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地理
(测试时间:75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7月,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发现了侏罗纪恐龙足迹群,为本地区恐龙遗迹的首次记录。完成下面小题。
1. 甘泉县侏罗纪恐龙足迹群所属的地质年代是( )
A. 早古生代 B. 晚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2. 侏罗纪恐龙足迹群化石的发现,说明当时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温暖湿润植被繁茂 B. 寒冷干燥植被稀少
C. 温暖干燥植被繁茂 D. 寒冷湿润植被稀少
3. 恐龙足迹群化石存在的岩石类型及特点是( )
A 岩浆岩一层理结构 B. 沉积岩—层理结构
C 岩浆岩—片理结构 D. 沉积岩—片理结构
巢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多条河流汇入湖内,湖水经裕溪河注入长江。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左图示意古今巢湖面积变化及入湖河流,右图示意今巢湖某时刻实测等压面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巢湖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环节分别是( )
A. 海陆间循环,蒸发 B. 海陆间循环,地表径流
C. 陆地内循环,蒸发 D. 陆地内循环,地表径流
5. 右图中巢湖湖陆风等压面状况可能出现在( )
A 白天 B. 夜晚 C. 晴天 D. 阴天
6. 与古巢湖阶段相比,今巢湖阶段湖陆风( )
A. 增强 B. 减弱 C. 先减弱后增强 D. 先增强后减弱
下图为某时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风速最大点为(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此时北京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9. 图中①和②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阴雨、晴朗 B. 晴朗、阴雨 C. 晴朗、晴朗 D. 阴雨、阴雨
喀斯特地貌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层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包括溶蚀地貌和沉积地貌。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的是( )
A. 溶沟、石芽和石林 B. 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C. 峰丛、峰林和孤峰 D. 洼地、漏斗和落水洞
11. 图中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依次为( )
A. ①②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②①
12. 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其在地形相对平坦地区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
A. 灌溉农业 B. 河谷农业 C. 绿洲农业 D. 坝子农业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1日8时41分(当地时间10月11日5时11分)在阿富汗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软流层
14.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会感到( )
A. 水平摇晃 B. 上下颠簸
C.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摇晃 D. 先水平摇晃,后上下颠簸
15. 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GIS B. GNSS C. RS D. 数字地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很多地区出现前期天气晴热,后期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有降水和大风降温过程。部分纬度较高地区的果农在果园内堆枝叶、杂草等点火熏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2022年10月1日至7日上海气温的昼夜变化情况及天气。
(1)结合图中序号,说明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上海10月5日至7日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
(3)推测一天中,纬度较高地区的果农最需要点火熏烟的时间段,并说明理由。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塘江天天有潮汐,月月有大潮,但以每年秋季大潮最为壮观。2023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一,钱塘江迎来最佳观潮期,江面上翻起了一层层波浪,煞是壮观。下图为夏季长江口盐度分布以及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1)指出钱塘江迎来最佳观潮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及对应月相。
(2)分析9月15日迎来钱塘江最佳观潮期的原因。
(3)分析夏季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的分布特点与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种土壤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1)指出图中甲、乙土壤类型。
(2)概括甲、乙土壤上生长的森林特征。
(3)指出乙土壤肥力状况并分析原因。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地理
(测试时间:75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B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A 6. B
【7~9题答案】
【答案】7. A 8. B 9. A
【10~12题答案】
【答案】10. B 11. B 12. D
【13~15题答案】
【答案】13. A 14. C 15.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
(2)5日至7日以阴天为主,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产生的地面辐射少,大气获得热量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较好,夜晚气温相对晴天夜晚较高,故5日至7日昼夜温差小。
(3)日出前。理由:日出前,地面辐射损失最多,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点火熏烟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冻害。
【17题答案】
【答案】(1)日地月三者接近同一条直线,且月亮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相为新月。
(2)农历初一,日地月三者接近同一条直线,引力叠加,形成大潮;此时钱塘江水量丰富,水位较高;逢东南风盛行,潮水西进,江水与大潮相互顶托。
(3)特点: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向外呈舌状凸出,数值从近岸向外海递增。成因:夏季长江淡水径流量大,离入海口越近,河水与海水交换越多,盐度越低;离长江口越远,河水对海水的影响就越小,盐度越高。
【18题答案】
【答案】(1)甲为棕壤,乙为红壤。
(2)棕壤上生长的森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红壤上生长的森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3)乙土壤肥力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年平均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全年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流失多;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