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贺敬之
回延安
第一单元
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诗人兼剧作家贺敬之,为延安写下了一首诗——《回延安》。通过标题,我们可以推测他若干年前在延安待过。当他再次回到延安,又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第一课时
明诗体
壹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中宣部代部长。他被国际诗坛和读者誉为“时代歌手”“人民诗人”。
作家作品
1956年3月,离开延安已经十年的贺敬之,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这是他1945年离开延安之后,第一次重回延安,他的心情格外激动,一路上看不够、听不够,觉得有一肚子话想说想唱。离别延安前,要举行一个联欢会,需要他出一个节目,他觉得用信天游的曲调最适合表达自己这几天来的心情感受,于是“一边流泪,一边哼唱,一边记录”,连夜创作出了这篇经典之作。
写作背景
字词学习
◆生难字
搂定 羊羔 糜子 满窑
油馍 气喘 白羊肚
脑畔 眼眶 登时 柳林铺
dǔ
méi
lǒu
chuǎn
pàn
kuànɡ
ɡāo
mó
yáo
dēnɡ
pù
◆多音字
( )店铺
( )铺开
铺
pù
pū
( )糜子
( )糜烂
糜
méi
mí
( )踏实
( )踏步
踏
tā
tà
( )羊肚
( )肚皮
肚
dǔ
dù
心窝:
几回回:
登时:
脑畔上:
天南海北:
方言,一回又一回。
◆词语集注
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立刻。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延安精神
①朗朗上口:两句一节,单独押韵,可以换韵;使用叠词。
②陕北方言:几回回、树根根、脑畔、白生生、羊羔羔
③地方风物: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河、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小米饭、米酒、油馍、木炭火、炕。
延
安
精
神
听读诗歌:这首诗歌和以前读过的其他现代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节奏:轻重缓急及传递情感的不同。尤其关注省略号的朗读技巧。
(大声地)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喜悦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激动地)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例如: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接定/宝塔山。
文化常识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理诗脉
贰
1.感受别样延安:默读诗歌,边读边圈画出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归纳提炼作者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延安。
示例: 诗中有宝塔山、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枣园……诗歌展现了延安鲜活的自然景观。
感受别样延安:
(1)延安独特的方言(紧紧儿、心窝、几回回、满心话、树根根、羊羔羔、几根根、白生生、几辈辈);
(2)延安特色的生活(小米饭、糜子、谷、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烷、土窑洞);
(3)延安亲切的人民(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
(4)延安鲜艳的人文风物(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白窗纸、红窗花);
(5)延安光荣的革命传统(鸡毛信、保卫延安、杨家岭、宝塔山、枣园、延河、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6)延安卓越的建设成就(一条条街道、一座座楼房、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
回延安——激动喜悦
忆延安——感激怀念
话延安——兴奋感动
看延安——惊叹自豪
视延安——赞美热爱
1
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富于陕北地域特色的风情画,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延安”。这样“别样的延安”内容丰富,诗歌很长,一共有五部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他们有序地安排在五部分里的呢
速读诗歌,为每一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一、 延安
回
二、 延安
三、 延安
四、 延安
五、 延安
忆
话
看
颂
重逢
追忆
赞美
展望
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富于陕北地域特色的风情画,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延安”。这样“别样的延安”内容丰富,诗歌很长,一共有五部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他们有序地安排在五部分里的呢
速读诗歌,为每一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感诗情
叁
写作背景:
1956年3月,离开延安已经十年的贺敬之,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这是他1945年离开延安之后,第一次重回延安,他的心情格外激动,一路上看不够、听不够,觉得有一肚子话想说想唱。离别延安前,要举行一个联欢会,需要他出一个节目,他觉得用信天游的曲调最适合表达自己这几天来的心情感受,于是“一边流泪,一边哼唱,一边记录”,连夜创作出了这篇经典之作,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对于延安,诗人究竟有怎样的情感,又有哪些情感呢
1.寻读诗歌,寻找具有浓烈情感的句子,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深情。
诗句示例: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探究深情:通过“抓”“不放”“紧紧儿”“贴”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久别的黄土、对延安这片土地的如亲人般难舍难分的眷恋
分享提示:注意结合文本,要带着感情把所选句子读出来。
1.寻读诗歌,寻找具有浓烈情感的句子,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深情。
(1)重回延安“母亲”怀抱的急切与激动。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2)对延安自然风景与人文风物久别重逢的喜悦。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1.寻读诗歌,寻找具有浓烈情感的句子,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深情。
(3)对曾经喂养“我”长大的党、延安以及延安人民群众的思念与感激。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4)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绵延不绝的喜悦。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5)对延安的建设新成就的赞美,对社会向前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歌颂。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1.寻读诗歌,寻找具有浓烈情感的句子,感受诗人对延安的深情。
(6)对延安光荣伟大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的骄傲自豪。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7)对“延安精神”和美好未来的由衷歌颂,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坚定,对党的感恩与忠诚。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小结:回到延安的激动、欣喜;对延安生活的怀念、感恩;亲人团聚的亲切、热烈;看到延安新貌的喜悦、赞美;对延安历史的歌颂、自豪;对延安未来的自信、豪迈。
诗人以“信天游”的形式,抒写回到延安的激情、见到亲人的喜情、展望延安未来的豪情;诗歌以“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先写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再写投入延安怀抱,追忆延安的哺育之恩;接着写亲人重逢叙旧话新的热烈之情;最后写参观延安新貌的兴奋喜悦,抒写对母亲延安的赞颂祝愿。诗人将过去、现在、将来联系起来,酣畅淋漓地抒发对延安的挚爱之情。
延安精神
第二课时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解放道路》
重温经典忆初心,牢记使命再前行。红色点亮革命的足迹,朗读唤醒尘封的记忆。我校经典诵读社团倾情打造了一期《朗读者》之“陕北情·延安魂”栏目,现诚邀八年级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声传情,朗读《回延安》,呈现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延
安
精
神
情景设置
入诗境
壹
要求:请根据选定的章节片段,发挥联想和想象,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为诗歌内容进行朗读设计并进行展诵。
(提示:节奏、语速、语调、情绪;也可以裁剪诗歌语句,艺术处理。)
示例:
(男领)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压抑不住的喜悦)
(女领)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压抑不住的激动)
(男领)手抓/黄土/我不放,(炽热深情)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女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深情思念)双手/楼定/宝塔山。
(二人齐读)千声/万声/呼唤你,(直白热烈)——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全体同学合)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男领)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欢快喜悦)红旗飘飘把手招。
(女领)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切喜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二人齐读)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激动欢喜)一头扑在亲人怀。
(全体同学合)一头扑在亲人怀……
1.朗读设计
品诗味
贰
第一组: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第二组: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第一组:直接抒情:面对抒情对象,运用第二人称“你”,直抒胸臆。
第二组:间接抒情:不直接倾吐,运用其他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
1.区别抒情方式:朗读下面两组诗,说说这两组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通过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抒情
结合下列各组诗句,探究:“间接抒情”有哪些方式?
