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5 14: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5月3日,嫦娥6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月球之旅。其6月2日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成功挖到了“土特产”,并展开一面“玄武岩纤维”织布国旗。图1为嫦娥6号发射时的照片,图2为月球背面展开的国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嫦娥6号在前往月球的过程中( )
A 需要穿越河外星系 B. 未穿越高层大气
C. 绕月飞行时是天体 D. 穿越2个天体系统
2. 我国在海南文昌设立卫星发射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火箭发射可节省燃料 B. 海拔高,距离卫星预定轨道近
C. 气候干旱,发射的气象条件好 D. 位于沿海,利于残骸安全坠落
3. 月球上展开“石头版”的五星红旗,其主要特点是( )
A. 质量较大 B. 抗辐射 C. 成本较低 D. 易弯曲
2024年12月23日上午,位于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喷发,火山烟雾从火山口上升至空中3400米左右。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樱岛火山爆发瞬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樱岛火山爆发的物质源于左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樱岛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6. 地球圈层中( )
A. 地壳是不连续的圈层 B. 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指地球表层生物 D. 依据地震波划分内部圈层
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下图为中国轮廓图(甲为山东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图,乙为西沙永兴岛建立的海岛蔬菜大棚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棚外相比,山东寿光冬季温室大棚内( )
A. 地面温度降低 B. 空气湿度降低 C. 太阳辐射增强 D. 大气逆辐射强
8. 与山东寿光蔬菜大棚相比,西沙永兴岛建立海岛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暖保湿 B. 防海水侵蚀 C. 防暴晒 D. 防海鸟
2024年11月12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开幕,展览会上我国首次展出月球背面月壤样品,其中有长石矿物及玻璃碎片等物质较多,颜色看上去较浅,下图为月壤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 )
A. 含水量多,黏结性更好 B. 分层明显,土壤颜色深
C. 土层较厚,有腐殖质层 D. 较干燥,不含有机质
10. 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 B. 生物 C. 温差大 D. 地貌
2024年10月31日,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的中心由台湾省彰化县移入台湾海峡,随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11月1日移入东海西南部海面。下图为台风“康妮”的预测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预测台风“康妮”移动路径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 )
A. RS和GIS B. BDS和GIS C. RS和BDS D. GNSS和RS
12. 此次台风影响较大省级行政区是( )
A. 台湾省 B. 江苏省 C. 广东省 D. 海南省
2024年11月初,某市一条道路两侧树木景观照片(下图),左侧树叶茂盛,右侧树木落叶。两侧树木均涂白,高度为1.1至1.5米,涂白剂主要含生石灰和硫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行道树景观差异表现有( )
A. 左侧为耐寒针叶林 B. 右侧的树冬季落叶 C. 左侧的树永不落叶 D. 右侧的树正长出新叶
14. 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长白山地区 C. 云贵高原 D. 秦岭淮河地区
15. 给城市行道树树干涂上白色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牲畜啃食 B. 杀菌防虫防冻 C. 防止火灾发生 D. 增加营养物质
1944年,盟军计划在夜间登陆法国诺曼底。行动需要特定的海况:海军需低水位破坏障碍物,陆军需高水位减少士兵暴露,空降部队需月光识别目标。6月6日(农历四月十六)被定为登陆日。另一次军事行动中,德军潜艇关闭发动机顺着海流进入了地中海。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流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盟军诺曼底登陆登陆日选定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
A. 潮汐 B. 洋流性质 C. 风浪 D. 陆地轮廓
17. 德军潜艇关闭发动机顺着海流进入地中海,其行驶途中的海水密度、盐度变化顺序是( )
A. 密度:随深度增加减小 B. 密度:由小变大
C. 盐度:随深度增加减小 D. 盐度:由大变小
下图为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盐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长江入海口咸潮入侵最强的月份是( )
A. 2月 B. 6月 C. 8月 D. 10月
19. 咸潮入侵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曲线最接近( )
A. a B. b C. c D. d
20. 造成年平均盐度等值线向海洋一侧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蒸发 B. 结冰融冰 C. 洋流 D. 陆地径流
在距今约6600万年前,发生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标志着长达1.6亿年的恐龙时代正式终结。下图为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地质时期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特点是( )
A. 持续性增长 B. 波动下降 C. 波动上升 D. 先增后减
22. 大约29亿年前,氧气含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 藻类生物 B. 被子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蕨类植物
23. 据材料推测恐龙生活的地质时期为( )
A. 寒武纪至奥陶纪 B. 三叠纪至白垩纪 C. 二叠纪至三叠纪 D. 侏罗纪至新近纪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热力环流现象,夜间和白天风向明显不一样。巢湖与周边地区的湖陆风现象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左图为巢湖流域示意图,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1)在右图中,画出左图中巢湖和城市A之间白天的大气运动方向。
(2)城市A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湖陆风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
(3)在巢湖周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巢湖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特点。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峡谷出口,每年夏季放水形成人造洪峰,提高河道输沙能力并改善库区淤积。
材料二 图1为黄河水系示意图,图2为黄河干流某处地貌示意图,图3为黄河干流地貌景观图片。
(1)辨识图2中①和图3中的典型地貌类型,并分别指出其在图1上最可能位置(选A、B、C)。
(2)描述图2中①主要地貌景观的特点。
(3)简述小浪底调水调沙后,对其河口三角洲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21年6月,宿迁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系统化全域海绵建设示范城市。
材料二 左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右图为宿迁市道路两侧分布雨水花园景观图。
(1)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建设海绵城市对减轻宿迁城市内涝的作用。
(2)简述宿迁市在创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3)分析宿迁市建设海绵城市意义。
高一年级调研测试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 B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A 6. D
【7~8题答案】
【答案】7. D 8. C
【9~10题答案】
【答案】9. D 10. C
【11~12题答案】
【答案】11. A 12. A
【13~15题答案】
【答案】13. B 14. D 15. B
【16~17题答案】
【答案】16. A 17. B
【18~20题答案】
【答案】18 A 19. A 20. D
【21~23题答案】
【答案】21. C 22. A 23. 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题答案】
【答案】(1)见下图。
(2)白天:①城市升温快,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巢湖升温慢,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②近地面空气从巢湖吹向城市(或吹湖风),带来丰富水汽;③城市A的热岛效应,故白天多雨。
晚上:①与湖泊相比,城市降温较快,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而巢湖降温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②近地面空气从城市吹向湖面(或吹陆风),水汽减少,故夜间晴朗。
(3)湖风增强陆风减弱
【25题答案】
【答案】(1)①冲积扇,峡谷;位于B,A,或者冲积扇B,峡谷A
(2)呈扇状;纵向坡度由山口到扇缘处逐渐降低,横向坡度由中心向两侧降低;山前坡度大,堆积物颗粒较粗;扇缘坡度缓,堆积物颗粒较细。
(3)输送到河口泥沙增加,三角洲地区淤积造陆加快;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短期内三角洲内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加快;对三角洲内河道侵蚀搬运作用增强;提供生态用水,改善三角洲湿地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26题答案】
【答案】(1)增加下渗,提升城市水源涵养能力;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湖泊、湿地公园等,提高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
(2)修建地下蓄水池;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绿地面积;增加湿地公园;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减少城市内涝;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绿色空间),美化环境;调节水循环,优化水体空间分布;利于合理规划城市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