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在历史博物馆前有这样一段文字,请选择正确的读音。
从历史的间 (A.jiān B.jiàn)隙里回眸 (A.mú B.móu)中国千年文明变迁,感受朝 (A.zhāo B.cháo)代的更替,饱览古人智慧的累 (A.lèi B.lěi)积。成卷 (A.juàn B.juǎn)的传 (A.zhuàn B.chuán)记,传递着鸿儒大家的思想……时光悄 (A.qiǎo B.qiāo)然流逝,任 (A.rèn B.rén)凭潮起潮,中华文明依旧生生不息!
2.下列从笔记中选取的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1.2万年前,人们开始学着播种,免强能填饱肚子,却吃得津津有味。
B.顺着长廊往前走,一座金壁辉煌的殿堂出现在眼前,光滑的石阶、白玉砌成的栏杆,非常协调美观。
C.导游姐姐召集游客们出发,并叮嘱大家要遵守景区规定,保护风景名胜。
D.游客们仔细端详着举世文明的明代赵秉忠状元卷,纷纷称赞他的恢弘篇章和美观字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物保护工作者为守护秦陵兵马俑呕心沥血地工作着。
B.在这多事之秋,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博物馆。
C.南宋末年,元军过境湖南,哀鸿遍野,当地经济文化遭受重创。
D.足智多谋的侦察员识破了日军的诡计,将他们一网打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和括号里的词语意思不相近的一项是( )
A.如果做事情过分小心谨慎,就会变得前怕狼后怕虎。(狼前虎后)
B.吃水不忘挖井人,爱党爱国爱人民,努力学习报党恩。(饮水思源)
C.老百姓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迎来了解放军。(望眼欲穿)
D.做任何事都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刨根问底)
5.下面选项中,两句话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植物要从土壤里吸收水分。他爱吹牛,话里有很大的水分。
B.这件家具是唐朝时传下的老古董。她思想古板,真是一个老古董。
C.杨家埠年画实在是用心之作。王大爷为人很实在。
D.第一展区还原了潍坊早期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新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6.在博物馆餐厅里,下面哪一句标语最可能出现?(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7.下面这段话意思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上月底的雨雪天气结束后,包括潍坊在内的山东各地,气温持续偏低,而气象部门预计,山东这种气温偏低的状态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小年前后,才有望回归正常。
A.雨雪天气结束后,山东各地气温持续偏低。
B.气象部门预计,山东气温会一直偏低。
C.低温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小年前后。
D.山东低温状态持续到小年前后回归正常。
8.将下面书籍博物馆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伟大的精神。
②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
③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
④有人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⑤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③①⑤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②⑤①
9.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探寻汉字起源。
一馆藏尽中国字。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厅的甲骨、青铜、竹简、印章让你yìng jiē bù xiá ,一个个文字向你shù shuō 着自己的前生今世,它们zhào yào 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文物里的qí zhēn yì bǎo 。我们不仅bǎo lǎn 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lǐng lüè 汉字之美,也强烈地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0.走进诗词博物馆,让我们跨越时间的界限,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1)与智者探讨“读书与学习”。陶渊明劝我们学习要趁早“及时当勉励, ”;孔子告诫我们学习要“默而识之, , ”;朱熹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 。”
(2)与诗人探讨“爱国与担当”。龚自珍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 ”的呐喊;陆游临终前反复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 ”;我们应当担负起今日之责任,因为“纵有千古, , 。”
11.请选择下面其中一种形式,正确默写《枫桥夜泊》。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走进民俗文化博物馆
木兰从军(改编)
①中国古代南北朝时,北方有个武艺高超的姑娘叫花木兰,长相俊美,射得一手好箭。 ②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说是朝廷要和邻国开战,急需战士,要征木兰父亲从军。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木兰一夜未合眼,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一大早,木兰就独自上街买了一匹枣红马,又配上马鞍、马鞭和马笼头,还去定做了一身战袍。然后,木兰剪了头发,扎上头巾,穿上战袍,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小伙子。 ③一切收拾妥当后,木兰骑着马赶回家。她向父母道明真相,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一家人洒泪而别。 ④木兰告别家人,随大军奔赴边疆,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因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 ⑤多少次军情紧急,多少个关山飞度,天寒地冻的北部边疆,月光冷冷地映着将士铠甲的清辉,连打更的锣声也透着十二分的寒气。历经千军百战,九死一生,木兰屡建奇功,最后做了左路大将军。 ⑥十二年的战争结束了,大军胜利归来,可汗亲自召见木兰,赏了她许多金银财宝,又封她做兵部尚书。木兰替父从军,为的是百姓和国家。她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于是她向可汗辞去了官职,只要了一头能走远路的骆驼,骑着它回家服侍双亲。 ⑦木兰的父母现已白发苍苍,听说女儿归来的喜讯,他们相互搀扶着来到路口迎接女儿。弟弟也已长大成人,正在家里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 ⑧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如云的头发,又对着镜子贴上美丽的面饰,这才羞答答地走了出来。 ⑨同伴们一见大惊失色:啊,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1)在民俗文化博物展上,五(1)班计划把《木兰从军》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在展览会上演出,请结合短文内容及自己的课外阅读,完成下列题目。1)短文围绕木兰从军写了四个场景,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填在方框中。然后再为每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或朗诵语调,将序号填在正方括号里。