第一组: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楼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2.探究间接抒情
明确:“抓”“不放”“贴”“搂”“扑”等动词表现诗人与延安紧紧相依的亲密情感,准确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压抑不住的激动心情。(动作描写)
(1)通过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抒情
结合下列各组诗句,探究:“间接抒情”有哪些方式?
第二组: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2.探究间接抒情
明确: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说明不仅“我”想延安亲人,延安亲人也想“我”,侧面突出“我”与延安群众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语言描写)
(1)通过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抒情
结合下列各组诗句,探究:“间接抒情”有哪些方式?
第三组: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烷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2.探究间接抒情
明确:通过对延安风物的罗列描述,营造亲人欢聚的热闹场面,“不透风”“脚步声”从侧面展现人多且关系亲热。(场面描写)
(1)通过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抒情
结合下列各组诗句,探究:“间接抒情”有哪些方式?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通过对新时期延安城的新面貌,表达了作者对延安建设成就的喜悦、自豪、赞美之情。
2.探究间接抒情
(2)运用比兴手法抒情
2.探究间接抒情
①品读下面3组诗,揣摩每节诗的上下两句之间有什么共同关联
第一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第二组: 树稍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贺敬之《回延安》 第三组: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羊群走路靠头羊,
陕北起了共产党。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每节上下两句表达的内容相似和情感相通。
②明确“比兴”手法
“比兴”是民歌的常见表现手法。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又叫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朱熹语)它们内容相似,情感相通。
如:
《诗经·蒹葭》中由成双成对的关雎鸟引出下文所要写的君子追求淑女,也含有比喻的意味,这是“比兴”。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一节,延安对“我”的养育之恩,犹如羊妈妈喂羊羔吃奶一样,延安就是喂“我”养“我”的母亲。用“小羊盖吃奶”比喻“我”在延安“母亲”的滋养下成长,这是“比”;先说“小羊羔吃奶”,引出延安“母亲”滋养“我”长大,这是“兴”。“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是“兴”。“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王贵与李香香》中将“山丹丹”比作“香香”,“头羊”比作“共产党”这是“比”。由“山丹丹开花红姣姣”引出“香香人材长得好”,由“羊群走路靠头羊”引出“陕北起了共产党”,这是“兴”。
2.探究间接抒情
铭精神
叁
1.在诗人的眼中,延安是什么颜色呢?从哪里看出的?
红色。“杨家岭的红旗高高的飘”“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红窗花”“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2.为什么延安在诗人的眼中是红色的?结合下面的历史知识谈一谈。
历史知识:1935年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率领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陕北,历时近13年,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几乎一半时间。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自然条件艰苦、敌人封锁打击等各种挑战,领导全国抗战与解放战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摔折走向胜利。
明确:延安是一块革命圣地,延安是一种革命精神。
3.齐读第五章,思考:诗人联想到了哪些与延安相关的内容?
联想了与延安相关的地点:杨家岭、宝塔山、枣园、延河联想了与延安相关的人物:毛主席、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杨家岭的红旗”“宝塔山下的脚印”“枣园的灯光”“滚滚的延河”都具有象征意蕴,凸显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当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革命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诗人心中,再回延安,他首先想到的是那永不磨灭的延安精神。
拓展延伸
肆
延安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你打算怎样传承“延安精神”呢?
“延安精神”是由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而成的。其核心内容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光盘行动”中体会到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榜样人物身上感受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等精神……
具体做法:①树立坚定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②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学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面对挑战。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群众提供帮助。④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尝试新事物。
小结:
回眸往昔,我们披荆斩棘,感慨万千。喜看今朝,我们喜迎变化,心旷神怡。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砥砺前行。希望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们,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延安精神
延
安
精
神
结构梳理
延安
回
祝
看
话
忆
追忆过往生活:感激、怀念
描写热烈场面:真挚、欣慰
描述崭新面貌:欣喜、赞美
歌颂光荣历史:热爱、惜别
抒写久别之情:热爱、惜别
阔别重返 热烈豪迈
这首诗以“回延安”为线索,通过对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现了诗人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主旨归纳
拓展延伸
中国五大革命圣地
中国五大革命圣地分别是浙江省的嘉兴、江西省的井冈山、贵州省的遵义、陕西省的延安、河北省的西柏坡。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嘉兴
井冈山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和党中央进驻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
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
延安
西柏坡
延安与延安精神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南部。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进驻延安,延安从此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了十余年,培育了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留下了枣园、杨家岭、南泥湾革命旧址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