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5 17: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竺可桢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单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呢!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翩然( ) 簌簌( ) 物候( )
载途( ) 农谚( ) 刺槐( )
连翘( ) 短促( ) 孕育( )
悬殊( ) 销声匿迹( ) 草长莺飞( )
piān
hòu
zài

huái
yùn
yàn
qiáo

shū
yīnɡ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花香鸟语:花儿飘香,鸟儿鸣叫,多形容春天魅
人的景象。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
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
说明文
说明文分类
文体知识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速读课文,根据以下问题,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1)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
①寻找段落中心句。
②寻找设问式语句。
③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2.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1-3节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文章第1节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接着第2节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第3节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从而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从共时性到历时性的条理,这样安排条理清楚。
第四部分中研究物候学的几个意义能否调换说明的顺序?
不能。“首先”“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四层意思,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突出了物候学在这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概括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上下、左右、整体局部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
逻辑顺序: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展开,如由总说到分说、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常用于介绍事理。
概括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文章先从现象入手,首先提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继而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再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暗含着呼吁大家重视物候研究的意图。四个部分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易于读者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逻辑顺序: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
写文章,特别是说明文,必须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样才便于读者理解、把握文章内容。这篇文章考虑到人们的认知规律,先介绍现象,再揭示原理,说明顺序由表及里,文章通俗易懂,很值得同学们学习。
第二课时
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说说其作用。
方法提示:
①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②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点,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把……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④作引用:通过引用……资料,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趣味性。
⑤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举例子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打比方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
作比较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特点——灵活多变,复杂多样。
引用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举例子
列数字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将济南的苹果开花时间与烟台的进行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作比较
下定义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用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引用记录,并进行比较,直观生动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竺可桢先生在语言方面也独具匠心。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
准确性:指在对知识表达上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符合客观事实。如:表时间(当时、目前、刚刚、今),表数量(大量、少数、许多),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表程度(很、十分、非常、相当、更、最、基本上),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几乎、也许),表频率(经常、常常),表来源(据透露、据记载、据说)等,都要求准确无误。阅读说明文要特别注意文中这些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以及关联词语,要细心的捕捉这些词语,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生动性:指说明文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主要表现为:(1)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描写事物状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可使被说明的事物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增强文章的可读性。(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清新。(3)句式富于变化,成语、四字词语的使用,能使文章自然流畅,富有情趣。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许多”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体会语言准确性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体会加点词“一定”的作用)
体会语言准确性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的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体会加点词“平均”的作用)
“平均”一词表示范围,说明了文中所述的提早日期是十年的统筹情况,并非专指某一年。“平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语言生动性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沉睡”“苏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一片春色扑面而来。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体会语言生动性
(2)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北雁南飞”“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词语,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是拟人的手法,这里面的“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写出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归纳小结
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广州在南方,北京在北方,北京比广州的纬度高,所以春天来得晚,玉兰花开的也就晚。
玉兰和红杏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阅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拓展延伸
这首诗说明了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但是又有着第三个因素海拔的差异,两者相结合,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阅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拓展延伸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阅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物候和物候学的有关知识,还感受到了科学家那种严谨的作风和写作态度。如果我们像作者一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也许来年春天悄然而至的时候,你将会是第一个感受到的人,这也算是《大自然的语言》送给我们的丰厚礼物吧。
文章启发我们: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想要探索它,就要具有科学精神,扩大科学知识储备,掌握科学方法,勇于探索科学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主要
结构梳理
列举丰富的物候现象
引出物候、物候学概念
现象
本质
性质
作用
次要
物候学促进大丰收
本文从自然现象入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主旨归纳
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春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陟①负冰
雨水 獭祭鱼 候雁北 草木萌动
惊蛰 桃始华 鸧鹒鸣 鹰化为鸠
春分 玄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清明 桐始华 田鼠化为鴽② 虹始见
谷雨 萍始生 鸣鸠拂羽 戴胜降于桑
[注释] ①陟:登,上。②鴽:鹌鹑之类的小鸟。
拓展延伸
zhì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夏 蝼蛄鸣 蚯蚓出 王瓜生
小满 苦菜秀 靡草死 麦秋至
芒种 螳螂生 鵙③始鸣 反舌无声
夏至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
小暑 温风至 蟋蟀居壁 鹰始挚
大暑 腐草为萤 土润溽暑④ 大雨时行
(续表)
[注释] ③鵙:伯劳鸟。④溽暑:夏天潮湿而闷热的气候。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秋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处暑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⑤
白露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⑥
秋分 雷始收声 蛰虫坏户⑦ 水始涸
寒露 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 菊有黄华
霜降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
(续表)
[注释] ⑤登:谷物成熟。⑥养羞:储藏食物。⑦坏户:昆虫在地里封塞巢穴。
节气 初候 二候 三候
立冬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虹藏不见 天气上胜, 地气下降 闭塞而成冬
大雪 鹖旦⑧不鸣 虎始交 荔挺出
冬至 蚯蚓结 塵角解 水泉动
小寒 雁北乡 鹊始巢 雉始雊⑨
大寒 鸟始乳⑩ 征鸟厉疾 水泽腹坚
(续表)
[注释] ⑧鹖旦:鸟名,属蝙蝠类,即寒号虫。 ⑨雊:(野鸡)鸣叫。⑩乳:哺乳。

ɡ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