2)第③自然段中“洒泪而别”这一场景非常感人,请将这一场景改编为剧本。
发挥想象,增加合理的情节,让内容更丰富
时间:早上地点:家中人物:花木兰、父亲、母亲【花木兰一身戎装,缓步走到父亲面前。】花木兰:( ) 父亲:(拉住木兰的手,老泪纵横) 母亲:(抱紧木兰,掩面而泣,哽咽无语)……花木兰:( ):爹——娘——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二老可要多多保重啊!【花木兰上马,踏上征途。木兰的爹娘含泪目送女儿远去。】
(2)不同的场景中花木兰给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请选择第⑤或第⑧自然段中一个场景,写一写你的感受。
第 自然段场景中的木兰是 的,因为
(3)花木兰的爱国、忠贞等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下面哪个由民间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也传递了这种精神?
A.《田螺姑娘》
B.《刘三姐》
C.《杨门女将》
D.《白蛇传》
(4)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而美好的愿望:正义弱小可以打败邪恶强大,心地善良的穷苦人通过努力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你认为《木兰从军》的故事寄托着人们怎样的美好愿望?试着写一写。
13.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
材料一
太阳神鸟
①成都,一座拥有四千五百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让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起来。在众多出土文物中,最为亮眼的当属商周时期的金饰“太阳神鸟”。 ②“太阳神鸟”金饰整体呈圆形,外径为12.5厘米,内径为5.29厘米,重量为20克。整个金饰厚度仅为0.02厘米,含金量却达到了94.2%,而古代常见金器含金量一般不超过80%。可见古蜀人高超的工艺水平。
③“太阳神鸟”图案是四只神鸟与拥有十二道光芒的金日逆向而行。图案采取镂空方式呈现,恰似一幅剪纸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具想象空间,令人联想起“金乌负日”的古老神话传说,将古蜀人对于太阳和鸟的崇拜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④“太阳神鸟”不仅昭示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更深度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2005年,它从1600余件文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2011年,又成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核心图案。太阳神鸟在阳光下更具诗意:从城市上空俯瞰天府广场,成都的心脏是太阳神鸟;天府国际机场设计灵感取自太阳神鸟;东安湖体育场穹顶上有全球面积最大的太阳神鸟……
材料二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8:00,17: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1、2、7、8月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购票方式: ①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现场扫码自助购买电子票。 ②线上平台(美团、大众点评、携程等)购买电子票。 ③凭有效身份证件在人工服务窗口实名购票。 票价及优惠范围: ①门票70元,优惠价66元。 ②对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35元/人次。
(1)五年级四班明明将要参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根据材料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太阳神鸟体现了古蜀人对太阳和鸟的崇拜。
②寒假里1月20日(星期一),明明想约小伙伴去参观博物馆。
③明明准备只带现金去人工服务窗口购票。
④爸爸妈妈和明明去博物馆,买的优惠票,共花费了175元。
(2)读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
①句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②句中加点词语“一般不超过”中的“一般”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14.走进植物博物馆。
品春
厉彦林
①山东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②在老家,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春天气候渐暖,香椿树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六枝为一株,微风轻轻一吹, 。
③香椿芽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④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皴(cūn)裂多疤,树干有三指(zhǎ)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采摘香椿芽。 ⑤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A】。清晨太阳刚露出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B】。清明前后,香椿树枝头长满了第一茬香椿芽,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 ⑥香椿芽越摘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香椿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了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吃。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腌制好了,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⑦后来,我到外地求学读书,便离开了家乡熟悉的香椿树,那关于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⑧春日里,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芽那独特的味道。 ⑨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我一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妻子把它栽植在小院当中,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丫。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枝杈杈。为了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第二年春天,我们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 ……
⑩每到春天,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
——有改编
(1)短文开头“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点明题意,品春即品香椿芽。
B.以小见大,通过写香椿芽来表现春意。
C.借物抒情,使感情有了依托的对象。
D.运用比喻,把春天写得更形象生动。
(2)读第②段,完成练习。
1)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从 、 、 三个方面对香椿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2)微风吹拂时香椿芽是什么样的?请在横线上写出香椿芽的动态变化。
(3)文章第⑤~⑨段围绕“香椿”写了哪几方面的事?
