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写作:学习仿写
第一单元
了解仿写的基本方法,学习仿写的技巧。
学会在记叙中综合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平实的语言叙写真事,抒发真情。
借鉴名家佳作的精彩之处,开拓写作视野。
目标导航
比读下面的两句诗,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唐朝】《滕王阁序》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庾信【北朝】《华林园马射赋》
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位列“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
“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的总结。优秀的文章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仿写。通过仿写优秀的文章,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和笔下积累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掌握高超的语言表述技巧,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文的小困惑
写什么
怎么写
“写的总是老一套!”
“少点文化味道!”
“600字以上的烦恼……”
方法一:学学仿写
……
认 识 仿 写
01
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对初中生来说,仿写是在原有的思想、生活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着重模仿借鉴典范文章的某些特点或某部分来写。它与生搬硬套、抄袭他人文章不一样,是一种巧妙化用和创新的写作方法。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仿写可降低作文的难度,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生动的范文可以感知学习,揣摩作者的审题,领悟作者的立意,体会文章的构思,作者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谋篇布局,心中有了文章的形象,写起来会比较容易。
2.仿写是创新的基础。钱锺书先生说:“善用仿写不亚于独创。”因此,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模仿和借鉴优美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和思维方式,把我们的思想引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就能帮助我们认识生活,认识自己,从中学会组织素材,完成从仿写到创新的写作过程。
认识仿写
02
学 习 仿 写
回顾第一单元课文,最让你心动的是哪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断)?说说让你心动的理由,完成下表。
让你心动的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断) 心动理由
示例1:《社戏》
示例1:用诗意的笔法写出仙境般的平桥村自然风光,宇里行间满是孩童时期最纯粹的喜乐。
示例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安塞腰鼓》
示例2:排比中包含比喻,富有气势,分别写出了腰鼓骤响时的声音、形状、光彩和力量,展示了腰鼓表演的壮烈场面,表现了后生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学习仿写
回顾第一单元课文,最让你心动的是哪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断)?说说让你心动的理由,完成下表。
学习仿写
示例3:《回延安》以作者“回延安”为线索,围绕“极度欢乐”的心情,写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结构严谨。
示例4:《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用“灯笼”作为线索串起了相关事件,抒写了他的一些美好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抒发了家国情怀。
示例5:《安塞腰鼓》围绕“旺盛的生命力”“磅礴的力量”写了腰鼓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几个场面。
示例6: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本段文字是去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对社戏的急切盼望和热切喜爱之情。
03
仿 写 指 导
比较《安塞腰鼓》中的原文语段与改写后的语段,说说原文有何特点,并思考这种修辞手法适用的场景有何特点?
仿修辞
原文: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改写后: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二者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但原文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句式更短,节奏更快,更有利表现安塞腰鼓刚健雄浑的特点。
这种本体喻体颠倒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段,更适合表现快速、激烈、宏大的场面。
1.小组讨论《社戏》“月夜航船”片段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
仿描写
原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明确:抓住景物基本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景物特点;妙用修辞手法;融入个人情思;烘托人物心情。
片段写作训练——《夏夜乘凉》,运用多感官角度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默读《灯笼》原文片段,作者运用了一个什么句式展开记叙?这样的句式有何好处?
仿句式
原文: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明确:提到……,就会想到……;就会想到……;想起……;(地点)想起……;(地点)想起……。这样的句式把作者与灯笼有关的零散记忆串联起来,使文章记叙有条理,内涵更丰富。
仿结构
《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分别写了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三部分,写了“我”小时看社戏的经历。
《回延安》以作者“回延安”为线索,围绕“极度欢乐”的心情,写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
《安塞腰鼓》围绕“安塞腰鼓”的线索,写了腰鼓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几个场面。
