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春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生物
命题人:王天宏 复核人: 邵 凯
考生注意:
考生答题前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选择题时,将题号后的答案选项字母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35小题,每题选对得2分,共70分)
1.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与卷毛 B. 鸡的单冠与玫瑰冠
C.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 牵牛花的红花和报春花的白花
2. 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性别决定 B.完全显性 C.性状分离 D.伴性遗传
3.下列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优点的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C.豌豆具有许多相对性状
D.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区分
4.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简便的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杂种高茎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传粉
5.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6.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7.下列有关遗传学史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沃森和克里克借助威尔金斯与查哥夫等人的研究成果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对豌豆杂交实验结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8. 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100% B.75% C.50% D.25%
9.法国生物学家在遗传实验中发现,鼠的黄毛对灰毛为显性性状,且显性致病基因能使纯种黄毛鼠致死。将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后代的性状及分离比为:
A. 黄毛:灰毛=3:1 B. 灰毛:黄毛=3:1
C. 黄毛:灰毛=2:1 D. 灰毛:黄毛=1:1
10. 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A.ddTt B.DDtt C.DdTt D.DDTt
11. 下图为白化病在两个家族的系谱图。如果5号和7号结婚,其下一代患该病的概率为:
A.1/2 B.1/3 C.1/6 D.1/8
12. 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产生的F1是黄色圆粒。将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A.1:1:1:1 B.3:1:3:1 C.3:3:1:1 D.9:3:3:1
13. 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4.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采用由多因子到单因子的研究方法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
15.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
B.酵母菌的基因大多数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种类和数量代表遗传信息
16.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着丝点分裂
17.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18. 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19.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20.右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
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
21.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22. 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存在:
A. 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 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 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23.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24.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
A.RNA B.蛋白质 C.多糖 D.DNA
25.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外壳的原料分别来自:
A.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B.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C.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D.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26.双链DNA分子的一个片段中,含有腺嘌呤200个,占碱基总数的20%,那么这个片段中含胞嘧啶:
A.150个 B.200个 C.400个 D.300个
2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B.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D.DNA分子完成解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28. 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下列碱基配对正确的是:
A. A - T B. A - G C. T – G D. T - C
29. 用32P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则含31P的子代DNA分子数是 :
A.1 B.2 C.8 D.16
30.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 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31.下列各图中,图形: 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在制作脱氧核苷
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正确的是:
32.生物体内DNA复制发生在:
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33.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
A.4个双链DNA分子 B.2个双链DNA分子
C.1个双链DNA分子 D.4个单链DNA分子
34.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用一个纯合的矮秆不抗锈病品种与一个纯合的高秆抗锈病品种杂交,子二代中出现矮秆抗锈病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概率是:
A.ddRr,1/8 B. 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 D. DDrr,1/16和DdRR,1/8
35. 某病人的性染色体为XXY,导致该病人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其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
B.其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
C.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
D.其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5大题,每大题6分,共30分)
36. (6分)下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中的染色体数为 ,染色单体数为 。
(2)细胞②的名称是 ,细胞④所处的时期为 。
(3)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 。
37. (6分)下图是DNA分子的局部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的中文名称是 ,⑧表示 。
(2)图中有 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单位,有 个游离磷酸基。
(3)若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54%,其中⑨上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则它的互补链上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4)若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数量为20,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
38. (6分)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显、隐性基因分别为A、a)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概率用分数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Ⅱ一2的基因型是 ,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3)若III-3和一个基因型与Ⅲ一5相同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
是 。(本空2分)
39.(6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选取A、B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实验一、二是自花传粉方式,实验三是植株A和植株B之间的异花传粉。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 黄色玉米粒 白色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86
(1)根据实验 的结果,可判断玉米粒的黄色与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2)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 ,植株B的基因型是 ,实验一的子代黄色玉米粒中杂合子占________。
(3)实验三中,为避免自花传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在花未成熟时对植株 (“A”与“B”之间选择)进行去雄处理。
40. (6分)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 ( http: / / www. / )的实验证明了 。
(2)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放射性元素是 ,标记噬菌体DNA的放射性元素是 。
(3)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表明亲代噬菌体中被标记的物质是 。
(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轻型)和15N—DNA(重型)。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I和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预计第III代细菌DNA分子的离心结果为 。(用DNA的型号及所占比例表示)(本空2分)。
2015-2016学年度春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35小题,每题选对得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C D C C B D C B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C D C D C D C C D D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D A A D C B A B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5大题,每大题6分,共30分)
36. (6分)
(1)8 0 (2)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①②③ ②④ (答不全不给分)
37. (6分)
(1)胞嘧啶 (写字母不给分) 碱基对 (2)8 2
(3)24% (4)300
38. (6分)
(1)常染色体或X(答不全不给分) 隐
(2)Aa或XAXa (没写全不给分) 0 (3) 1/4(本空2分)
39.(6分)
(1)一 黄色 (2)Gg gg 2/3 (3)B
40. (6分)
(1)DNA是遗传物质 (2) 35S 32P
(3)DNA (4)3/4轻,1/4中(本空2分)
高
矮
PAGE
6! 2015-2016学年春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答题卷
! 0 0 0 0 0 0 0 0 0
! 姓名 考场 学校 准 1 1 1 1 1 1 1 1 1
! 2 2 2 2 2 2 2 2 2
!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铅笔代为填涂准考证号并填涂下面的缺考违纪标记。缺考涂1,违纪涂2。考生禁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要认真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考 3 3 3 3 3 3 3 3 3
! 4 4 4 4 4 4 4 4 4
! 证 5 5 5 5 5 5 5 5 5
! 6 6 6 6 6 6 6 6 6
! 号 7 7 7 7 7 7 7 7 7
! 8 8 8 8 8 8 8 8 8
! 1 2 9 9 9 9 9 9 9 9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A A A A A A A A A A
! B B B B B B B B B B
! C C C C C C C C C C
! D D D D D D D D D 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38.(6分)
(1)
(2)
(3)
39.(6分)
(1)
(2)
(3)
40.(6分)
(1)
(2)
(3)
(4)
36.(6分)
(1)
(2)
(3)
37.(6分)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