→ →念香椿芽→
(4)第⑤段中,“这时候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这句话应该放在A、B两处中 处更合适,这句话写出了 。
(5)第⑨段中写“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作者会想到关于香椿的哪些人、事、景呢?请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6)这篇短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驻在心窝里的情感”指的是什么?
15. 同学们,博物馆中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昨天的历史。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二十年后我们的课堂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到二十年后的课堂去看一看吧。那时教室里的设施、同学们的学习、老师的上课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开大胆的想象,把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写一写吧。 要求:(1)想象大胆,围绕教室里的设施、师生的教学活动等方面写,突出变化。(2)分段表述,重点部分写具体。(3)题目自拟,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B B B B A A A 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应接不暇 述说 照耀 奇珍异宝 饱览 领略
10.【答案】(1)岁月不待人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为有源头活水来;
(2)不拘一格降人材 家祭无忘告乃翁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11.【答案】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2.【答案】(1)1)①征战沙场;②辞官还乡;③坚定有力;④欢快轻松;
2)眼神坚定,声音略微颤抖;爹,女儿此去,定不辱使命,您和娘要多保重!
女儿啊,为父知道你孝顺,此去路途遥远,战场凶险,你一定要小心啊!
强忍泪水;
(2)⑤英勇无畏 在天寒地冻的北部边疆,历经千军百战,九死一生,她屡建奇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3)C;
(4)《木兰从军》的故事寄托着人们希望在国家有难时,能够有像木兰这样勇敢、孝顺、有担当的人挺身而出,为国家和家庭分忧解难;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
13.【答案】(1)①√;
②×;
③×;
④√;
(2)①列数字 作比较;
②不能去掉。“一般”指正常情况下,不包括特殊情况,去掉,就意味着“沙漠中任何时候都有风”,与客观事实不相符。“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答案】(1)D;
(2)1)颜色 形状 数量;
2)香椿芽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点头致意;
(3)采摘香椿芽 香椿芽的生长与食用 种植香椿树苗;
(4)B 香椿芽的轻盈、柔软和珍贵,以及采摘时的小心与虔诚;
(5)眼前嫩绿的香椿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看到爷爷拿着竹竿,小心翼翼地采摘香椿芽,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总是把最嫩的香椿芽留给我,让我迫不及待地尝一口春天的味道。我想起了家乡的老屋,屋后的那棵香椿树,它见证了我童年的欢乐与成长。每到春天,妈妈总会用新鲜的香椿芽做各种美食,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那些熟悉的味道,至今仍在舌尖徘徊。我还想起了邻居们,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家的香椿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香椿树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如今,这棵小香椿树在我的小院里茁壮成长,它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暖和回忆的家乡,让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延续。
(6)结尾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情感与香椿树的生长联系起来,点明了文章主题,升华了情感,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则是作者对家乡、童年、亲情和自然的深厚情感的综合体现。
15.【答案】
二十年后的课堂
时光飞逝,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曾经的母校,走进了一间教室,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未来课堂。
教室里的设施焕然一新。课桌上配备了超薄的智能电脑,它不仅能显示各种学习资料,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椅子也十分神奇,能自动调节高度和舒适度,让同学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坐姿。
上课铃响了,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拿着教材走进教室,而是通过全息投影出现在讲台上。老师讲解历史课时,只需轻轻一点,3D历史场景便立刻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亲眼目睹金戈铁马的激烈厮杀;又好像穿越到了古代的繁华都市,感受着古人的生活气息。同学们身临其境,学习兴趣高涨,积极与老师互动。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变得轻松又有趣。遇到难题时,智能电脑会迅速给出详细的解答思路;小组讨论时,同学们可以通过电脑共享资料,进行实时交流。而且,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同学们可以随时前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实地学习。
二十年后的课堂,真是充满了科技感和趣味性,让学习成为了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