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元朝的中外交通。
2.知道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
3.了解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树立开放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中外文化交往。
2.难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日渐发达的原因;中外文化交往密切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背景: 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由西北、中亚连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2.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3.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1)原因:宋代由于造船技术和 技术的进步, 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
(2)发展:宋朝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
(3)路线:宋代海路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 。
4.元朝的中外交通
(1)表现
①陆路交通: 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 时期;东海航线可通达朝鲜、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 等地。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朝廷重视海外贸易
(1)表现:宋元时期,在政府鼓励下,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
(2)作用:宋元时期 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海外贸易的规模
(1)特点:宋元时期的 超过前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路线: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 。
(3)贸易伙伴: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 时超过14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辽金与朝鲜半岛保持经济上的联系。日本、波斯和大食等国也都与辽金有贸易关系。
3.大商港:广州、 、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贸易商品:在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 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 等多来自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原因: 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
2.表现
(1)对中国:西方的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元世祖任用 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 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2)对西方
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 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②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 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合作探究】
1.宋元时期海上交通的特点。
2.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的影响。
3.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当堂达标】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14世纪,阿拉伯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来到中国,他记载:泉州港是世界大港之一,停泊大船百艘,小船无数。在这里装船的瓷器可以销售到印度,甚至远到西亚、北非等地。记载反映出( )
A.元朝疆域辽阔 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C.大运河的贯通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中国商人回国及外国商人到来时,市舶司在查验后对舶来货物进行征税和博买(官府先行收购),之后市舶司将税收和收购货物的一部分送纳京城,剩余部分就地卖出,并向中央(南宋为户部)提交账目报告。这反映了宋朝市舶司的( )
A.监察职能 B.外交职能 C.贸易职能 D.海防职能
4.(2024·江苏宿迁中考)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5.(宋高宗说)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由此可见,宋代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 )
A.减轻人民负担 B.增加财政收入
C.扩大对外交往 D.促进民族融合
6.元世祖任用主持天文、历法工作的人是( )
A.阿拉伯人 B.埃及人
C.波斯人 D.日耳曼人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 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满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为了招徕外商,宋太宗于雍熙四年(987年),特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帛,分四纲往南海诸国,勾招进奉……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亚非各国与中国通商的,据《岭外代答》《诸葛志》等书记载,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唐中期 2.航海 经济重心 东非海岸 3.元朝 鼎盛 欧洲
二、1.市舶司 外贸 2. 海外贸易 非洲东海岸 元朝3.泉州 4.丝织品 香料
三、1.宋元 2.波斯人 《回回药方》 亚欧 中华文化
【合作探究】
1.(1)造船和航海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航海家们还初步掌握潮汛、风信、气象等规律。
(2)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最远可达东非沿岸;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宋元时期的海陆交通使得东西方往来更加频繁和便利,不仅将这一时期的科技外传,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将世界的优秀文化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3.(1)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2)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
(3)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4)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交通发达。
【当堂达标】
1.B 2.B 3.C 4.A 5.B 6.C
7.(1)主要特征:政府高度重视;贸易范围广泛;有多条海上商道;以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为主要商品:兼具文化交流。
(2)原因: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并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及商业繁荣;西北陆路通道阻塞(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学 目标 1.了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元朝的中外交通,分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重点 难点 重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中外文化交往。 难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日渐发达的原因;中外文化交往密切的原因。
教法 学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材料分析法、情境体验法。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马可·波罗人物图及其著作《马可·波罗行纪》(见课件)。教师:《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东方见闻的描述。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期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游历很多地方。《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大都、济南、汴梁、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繁华,展现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激起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当时中外交流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来了解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情况。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发达的中外交通 1.观察地图《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概况。 