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5 19: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四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1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归类与其他组不同的一组是( )。
A.施行——实施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
B.眷恋——留恋 一声不吭——喋喋不休
C.繁忙——忙碌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D.审视——注视 肃然起敬——毕恭毕敬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B.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C.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没有不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的。
D.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3.填在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他重新_____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②他______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
③清贫,洁白_______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A.审查 若有所思 朴素 B.审视 若有所思 朴素
C.审查 神思恍惚 朴实 D.审视 神思恍惚 朴实
4.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下列诗句描绘的意境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志敏“清”是因为常常有几百万元经过他的管理,但他没有贪污一分钱。
B.“清”而不“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C.说方志敏不“贫”是因为他虽然不富裕,但他有高尚的品德,品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D.“清”而不“贫”是说被俘后国民党士兵在他身上没有搜到一分钱。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杨柳”指的是古代的曲子《折杨柳》。
B.《军神》中作者详细描写了沃克医生的表现,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出了刘伯承的品质。
C.方志敏是有一些财产的,被妻子藏在了深山坞里,国方兵士没有搜出来而已。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8.下列各组词语中全是表示动作的一项是( )。
A.慰问 衰弱 利益 崭新 B.颤抖 瞪眼 奔赴 命令
C.搂住 胆怯 威吓 激怒 D.惊疑 幸运 头晕 咆哮
9.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A.《示儿》中“乃翁”的意思是“你们的父亲”。
B.《已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C.《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升。
D.“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喑”的意思是“沉默”。
10.在下面句子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潭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鸟儿, 。”
A.那快乐就是一片一碧如洗的天空
B.那快乐就是一片瓦蓝瓦蓝的天空
C.那快乐就是一片有朵朵白云的天
D.那快乐就是一片没有云朵的天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喧哗 ”和“哗啦啦”中的“哗”字读音不同。( )
12.“奔驰,船稍、簇拥”这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 )
13.“甚聪惠”中的“惠”和“智慧”的“慧”意思不一样。( )
14.“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个句子运用静态描写,表现了古老水城的静寂。( )
15.“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句诗中“元 ”的意思是本来;“九州生气恃风雷”这句诗中“生气”的意思是愤怒。(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9分)
16.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 A.太平盛世 B.国泰民安 C.诗情画意 D.安居乐业 ( )
(2) A.生灵涂炭 B.哀鸿遍野 C.家破人亡 D.丰衣足食 ( )
(3) A.大好河山 B.精忠报国 C.赤胆忠心 D.名垂青史 ( )
(4) A.卖国求荣 B.鞠躬尽瘁 C.丧权辱国 D.里通外国 ( )
17.根据语境,给“令”加偏旁变成新字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5分)
小姑娘长得娇小( )珑,手里( )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鸡蛋,口齿( )俐地吆喝着“卖鸡蛋啦!本地鸡蛋!”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旁人连忙把她扶起来,她的芳( ),她告诉大家,她多年 12 岁。和奶奶相依为命,如今奶奶生病了,所以她出来卖鸡蛋给奶奶治病,可( )的孩子。
18.选词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朴素 朴实
(1)这篇文章语言( ),感情真挚。
(2)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 )的生活。
柔和 柔软
(3)沃克医生的目光( )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4)家是一盏明亮的灯,家是一张( )的床。
19.将下列描写方法选填到对应的句后括号里。(填序号)(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A.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1)“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 )
(2)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 )
(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
(4)“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乡村四月》中描写人们忙于农事的诗句是:
, 。
(2)关于君子,《论语》中说: ,人喻于利; ,小人长戚戚。
(3)孔君平 ,父不在, ,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文中“示”的意思是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30小题,共26分)
(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第21~25小题。(本题共12分)
哨 卡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 ),发出阵阵怵(chù)人的尖啸。雪花 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乎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虐,刮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疑惑起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 ”“五年。”“一直在这儿 ”“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 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 ”上校嗫(niè)嚅(rú)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 嗯 ”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支撑在天地之间。
21.(2分)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狂风怒号 B.波涛汹涌 C.各有所长 D.融为一体22.(2分)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这样写的作用是( )。
A.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了,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B.说明将军具有艰苦卓绝的品质,还具有不听人劝的叛逆精神。
C.说明哨卡的环境很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D.突出主要任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23.(2分)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24.(4分)将军在海拔五千米的哨卡上神情变化的顺序是:
( )——( )——( )——( )。
25.(2分)团长的弟弟具有怎样的品质 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6~30小题。(本题共14分)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副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 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 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
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紅,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 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 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 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们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26.(2分)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7.(3分)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什么?
28.(3分)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什么?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什么?
