简·爱离开罗彻斯特后,圣约翰曾向她求婚,要求简·爱同他去印度传教,简·爱拒绝了。因为她知道罗彻斯特的妻子已死,所以她赶回了桑菲尔德庄园,回到自己爱的人身边。
3.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
B.《艾青诗选》中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C.《简·爱》中,理查·梅森阻止了罗切斯特和简·爱的结婚仪式,并向大家宣告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梅森现在还活着,并且住在桑菲尔德庄园。
D.《水浒传》中林冲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了梁山第一等好汉。
4.下列句子是对表格中名著内容、主题的理解感悟,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能治国安天下,枉称男儿大丈夫。②所谓终成正果,只不过比别人多了无数负累而已。③每一个黑暗的日子里,眼里从来就没有离开光明。④真正的爱,是挣脱世俗的不羁之爱。
甲《西游记》 乙《简·爱》 丙《艾青诗选》 丁《水浒传》
( ) ( ) ( )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爱》以自叙形式写成,阐释了“人的价值是尊严与爱”的主题。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
B.《简·爱》中简·爱在爱情和独立人格精神面前,她选择后者。离开罗切斯特是因为她要的是一份有尊严的爱,最终因为爱,她又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C.《简·爱》中,在孤儿院里发生了一场传染性的伤寒,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也在这场伤寒中因肺病死去,这使简·爱受到很大的打击。
D.《简·爱》中,除了罗切斯特先生,还有一个人差点走进简·爱的内心——圣约翰,他对简·爱有真挚的爱情,可简·爱对这份爱情却坚定地拒绝了。
6.简 爱被罚站在凳子上面陷入无边痛苦,她在学校里是被( )当众诋毁的。
A.斯卡查德 B.海伦 彭斯
C.约翰 里德 D.布罗克赫斯特
二、填空题
7.名著阅读。
我的任务极为艰巨,但既然我十分坚决,——我的表哥表姐又终于看出我是真心实意、不可改变地定要把财产均分,——而且他们自己心里也一定觉得这种打算是公正的;更何况他们也一定本能地意识到,如果处在我的地位,他们也会照样地像我这样做,——所以他们终于勉强让步到同意把这件事拿出来仲裁。所选的仲裁人是奥立佛先生,还有一位能干的律师,他们都同意我的意见,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
选段中的“我”是① ,“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具体指的是② 。
三、语言表达
8.经典有光/可以助人致远/理想如炬/可以点燃心灵/一个人的心灵一旦被理想点燃/就会有百折不挠的雄心/滴水穿石的坚韧/就可以向着未来奋勇前行
以上是本次活动的结束语,主持人朗诵时,舞台屏幕上将同步播放能反映“理想使人奋勇向前”的文学作品人物及相关情节。你认为下面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适合播放?请结合原著说说理由。(不少于50字)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 《简·爱》
9.活动中,你读了《简·爱》一书,对小简·爱的精神品质印象深刻。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自身实际,写一段80字左右的阅读感受。
四、综合性学习
学校举行“天下国家·英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参加活动。
10.活动中有同学针对“中学生应该怎样感恩英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下),你需要针对此人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中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成绩就是对英雄最大的感恩。首先,中学生未成年没有收入来源,花钱去感恩英雄,岂不是加重了父母的负担?其次,英雄的付出不就是为了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吗?因此,对于英雄,中学生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无须特别的感恩。
11.小贤很关注水浒英雄杨志,就用线形图对杨志的人生轨迹进行梳理(如图),请你为他补充完整缺失的信息。
12.贝多芬曾说“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阅读的世界里,都不乏英雄的身影。请从《简·爱》《儒林外史》中任意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事例说明上述其中一种英雄品质在他或她身上的具体体现。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鲁迅离开故乡
我离开故乡以后,还是惦记着这些,说起来无非使他感到悲凉,所以下如寻别的话题罢。我们谈家庭的事罢。我那时以为这些也是大可不必说的,但既然谈到了,就也顺便说说罢。我那时已经是“青年”,觉得在故乡没有意思,因此要到南京去。其实这不过是逃避。因为我在故乡,已经没有什么事可做,除了教一点小学之外。
那时做教员,每月的薪水才二十元,而且又是先领钱后做事。并且,做教员,校长和学监都是军阀,官僚气十足,他们骂起人来,是可以一直骂到你祖宗三代为止的。
因为这样的种种缘故,所以我也逃走了。
逃走的时候,我只有二十元,另外还有一百元存在钱庄上。此外便是我的铺盖卷,还有一件夏布大衫,和一些换洗的衣服,我那时是十八岁,因为离开故乡,心里不免有些悲哀。我想,到南京去,不知怎样,但无论如何,总比在故乡做教员强。因为教员究竟是乡下人,况且对于孩子们,也觉得有些无聊,我那时曾经希望做一个文学家,但是看看自己,觉得实在无望,因为文学似乎不是一种职业,所以我也打消了这种念头。到了南京,进了同文书院,半年之后又改入江南水师学堂,这便是我的第一个学校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琐记》,有删改)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
“既然你非走不可,那你就不该再喜欢这儿了。”
“我心里非常难过,会不得离开这儿;但是,我还是非走不可。”
“因为我们平等!”他复述道,“就这样。”
我走上前去。
“先生,让我的爱来弥补我的缺憾吧。虽然我从前没有爱过你,但我现在爱你了。让我来看看你的伤,给我你的手——你的手绢——要不快死去了。”
“没关系——没关系——把它收起来吧。”
他轻轻地从我手中抽出手,擦了一擦眼睛,又吻了吻我。
“你现在有了什么感觉了?”他问我。
“仿佛我从一场恶梦中醒了过来,这场梦是那么可怕,那么强烈,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消耗殆尽了。我过去一直生活在阴暗之中。”
“从今往后呢?”
