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2.2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15 19: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掌握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减法的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的理解。
符号的处理和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5米,又向西走了3米,他现在的位置在哪里?”
学生思考后回答:“小明现在的位置是向东2米。”
教师引导:“很好!那么,如何用数学表示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来表示。”
教师总结:“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法”。
2. 新课讲解
有理数的加法:
1. 同号两数相加:
-教师提问:“如果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会怎样?比如(+3) + (+5)。”
学生回答:“结果是+8。”
教师总结:“很好!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加。”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4) + (-2)等于多少?”
学生回答:“结果是-6。”
教师总结:“对!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
教师提问:“如果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结果会怎样?比如(+7) + (-3)。”
学生回答:“结果是+4。”
教师总结:“很好!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5) + (+2)等于多少?”
学生回答:“结果是-3。”
教师总结:“对!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有理数的减法:
1.减法转化为加法: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5) - (+3),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可以转化为(+5) + (-3)。”
教师总结:“很好!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4) - (-2)等于多少?”
学生回答:“结果是-2。”
教师总结:“对!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2. 符号的处理:
教师提问:“在计算(-7) - (+3)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教师总结:“对!减法运算中,符号的变化和运算顺序非常重要。”
3. 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 教师提问:“请计算(+6) + (-4)。”
学生回答:“结果是+2。”
2. 教师提问:“请计算(-7) - (+3)。”
学生回答:“结果是-10。”
3. 教师提问:“请计算(+8) - (-2)。”
学生回答:“结果是+10。”
拓展练习:
1. 教师提问:“某地早晨气温为-3℃,中午上升了5℃,晚上又下降了2℃,求晚上的气温。”
学生回答:“晚上的气温是0℃。”
2. 教师提问:“小明有100元,花了50元,又赚了30元,他现在有多少钱?”
学生回答:“他现在有80元。”
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4. 小组讨论与展示
分组讨论:
教师提问:“请小组讨论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A:“在计算温度变化时,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
学生B:“在计算财务收支时,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大家要熟练掌握。”
5. 课堂小结
回顾知识点: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总结:“对!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方法。”
强调重点:
教师强调:“减法转化为加法的重要性,以及符号的处理方法。”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请完成课本P35页习题1-5题,并预习下一节‘有理数的乘除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符号的处理仍存在困难,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
小组讨论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时间控制需进一步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