答案:唐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由西北、中亚连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宋朝与西域、中亚的陆路交通被阻断后,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2.观察地图《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指出其主要航线。 答案:(1)原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 (2)主要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3.观察《元朝交通路线图》,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元朝中外交通的特点、陆路交通成就,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主要航线。 答案:(1)特点: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导 与 学 过 程 (2)陆路交通成就: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3)元代海上丝绸之路:①地位: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鼎盛时期。②主要航线:东海航线可通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渡语: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板块二 繁荣的海外贸易 1.阅读史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和做法,效果如何 答案:(1)态度:政府鼓励。 (2)做法: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 (3)效果:①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②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观看视频《宋代海外贸易》《南海一号沉船》和地图(见课件),识读六胜塔图(见课件),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地位、贸易范围、贸易伙伴、著名大商港和贸易商品。 答案:(1)地位: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贸易伙伴:①宋朝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②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③辽金与朝鲜半岛保持经济上的联系。日本、波斯和大食等国也都与辽金有贸易关系。 (4)著名大商港: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5)贸易商品:①出: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②入: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香料等多来自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到南宋激增至300余种。 过渡语: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板块三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密切的原因。 答案:辽宋夏金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 2.识读图片《宋元时期三大科技的西传与外来科技的传入》(见课件),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宋元时期中外交往密切的具体表现。 答案:(1)对中国:西方的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2)对西方: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结束语: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加之当时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和外藩来朝,使中外物质、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2.宋朝:海路形成多条航线 3.元朝 (1)陆路:打通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 (2)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政策:政府鼓励,设立市舶司 2.中国商船的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贸易伙伴:宋朝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 4.大商港:广州、泉州、明州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原因: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 2.表现: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
当堂 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课内容较为艰涩,同学们比较难以把握。需要教师采取直观教学,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时便于理解和掌握。多运用历史地图、图片史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史料和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宋元时期对外交通、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往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第13课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1.了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元朝的中外交通,分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观看地图《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概况。
概况:
唐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由西北、中亚连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2.观看地图《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所具备的条件,指出其主要航线。
条件: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
材料: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主要航线:
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3.观察《元朝交通路线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元朝中外交通的特点、陆路交通成就,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主要航线。
材料: 元统治者在各交通干线沿途设置了许多驿站,规模庞大……元朝统治者还先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行政机构,加强统治,以保证中外交通的安全……元朝时经由丝绸古道东来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等地的各族人民,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开垦了河西走廊和西北大片土地,为中外交通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摘编自刘爱兰《少数民族在古代对外交通中的作用》
元代交通路线图
(1)特点: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2)陆路交通成就: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①地位: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鼎盛时期。
(3)元代海路交通:
②主要航线:东海航线可通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元代的海路正式开始于至元二十年(1283),从崇明岛取海道直沽(天津)以达京师,这条海路从此就成为元代转输江南漕粮的主要运道,运粮数量每年达三百万石以上。当时走海路有着很大风险,粮船漂溺者,船坏米沉者,无岁不有。但这条海路的开辟却给中国古代交通带来了新的开端,注入了新的血液,古老的运河似乎让它分担了自己的重任。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阅读史料、相关史事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和做法,效果如何?
态度:政府鼓励。
效果1: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
史料1: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六
史料2: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做法: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
效果2: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元十分重视海外贸易。政府对市舶
司中能招引商舶的有功人员,往往给予奖
励,对营私舞弊的行为加以禁止。你管出
国的阿拉伯富商后不角寿庚,商宋时长期
主管泉州市舶司。元政府授予他官职,今
他掌管海外贸易。他招引外国商人来华贸
易,很有成效。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2.观看视频《宋代海外贸易》《南海一号沉船》和地图,识读六胜塔图,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商船的贸易范围、贸易伙伴、著名大商港和贸易商品。
(3)贸易伙伴:①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
②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辽金与朝鲜半岛保持经济上的联系。日本、波斯和大食等国也都与辽金有贸易关系
六胜塔
