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5 16: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图中所示畜种分布的区域可能是(  )。
A.三江源地区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长江三角洲
2.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平原湿地
B.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C.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D.被誉为“中华水塔”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第3~5题。
3.①处所在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是(  )。
A.青稞 B.谷子
C.水稻 D.甜菜
4.②③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文 B.土壤
C.地形 D.植被
5.下列山脉中呈南北走向的是(  )。
A.秦岭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三江源地区( )
A.傣族儿女载歌载舞 B.绿草如茵,人口稠密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图1为青藏铁路部分线路分布图,图2为青藏铁路三江源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三江源地区成为“野生动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缺少天敌 B.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C.高原湿地,人迹罕至 D.地形平坦,草原辽阔
8.青藏铁路在三江源段多采用“以桥代路”的建设方式,主要目的是( )
①为野生动物保留通道
②保护大面积沼泽湿地
③大力开发当地的资源
④克服多年冻土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江源地区是全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对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读“三江源地区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一江清水向东流”是由于我国地势( )
A.南高北低 B.西高东低 C.东高西低 D.中间高四周低
10.三江源地区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意义是( )
A.促进旅游,增加收入 B.发展生产,带动经济
C.保护生态,涵养水源 D.捕猎动物,改善生活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读图完成11—13题。
11.“中华水塔”水量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2.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带来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
A.源区水源减少,黄河下游可能出现断流
B.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干旱灾害
C.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在枯水期水量增加
D.短期内长江、黄河总水量可能增加,长期减少
13.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  )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羚羊成群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发现青藏高原开始变湿变暖,读图完成14—15题。
14.青藏高原变湿变暖造成的后果可能是(  )
A.冰川面积加大
B.冰川融化加剧,短期内河流源头水量增加
C.短期内湿地面积减少
D.湖泊水位下降,淡水湖成为咸水湖
15.三江源地区是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有生物演化“天然实验室”的美誉,其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地形 D.气候
16、青藏地区有醉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往,下列游客行为有利于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是(  )
A.用自带食物投喂野生动物
B.购买珍稀野生动植物药材
C.进入自然保护区追摄动物
D.只留下脚印,不留下垃圾
生长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因其稀缺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结合漫画,回答第17~18小题。
17.近十年来,随着一波又一波“冬虫夏草热”,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令人担忧。发生该现象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盆地 B.三江源地区
C.三江平原 D.云贵高原
18.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  )
A.保护环境,禁止放牧
B.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畜牧业
C.在本地区中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
D.增加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牛羊数量
19.结合所学知识,下面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结构图中,④处应填入的内容为(  )
A.过度放牧 B.冰川消退
C.水土流失,草地沙化 D.全球气候变暖
20、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生态的净土”。保护三江源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开采砂金 B.部分禁猎
C.休牧育草 D.修建水库
二、非选择题
21、西北—青藏地区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中信息可见,甲、乙两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条件是什么
(2)从空中俯瞰,A、B、C地表植被依次是    →      →    。
(3)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类型。
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农业类型(种植业)
甲 ① ②
乙 ③ ④
(4)某外商计划在C省级行政区域投资建一大型纺织厂,你认为他所看中该地的优势条件是             。
(5)甲地区目前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6)乙地区有被誉为“中华水塔”的    自然保护区,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
22、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4.59度,东经98.3度。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黄河的源头位于____地区。
(2)玛多县发生的地震和____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相关。赴地震灾区进行救援的人员,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是____(答一点即可)。
(3)玛多地震发生在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省,下面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描述正确的是____
A.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是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地广人稀,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D.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答案
1-5AABCC 6-10CCBBC 11-15CCABC 16-20DBBCC
21、(1)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广大)。
(2)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3)干旱 灌溉农业 高寒 河谷农业
(4)棉花、羊毛产区
(5)草地退化、沙化严重 退耕还林、还草,适当放牧;禁止乱伐乱垦
(6)三江源 冰川萎缩、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任答两种即可)
22、(1)三江源
(2)亚欧;缺氧、高寒、低气压;
(3)青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