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课本基础知识填空】
知识点一 基本国情
1.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2.人口众多: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5。
3.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1] 国家,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知识点二 区域特色
区域 区域优势 区域特色
沿海地区 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的[2] ,对外联系方便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相继崛起,京津冀、[3] 、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沿边地区 [4] 相对集中,山河壮美,资源丰富,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家相继开放一系列陆地边境口岸,与邻国开展广泛的边界贸易。 云南的[5] 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沿江地区 黄河流域 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的城镇 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
长江流域 以[6] 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7] 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8] 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知识点三 中国与世界
1.中国的发展成就: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2)纵观中国,城乡日新月异,到处欣欣向荣;放眼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正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
(3)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中国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知识点四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原因: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
(3)做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9] 发展、[10] 发展和
[11] 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答案
[1]发展中;[2]良港和星罗棋布的岛屿;[3]长江三角洲;[4]少数民族;[5]旅游业;[6]上海;[7]武汉;[8]重庆;[9]绿色;[10]循环;[11]低碳。
【基础试题练习】
1.下列不符合大力推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电子垃圾直接丢弃到垃圾站 B.倡导“光盘行动”
C.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D.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26日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实现“太空会师”。我国不仅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其他各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中国空间站的“太空会师”。以下不属于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科研人才众多
C.国家政策扶持 D.劳动力丰富
3.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但不包括( )
A.协调人地关系 B.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C.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D.不承担相应国际事务
4.“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符合( )
①对抗和战争的国际关系
②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制裁的大国关系
③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
④“地球村”中出现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应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是(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凸显大国担当。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充分说明了我国( )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领土的最西端延伸至欧洲
C.东西、南北跨度很大 D.处在大陆与大洋结合部,海陆兼备
7.下列对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优越性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临海,气候海洋性非常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西部深入大陆内部,邻国众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
C.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差异大,有丰富的物产出口
D.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沿海城市污水排放
8.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进程中被称为“东方巨龙”的中国展现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下列关于“东方巨龙”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纬度较低,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C.领土最东端在帕米尔高原上 D.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9.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①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②使用一次性碗筷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③节日庆典,应大量燃放鞭炮
④垃圾分类回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中国义乌出发,途经多个国家,最终到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联通世界的新桥梁。下图为“义新欧”中欧班列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义新欧”中欧班列路线( )
A.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B.横跨亚欧大陆
C.途经地区位于西半球 D.位于低纬度地区
11.中欧班列开通的重要意义有( )
①助力经济全球化发展
②消除地区经济差异
③促进地区投资与贸易合作
④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23年5月18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开幕。中国与中亚五国交流合作30余年,实现了( )
①携手共同发展
②推动文明互鉴
③联通互利共赢
④共同抵御外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14.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是( )
A.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
B.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工业水平最发达的国家
D.负责任的大国,努力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
15.为实现碳中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当( )
A.坐私家车上下学 B.不用一次性筷子就餐
C.公园里露天烧烤 D.中考结束后去山里放鞭炮庆祝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电子垃圾直接丢弃到垃圾站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大力推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A符合题意;倡导“光盘行动”、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有利于推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中国空间站实现“太空会师”的关键在于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条件是科学技术、人才。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条件是科技力量雄厚,科研人才多和国家政策扶持也是重要的优势条件,ABC不符合题意;劳动力资源不是优势条件,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D
解析: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应对,如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承担相应的国际事务,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对抗和战争、竞争中制裁的大国关系不符合“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①②错误;合作与共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地球村”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应对,③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一些科学家预测,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方法有: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等。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是不现实的做法,不可取,②③正确。综上,A正确。故选A。
6.答案:D
解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我国面积位居世界第三,A错误;我国领土的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B错误;“一带一路”可以体现我国东西跨度很大,但不能体现我国南北跨度大,C错误;“一带一路”充分说明了我国处在大陆与大洋结合部,海陆兼备,D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我国东临海洋,季风气候显著,A错误;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邻国众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B正确;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C错误;我国海域辽阔,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沿海城市污水排入海洋是破坏海洋生态的做法,不可取,D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疆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D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五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南部有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是领土的最西端,C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节约用电,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能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使用一次性筷子,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节日庆典,大量燃放鞭炮,会污染环境;垃圾分类回收,节约了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①④符合题意。综上,C正确。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义新欧”中欧班列路线横跨亚欧大陆,但没有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A错误、B正确;“义新欧”中欧班列路线经过地区主要位于0°一120°E,主要位于东半球,C错误;“义新欧”中欧班列路线经过地区主要位于30°N—60°N,即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中欧班列横跨亚欧大陆,连接多个国家,其开通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沿线地区投资与贸易合作,助力经济全球化发展,①③④正确;中欧班列开通不能消除地区经济差异,②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我国与中亚五国交流合作30余年,关系良好,实现了携手共同发展、推动文明互鉴、联通互利共赢,①②③正确;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轻易不会与别国共同抵御外敌,④错误。综上,C正确。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会加重环境污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错误;加大森林采伐力度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实现碳中和,B错误;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正确;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会加重污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D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我国不是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目前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A错误;中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努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故B符合题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不是最发达的,C错误;碳中和并不能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两者不是同一概念,D错误。故选B。
15.答案:B
解析:坐私家车上下学,与绿色出行理念相悖,不利于环境保护,A错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保护森林,B正确;露天烧烤,会破坏环境,C错误;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空气污染,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