《灯笼》以“灯笼”作为线索串起了相关事件,回忆了挑灯迎祖父、接灯上下学、乡俗还愿挂灯、元宵乡俗张灯、族姊远嫁挂灯、灯上描红、献帝伴灯、愿做灯下马前卒几件事(明线),分别表现了祖孙情、母子情、邻里情、青春情、岁月情、文化情、家国情(暗线)。
这些课文结构上基本都采用了围绕线索(或中心事件、事物)串联内容的结构。
04
展 示 自 我
仿写
在本单元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请试着仿照本单元课文,写一写你的家乡吧。
(1)交流、整理家乡的文化习俗。
包饺子(寓意为“喜庆团圆”“吉祥如意”“招财进宝”)、打糍粑(寓意为“团圆”“甜蜜”)、做年糕(寓意为“年年高”,即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贴对联(寓意为“镇邪驱害”“祈福纳祥”)、拜年(寓意为“辞旧迎新”“美好祝愿”)、舞龙舞狮(“祈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元宵灯会(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宴请“春客”(表达亲邻友善、团结和睦)、清明祭祖(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各地人们还赋予了多种不同寓意)、吃月饼(寓意为“团圆”)……
(2)拟写提纲,完成仿写。
仿写交流
学生习作1
《除夕夜的鞭炮》:
“喜庆的气氛”
“美好的祝福”
燃放前:静静等待跨年时刻
燃放时
燃放后:默默期许新春幸福
激越的声响
闪耀的火光
沸腾的烟雾
新春的气息
《饺子》:
“思念”
“乡愁”
事件(明线) 情感(暗线)
除夕包饺子,祖孙同吃 ————(祖孙情)
拜年点心,随到随吃 ————(邻里情)
上学午餐,慈母亲送 ————(母子情)
共享午餐,分享秘密 ————(同学情)
升入初中,感伤离别 ————(岁月情)
饺子寄情,探究文化 ————(寄托乡愁)
学包饺子,寄托思念 ————(文化传承)
写作实践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佳作赏析
爱如磁场
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相隔多远,两个人的心都会紧紧牵挂着彼此。
——题记
清晨,我推开窗户,那色彩缤纷的朝霞像一团团打翻的颜料,一如我现在的心情,五味杂陈。
回头看见母亲正坐在床上,默默地收拾着我的行李。在晨光的映照下,母亲的身影仿佛一尊雕像,慈爱而庄重。是的,两个月的假期即将结束,我要从父母打工的城市回家乡上学了。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远行,我的心中有难过,有期待,但更多的,还是不舍。
收拾好行李,坐上开往长途汽车站的公交车,我特意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母亲坐在我身旁。我望向窗外,道路两旁的榕树挥动着褐色的枝条,翠绿的叶子折射着耀眼的日光,微凉的风徐徐地吹进窗内,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落了我的眼泪。母亲依旧静静地靠在座位上,轻合双眼,几根银白的头发在风中轻舞着。我顿时鼻子一酸,母亲才40多岁啊,岁月却如此苛待她!我不敢再看母亲,把头扭向窗外,大口地吸气,生怕眼泪越流越多。
佳作赏析
往常30多分钟的路程今天却格外短暂,仿佛一眨眼,我们就到长途汽车站了。排队检票的过程中,母亲一直叮嘱我:“路上要小心,有事给我打电话,少吃点零食,地摊上的东西不要随便买……”我低着头,轻轻答应着,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
坐上汽车后,我把沉重的行李放到行李架上,转身看见窗外神色黯然的母亲。母亲也看到了我,朝我挥挥手。我看见母亲的眼角有泪流下,便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汽车开动了,窗外的母亲用力地挥着手,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虽然听不清,但我知道,她在说:“别哭,明年再来!”
汽车驶离了车站,母亲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最终消失不见。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无论我走得多远,永远都走不出母爱的磁场。
点评:本文记叙了母亲为“我”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小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和不舍。文中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如“几根银白的头发在风中轻舞着”,生动传神。此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母亲的身影仿佛一尊雕像”等,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然后想想怎样仿写并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
“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仿写不应是终点而应是起点,仿写不是机械地学其皮毛,而要仔细揣摩、有机运用,要引导自己从范文的思想内容,构思立意或表现手法等方面受到启发,加以引申、模拟、构思自己的作文,达到创新的目的。
学习仿写
确定仿写对象
细心揣摩,发现可借鉴之处
反复分析,确定仿写点——构思、选材、语言……
哪里打动了自己
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
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依样临摹,学习借鉴
注意由浅入深
初级阶段
仿句段:修辞手法、描写方法……
仿语言:幽默、简洁、庄重……
中级阶段
仿选材:典型、新颖……
仿构思:设置悬念、照应、对比、一波三折……
仿立意:逆向思维、以小见大……
仿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
高级阶段 —— 仿行文风格 —— 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以创造为目标
——立足模仿,力求创新
写作策略
中考真题
(2019·广东广州)请以《别担心,我可以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这个作文题目采用全命题的形式。写好这次作文,要审清题意。首先要紧扣“别担心”。人生之路没有那么多平坦大道。在平凡生活中,有哪些人总是在背后默默地担心着你?他们为什么会担心?担心哪些事情?其次要紧扣“我可以的”。“我可以的”,这其实是一个精神
【真题解说】
成长的结果,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文章应重点写出为什么“可以”,将怎样让担心自己的人放心。
此外,考生要写出深层含义。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写“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具体事情来表达自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
对方“别担心,‘我’可以的!”从而学会交流和沟通,学会感悟别人的担心,学会知晓别人的担心是出于善意,除了展示自信,更重要的是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担心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