“我相信会生活在阳光里了。”
“你会吗?”
“会的,先生。”
“你愿意待在我身边吗?”
“不,先生,我必须离开你。”我坚定地回答,尽管我的声音里充满了悲伤。
他看着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我看到他眼中的挣扎,也看到了他内心的痛苦,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什么决定。
……
我看着他的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知道他是对的,我不能留在这里,我必须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我将会永远记住这个地方,记住这个人,记住这份爱。
第二天清晨,我乘着罗切斯特先生的马车离开了桑菲尔德。当我回头望去,那座熟悉的建筑已经消失在视线之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
(节选自《简·爱》,有删改)
下面表格展示了九(二)班“破浪组”研读《朝花夕拾》和《简·爱》的部分研究成果,请你参与,协助小雨和小琴完成探究任务。
13.厘清“走”地人事。小雨发现,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些事情,才导致他们选择“走”。请你以鲁迅故乡的人事为例,说说简·爱“走”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鲁迅的“走” 简·爱的“走”
鲁迅的“走”是因为在故乡无事可做,教员工作待遇差且环境恶劣,充满了官僚气息,他感到压抑和不满,他因此决定离开故乡。
14.明晰“走”的描写。同是“走”,但两人对离开时情感的表达却不同。请联系原著剖析简·爱的情感表达方式。
鲁迅离开故乡 简·爱离开桑非尔德
鲁迅离开故乡时,情感表达直接而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只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离开故乡的情境和自己的内心感受
15.探析“走”的真谛。同样的“走”,不同的“意”,请你结合简·爱的“走”意,谈谈鲁迅的“走”。
鲁迅离开故乡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
简·爱的“走”,是对自我尊严的捍卫,是对独立生活的向往。她的“走”,不是逃避,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守,让她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16.畅谈“走”的启示。经过一番探究,“破浪组”终于从名著中明晰了“走”的真谛。请你代替小组发言,简要明你们组获得的启示(不超过70字)。
六、写作题
17.微写作
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简·爱》,觉得主人公简·爱身上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的思考。
请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150字以内)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阿黛尔是罗切斯特先生的养女。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 在小说中,简·爱确实离开了罗彻斯特,并遭到了圣约翰的求婚。圣约翰要求简·爱同他去印度传教,而简·爱也确实拒绝了。但拒绝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简·爱知道罗彻斯特的妻子已死,她赶回了桑菲尔德庄园。实际上,简·爱是在听到罗彻斯特的悲惨境遇(他的疯妻放火烧毁了庄园,他自己也受伤致残)后,才决定回到他的身边。简·爱的决定更多的是基于她对罗彻斯特的深厚感情,而非仅仅是他妻子的死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3.【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林冲因为杀掉了暗杀他的奸贼陆谦等人,遭到官府追捕,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经柴进的引荐,最后入了梁山,不是在鲁智深的引荐下。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西游记》写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② 是对《西游记》的概括。《简·爱》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④是对《简·爱》的感悟和评价。《艾青诗选》中艾青通过诗歌歌颂了光明,③是对该书的评价概括。《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描写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①是对该书的理解感悟。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5.【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圣约翰是一个奉行禁欲主义的加尔文派传教士,他号召简·爱去过一种完全克制的生活, 和他缔结没有世俗爱情的婚姻,相伴去印度传教。所以选项中“他对简·爱有真挚的爱情”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D
【解析】ABC.未涉及;
D.布罗克赫斯特是洛伍德学校的校长,他在简 爱初到学校时,基于对她舅母的片面之词,对她进行了不公正的指责和贬低。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答案】简·爱;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平均分给四个人。
【解析】①从选段中的描述可以推断出“我”的身份。首先,文中提到“我的表哥表姐”,以及他们“看出我是真心实意、不可改变地定要把财产均分”,这暗示了“我”与这些表哥表姐有亲属关系,并且“我”是一个有决定权和财产分配权的人。此外,根据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我们知道《简·爱》中有类似的情节,即简·爱得到了一笔遗产并决定与她的亲人平分。②“我终于贯彻了自己的主张”指的是简·爱成功地将她的想法付诸实践。从文中可以看出,简·爱坚持要把她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均分给四个人(可能包括她自己和她的表哥表姐等人)。在得到仲裁人奥立佛先生和一位能干的律师的支持后,她的这一主张得以实现。
故答案为: 简·爱 ; 把叔父留给她的遗产平均分给四个人。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8.【答案】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适合。在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理想引领下,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一系列的挑战。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上的磨难、病痛的折磨,都没有能阻止他奋勇向前的脚步。