(1)地位: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中国商船的贸易范围: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史料:元代海外贸易的兴旺,远非汉唐所能比拟。……经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亚、非国家的范围比前代更加广大……在元代,中国与印度次大陆之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所进行的贸易往来,比宋朝有了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乌云高娃《忽必烈与元代海上丝绸之路》
20。
(4)著名大商港: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5)贸易商品:
①出: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
②入: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香料等多来自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到南宋激增至300余种。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密切的原因。
原因: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
史料1: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史料2: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2.识读《宋元时期三大科技的西传与外来科技的传入》图,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宋元时期中外交往密切的具体表现。
史料: 元朝主要出口丝织品、瓷器、金银器、铁器、漆器等,进口象牙、珍珠、犀角、钻石、香料等商品。在泉州、广州等城市设有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元代的泉州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与前代相比,元朝与外国的联系有显著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对中国:西方的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2)对西方: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朝:形成多条航线
元朝
繁荣的海外贸易
政策:政府鼓励,设立市舶司
中国商船的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贸易伙伴:宋朝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
原因: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表现:中外物质、科技文化
大商港:广州、泉州、明州
陆路:打通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
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14世纪,阿拉伯旅行家伊本 白图泰来到中国,他记载:泉州港是世界大港之一,停泊大船百艘,小船无数。在这里装船的瓷器可以销售到印度,甚至远到西亚、北非等地。记载反映出( )
A.元朝疆域辽阔 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C.大运河的贯通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中国商人回国及外国商人到来时,市舶司在查验后对舶来货物进行征税和博买(官府先行收购),之后市舶司将税收和收购货物的一部分送纳京城,剩余部分就地卖出,并向中央(南宋为户部)提交账目报告。这反映了宋朝市舶司的( )
A.监察职能 B.外交职能 C.贸易职能 D.海防职能
B
B
当堂达标
C
4.(2024·江苏宿迁中考)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5.(宋高宗说)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 )
A.减轻人民负担 B.增加财政收入
C.扩大对外交往 D.促进民族融合
6.元世祖任用主持天文、历法工作的人来自( )
A.阿拉伯人 B.埃及人
C.波斯人 D.日耳曼人
A
C
B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 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满足皇室、官僚的生活需要,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为了招徕外商,宋太宗于雍熙四年(987年),特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帛,分四纲往南海诸国,勾招进奉……并对外国商人和商船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亚非各国与中国通商的,据《岭外代答》《诸葛志》等书记载,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1)主要特征:政府高度重视;贸易范围广泛;有多条海上商道;以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为主要商品;兼具文化交流。
(2)原因: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并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及商业繁荣;西北陆路通道阻塞(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共13张PPT)
第13课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预习案·自主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辽夏金:宋朝与西域、中亚的陆路交通被阻断后,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2.宋代
(1)原因:由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
(2)表现: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 。
预习案·自主学习
经济重心
东非海岸
3.元朝: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
进入鼎盛时期,沿途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海上丝绸
之路
原因 宋元时期,在政府鼓励下,海外贸易得到巨大发展。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作用 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市舶司
范围 (1)宋元时期: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辽夏金时期:辽金与朝鲜半岛保持经济上的联系。日本、波斯和大食等国也都与辽金有贸易关系
大商港 广州、泉州、 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商品 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
明州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西方的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 .
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2.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
《回回
药方》
1.“宋朝时期北方地区被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占据,陆路不通;宋朝时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海外贸易。”材料显示的是( )
A.宋朝海上交通发达的表现
B.宋朝海上交通发达的原因
C.宋朝海上交通发达的影响
D.宋朝疆域的辽阔推动了交通的发展
训练案·效果评价
B
2.《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A
3.(2024安徽)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传制度的基础
4.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A
B
5.一艘被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的宋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南海一号”是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 )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像史料
6.市舶司的主要官员一般有4人,分别是提举(负责全面工作)、监官(主管钱物)、勾当公事(主持日常杂务)、监门官(主管市舶库)。这反映了市舶司( )
A.管理的规范化 B.机构的臃肿化
C.职责的交叉性 D.权力的混乱性
A
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 在陆路方面,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又重新成为通往西方的重要通道,照例也有商人在沿途活动,并且有基督教传教士沿这条路线东来。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分)这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答案:信息:根据材料一可知,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事业,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晴天靠观测日月星辰辨别方向;根据材料二可知,南宋时的海船主要靠指南针来判定方向。(4分)问题:宋朝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主要用来导航。(2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分)
答案:现象: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的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分)积极作用: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