29.(2分)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30.(4分)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五、习作。(本大题第31小题,共20分)
31. 题目: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一句句名言警句都会带给善于思考的人无尽的启示,为你的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回想一下,在你十几年的生活中,给你启示最大的是什么呢 写下来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要求:1.题目自拟;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四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1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归类与其他组不同的一组是( B )。
A.施行——实施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
B.眷恋——留恋 一声不吭——喋喋不休
C.繁忙——忙碌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D.审视——注视 肃然起敬——毕恭毕敬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B.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C.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没有不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的。
D.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3.填在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B )。
①他重新_____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②他______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
③清贫,洁白_______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A.审查 若有所思 朴素 B.审视 若有所思 朴素
C.审查 神思恍惚 朴实 D.审视 神思恍惚 朴实
4.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下列诗句描绘的意境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方志敏“清”是因为常常有几百万元经过他的管理,但他没有贪污一分钱。
B.“清”而不“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C.说方志敏不“贫”是因为他虽然不富裕,但他有高尚的品德,品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D.“清”而不“贫”是说被俘后国民党士兵在他身上没有搜到一分钱。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杨柳”指的是古代的曲子《折杨柳》。
B.《军神》中作者详细描写了沃克医生的表现,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出了刘伯承的品质。
C.方志敏是有一些财产的,被妻子藏在了深山坞里,国方兵士没有搜出来而已。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8.下列各组词语中全是表示动作的一项是( B )。
A.慰问 衰弱 利益 崭新 B.颤抖 瞪眼 奔赴 命令
C.搂住 胆怯 威吓 激怒 D.惊疑 幸运 头晕 咆哮
9.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C )。
A.《示儿》中“乃翁”的意思是“你们的父亲”。
B.《已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C.《题临安邸》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升。
D.“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喑”的意思是“沉默”。
10.在下面句子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潭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鸟儿, 。”
A.那快乐就是一片一碧如洗的天空
B.那快乐就是一片瓦蓝瓦蓝的天空
C.那快乐就是一片有朵朵白云的天
D.那快乐就是一片没有云朵的天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喧哗 ”和“哗啦啦”中的“哗”字读音不同。( √ )
12.“奔驰,船稍、簇拥”这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 × )
13.“甚聪惠”中的“惠”和“智慧”的“慧”意思不一样。( √ )
14.“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个句子运用静态描写,表现了古老水城的静寂。( √ )
15.“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句诗中“元 ”的意思是本来;“九州生气恃风雷”这句诗中“生气”的意思是愤怒。( ×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9分)
16.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 A.太平盛世 B.国泰民安 C.诗情画意 D.安居乐业 ( C )
(2) A.生灵涂炭 B.哀鸿遍野 C.家破人亡 D.丰衣足食 ( D )
(3) A.大好河山 B.精忠报国 C.赤胆忠心 D.名垂青史 ( A )
(4) A.卖国求荣 B.鞠躬尽瘁 C.丧权辱国 D.里通外国 ( B )
17.根据语境,给“令”加偏旁变成新字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5分)
小姑娘长得娇小( 玲 )珑,手里( 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鸡蛋,口齿( 伶 )俐地吆喝着“卖鸡蛋啦!本地鸡蛋!”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旁人连忙把她扶起来,她的芳( 龄 ),她告诉大家,她多年 12 岁。和奶奶相依为命,如今奶奶生病了,所以她出来卖鸡蛋给奶奶治病,可( 怜 )的孩子。
18.选词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朴素 朴实
(1)这篇文章语言( 朴实 ),感情真挚。
(2)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 朴素 )的生活。
柔和 柔软
(3)沃克医生的目光( 柔和 )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4)家是一盏明亮的灯,家是一张( 柔软 )的床。
19.将下列描写方法选填到对应的句后括号里。(填序号)(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A.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1)“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 C )
(2)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 D )
(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B )
(4)“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A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乡村四月》中描写人们忙于农事的诗句是: 乡村四月闲人少 , 才了蚕桑又插田 。
(2)关于君子,《论语》中说: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3)孔君平 诣其父 ,父不在, 乃呼儿出 ,为设果。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中“示”的意思是 给……看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30小题,共26分)
(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第21~25小题。(本题共12分)
哨 卡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 A ),发出阵阵怵(chù)人的尖啸。雪花 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乎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虐,刮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疑惑起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 ”“五年。”“一直在这儿 ”“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 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 ”上校嗫(niè)嚅(rú)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 嗯 ”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D ),支撑在天地之间。
21.(2分)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狂风怒号 B.波涛汹涌 C.各有所长 D.融为一体22.(2分)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这样写的作用是( C )。
A.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了,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B.说明将军具有艰苦卓绝的品质,还具有不听人劝的叛逆精神。
C.说明哨卡的环境很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D.突出主要任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23.(2分)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24.(4分)将军在海拔五千米的哨卡上神情变化的顺序是:
( 疑惑 )——( 严厉 )——( 生气 )——( 惊鄂 )。
25.(2分)团长的弟弟具有怎样的品质 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坚韧、忠诚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6~30小题。(本题共14分)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副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 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 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
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紅,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 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 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 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们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26.(2分)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介绍了小镇的国际街坊节,为后文姑娘们发现没有中国国旗并努力争取悬挂国旗的情节做了铺垫。
27.(3分)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什么?
比喻。表达效果是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黄昏的短暂,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8.(3分)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什么?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什么?
①是因为她发现没有中国国旗,感到愤怒和羞愧;②是因为她撒谎说自己有国旗,感到内疚。
29.(2分)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B )。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30.(4分)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姑娘们为了国旗不惜长途跋涉,连夜寻找国旗的坚持最令我感动。这启示我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持不懈的净胜,勇于承担责任。
五、习作。(本大题第31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1. 题目: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一句句名言警句都会带给善于思考的人无尽的启示,为你的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回想一下,在你十几年的生活中,给你启示最大的是什么呢 写下来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要求:1.题目自拟;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