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赵州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赵州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5 17: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爪”,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爪”,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1400多年来经受住无数次洪水的冲击, 八次大地震的摇撼,以及车辆的重压,千年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你们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今天要学的《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说说你搜集了赵州桥及其设计者的哪些资料。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认读,然后重点讲解易错难懂的生字词。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带着问题: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
这段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自由读,找出第1自然段写了哪几个内容?
(梳理: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
理解“世界闻名”。再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四)教给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这一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我以找出中心句→围绕重点词理解→总结学习方法的思路设计。)
1.这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赵州桥的雄伟,我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说出中心句,请学生读1、2句,问: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生答: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我针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出示赵州桥横向、操场、教室的图片并采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引导学生:赵州桥五十多米长,就是我们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九米多宽,比我们课室的长还要多一米,我们可以想象、感受一下,赵州桥的雄伟。引导学生明白第一句是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具体的描写。今后,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再通过指导朗读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2.体会赵州桥的坚固,理解赵州桥巧妙的设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默读4~6句,找出设计巧妙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议一议这种设计的巧妙和好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2)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板书四个好处:减重量、省石料、冲击小、承重大)
(3)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重点理解“创举”)。出示文字:“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让学生齐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
【设计意图】避免讲语法术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利用投影片将“既”和“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真正做到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
3.画一画赵州桥,然后指名上台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桥的形状、特点,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4.填空练习:
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是:( ),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 )。这种设计在( )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是一个( )。
5.总结学法:
先找出中心句,再围绕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旨在让学生乐学、会学。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学生相互交流书写难点)
2.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重点指导:
(1)“县”字上部的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
(2)“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慧”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多写或少写了笔画。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