示例二:《西游记》中的唐僧适合。为了实现西天取经的理想,他一路上历经重重磨难,依然初心不改。火焰山、女儿国都未能阻止他奋勇向前的身影,最终他与三位徒弟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示例三:《简·爱》中的简·爱适合。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是她的理想追求。童年时她敢于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学校司库对抗,成年后她敢于有尊严地追求地位悬殊的爱情。一路磕磕绊绊,但为了理想她一直奋勇向前。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经典有光/可以助人致远/ 理想如炬/可以点燃心灵/一个人的心灵一旦被理想点燃/就会有百折不挠的雄心/滴水穿石的坚韧/就可以向着未来奋勇前行”赞美了百折不挠的雄心、滴水穿石的坚韧和向着未来奋勇前行的精神。简·爱、保尔、唐僧、毛泽东等人都体现了理想、坚韧等精神,可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简要说明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适合。在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理想引领下,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一系列的挑战。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上的磨难、病痛的折磨,都没有能阻止他奋勇向前的脚步。
示例二:《西游记》中的唐僧适合。为了实现西天取经的理想,他一路上历经重重磨难,依然初心不改。火焰山、女儿国都未能阻止他奋勇向前的身影,最终他与三位徒弟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示例三:《简·爱》中的简·爱适合。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是她的理想追求。童年时她敢于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学校司库对抗,成年后她敢于有尊严地追求地位悬殊的爱情。一路磕磕绊绊,但为了理想她一直奋勇向前。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9.【答案】在简·爱与舅母生活(那时她的舅父去世了)时,受尽了委屈。舅母的儿子约翰·里德毫无顾忌的打她,里德太太把她关进红房子(里德先生就是在这间房子里死的)。但她很坚强,从不向命运低头,我很佩服她的这种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简·爱 自幼父母双亡,在舅舅家生活,舅舅走后,舅妈待她很不好,她深受欺凌与虐待。一段时间以后,她又被送到学校过寄读生活。虽然她的生活非常不幸,但是,她还是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坚持了下来,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在简·爱与舅母生活(那时她的舅父去世了)时,受尽了委屈。舅母的儿子约翰·里德毫无顾忌的打她,里德太太把她关进红房子(里德先生就是在这间房子里死的)。但她很坚强,从不向命运低头,我很佩服她的这种精神 。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0.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像英雄烈士致敬,只有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感激和崇拜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报效祖国的品质。
11.汴京城卖刀;丢失花石纲;智取生辰
12.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专心致志,好学不厌,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学习的精神。
【解析】⑴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⑵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⑶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针对材料中同学的观点“对于英雄,中学生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无须特别的感恩”进行反驳即可,可从培养中学生对英雄的感激和崇拜意识的重要性来入手,注意字数要求。示例:烈士为了大家的美好生活不惜付出生命,同胞的逝去让我难过并懂得更加珍惜生命。真诚的悼念,在我们送出自己心中祝福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感情观变得更加真善美。所以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像英雄烈士致敬。
故答案为: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像英雄烈士致敬,只有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感激和崇拜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报效祖国的品质。
1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杨志正逢恩赦,要去东京谋求复职,恰好路经梁山泊,遇到林冲。二人大战五一余合,不分胜负,最终被王伦劝下。王伦有意招纳杨志入伙,却被杨志婉拒,只得放他离开。杨志到东京后,通过门路见到了太尉高俅,却被高俅赶出。他盘缠用尽,只得到天汉桥街市上变卖祖传宝刀,却又遇泼皮生二寻衅滋事。牛二要强夺宝刀,再三纠缠。杨志“一时性起”,怒杀牛二,而后到开封府衙自首,被打入死囚牢。天汉桥百姓感念杨志为民除害,替他花钱上下打点。最终,杨志被免除死罪,只以“斗殴杀伤,误伤人命”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据此,由“拒绝落草刺配大名府受赏识”可知,①发生的事件在两者之间,答案为:汴京城卖刀。宋徽宗赵佶要盖一座万岁山,派了十来个制使(包括杨志)去押运花石纲,其实就是到太湖边去搬运花石纲,然后运送到开封府,没想到杨志时运不济,船走到黄河的时候不小心翻了,然后花石纲掉到了黄河里。杨志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所以②为:丢失花石纲。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后却发现药发作了。原来这是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后来第一贩枣客人偷喝是为了让杨志不能动,第二人偷喝时则乘机在瓢中放了药,因偷喝未果所以药进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杨志等人喝时就中了药倒地,尽失生辰纲。所以③为:智取生辰纲。
故答案为: 汴京城卖刀;丢失花石纲;智取生辰
1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按照贝多芬曾说“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这一标准,在我们阅读的名著中有许多这样的英雄,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可以付出许多,包括自己的生命。从《简·爱》《儒林外史》中任意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事例作答即可。示例:简 爱从小变成孤儿的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她敢于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最终获得了幸福,她也成长为人们心目中的女英雄。
