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生物专项复习资料:高中生物学概念汇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生物专项复习资料:高中生物学概念汇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5 17: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附录2
高中生物学概念汇总
必修一
1.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2.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3.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
4.结合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
5.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6.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7.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8.自由扩散(简单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9.协助扩散(易化扩散):借助膜上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
10.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11.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1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13.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4.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1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16.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
17. 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8.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19.无氧呼吸: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1.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的方法
22.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2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4.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作无丝分裂
2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6.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7.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
28.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必修二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测交: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让F,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5.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6.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7.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8.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9.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10.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
12.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3.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14.转录: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15.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6.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作1个密码子
17.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18.基因重组: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19.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20.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1.单倍体:像蜜蜂的雄蜂这样,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
22.染色体组: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3.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4.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5.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6.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27.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8.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29.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30.隔离:不同群体同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31.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32.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33.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4.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35.染色体变异: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一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5.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6.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7.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8.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9.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10.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11.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一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
13.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14.分级调节: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16.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素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17.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18.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19.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
20.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2.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4.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群落: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6.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
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
8.演替: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9.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益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0.次生演替: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锆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1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括环过程
15.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的现象
16.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结物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17.负反馈: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抑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18.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19.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0.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城的面积
选择性必修三
1、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3、培养物: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
4、纯培养物: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
5、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
6、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7、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8、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9、单细胞蛋白: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
10、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11、外植体: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12、脱分化: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13、愈伤组织:由脱分化形成的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14、再分化: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
1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
16、快速繁殖: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称为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也叫作微型繁殖技术。
17、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来获得目标产物的过程。
18、植物细胞培养: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19、动物细胞培养: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20、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2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
22、胚胎工程:指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然后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23、受精: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
24、卵裂: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25、胚胎移植: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6、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27、基因工程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
28、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操作中,用于改变受体细胞性状或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等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如与生物抗逆性、生产药物、毒物降解、工业用酶等相关的基因。
29、蛋白质工程: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