故答案为: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专心致志,好学不厌,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学习的精神。
【答案】13.简·爱的“走”则是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她不愿意成为他的附属品,出于道德和自尊的考虑,她毅然决定离开桑菲尔德。
14.简·爱离开桑菲尔德时,则采用了更为细腻、情感化的语言风格,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表达对罗切斯特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
15.鲁迅的“走”,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逃离,是对时代变迁的见证。他的“走”,不是逃避,而是对自我成长的追求,让他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16.示例一:“走”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移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与蜕变。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示例二:人生中的“走”不仅是物理上的位移,更是精神上的成长与超越。只有勇敢地迈出步伐,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真正的幸福。
【解析】(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13.本题考查对原著内容的把握。联系《简·爱》原著可知,简·爱在婚礼前夜,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简·爱的“走”则是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她不愿意成为他的附属品,出于道德和自尊的考虑,她毅然决定离开桑菲尔德。
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分析“简·爱离开桑菲尔德”这部分内容可知,这部分大部分都是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对话,如从第②段“我心里非常难过,舍不得离开这儿;但是,我还是非走不可。”和第⑨段“仿佛我从一场恶梦中醒了过来,这场梦是那么可怕,那么强烈,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消耗殆尽了。我过去一直生活在阴暗之中。””以及第⑤段“不,先生,我必须离开你。”我坚定地回答,尽管我的声音里充满了悲伤”等语句可看出简·爱此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第⑩段则是对简·爱的心理描写,从“我看着他的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知道他是对的,我不能留在这里,我必须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可看出简·爱的挣扎,深爱罗切斯特却不得不离开,表达了对罗切斯特的复杂情感。第回段“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则表达了简·爱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
故答案为: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时,则采用了更为细腻、情感化的语言风格,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表达对罗切斯特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
15.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鲁迅离开故乡”这一文段出自《琐记》。《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同时,《琐记》也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以及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由此可知,鲁迅的“走”,是在逃离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是去见证时代的变迁,他渴望追求自我成长,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他在这次的“出走”中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勇敢地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故答案为:鲁迅的“走”,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逃离,是对时代变迁的见证。他的“走”,不是逃避,而是对自我成长的追求,让他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16.本题考查感悟启示。围绕鲁迅、简·爱出走的意义来写,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示例一:“走”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移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与蜕变。只有勇敢地“走”出去,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示例二:人生中的“走”不仅是物理上的位移,更是精神上的成长与超越。只有勇敢地迈出步伐,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真正的幸福。
17.【答案】示例:简 爱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解析】简·爱在童年时失去父母,在舅母家,简·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甚至连佣人都欺负她。但是,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使简·爱养成敏感、怯懦、柔顺的性格,她没有屈服于别人的欺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敢与欺负她的表哥扭打,她敢斥责冷酷偏心的舅母。在寄宿学校读书时,简·爱经常挨饿受冻,挨打受罚,最好的朋友因病去世。这些经历不但没有摧垮她的精神世界,而且更加磨练了她坚韧的内心。当得知罗切斯特15年前已经结婚,妻子就是那个关在三楼密室的疯女人时,简·爱强忍心中的痛苦和不舍,离开了罗切斯特。简·爱独立的人格,追求自由平等,
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故答案为: 简 爱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掌握人物具体情节及形象特点,分析简·爱身上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的思考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