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甘肃真题分点练
命题点1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2024·省卷8题)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命题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2023·省卷12题)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 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3.(2018·省卷13题)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 cm。
4.(2023·兰州A卷13题)小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小亮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5.(2023·天水8题)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
命题点3 眼睛和眼镜
6.(2023·省卷16题)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同学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7.(2024·兰州14题)小彤的爷爷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小彤推断爷爷可能患上了 (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命题点4 透镜作图
8.(2023·兰州17题)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9.[2023·省卷18(2)题]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2018·省卷17题)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角,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命题点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2024·金昌24题)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他调节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等大的像,像应该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合适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由图甲可知透镜焦距为20 cm
B.在图甲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仍有完整的像
C.在图乙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0~50 cm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
全国视野分层练
·基础练·
1.(2024·福建)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2024·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摄像机 D.投影仪
3.(2024·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 )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 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将蜡烛移至45.0 cm刻度线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4.(2024·苏州)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5.(2024·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
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
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
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
6.(2024·连云港)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10 cm的白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如图是他用该凸透镜观看书本上“中国梦”三个字时的情况,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国”字,小明需要将凸透镜 书本(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和书本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cm。
7.(2023·德州)如图所示,小刚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外壳的长度为20 cm,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将凸透镜正对燃烧的蜡烛,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至少 cm时,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8.(2023·恩施州)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向透镜,请画出平面镜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9.(2024· 陕西)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2)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处,此时应移动 直至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3)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f=5.0 cm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1 18.0 6.9 倒立 缩小 实像
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实像
3 7.0 17.7 倒立 放大 实像
4 4.0 / 正立 放大 虚像
分析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 。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 (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选填“a”“b”“c”或“d”)点。
(7)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应用了表中第 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提升练·
10.(2024·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的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甘肃真题分点练
命题点1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2024·省卷8题)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命题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2023·省卷12题)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缩小(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3.(2018·省卷13题)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50cm。
4.(2023·兰州A卷13题)小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则小亮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5.(2023·天水8题)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命题点3 眼睛和眼镜
6.(2023·省卷16题)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同学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乙(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7.(2024·兰州14题)小彤的爷爷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视网膜的后(选填“前”或“后”)方,小彤推断爷爷可能患上了远(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命题点4 透镜作图
8.(2023·兰州17题)请画出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9.[2023·省卷18(2)题]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0.(2018·省卷17题)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角,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命题点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2024·金昌24题)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他调节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等大的像,像应该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到合适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选填字母代号)。
A.由图甲可知透镜焦距为20 cm
B.在图甲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仍有完整的像
C.在图乙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0~50 cm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
全国视野分层练
·基础练·
1.(2024·福建)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A)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2024·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D)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摄像机 D.投影仪
3.(2024·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C)
A.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 cm
B.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将蜡烛移至45.0 cm刻度线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4.(2024·苏州)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5.(2024·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
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
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
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
6.(2024·连云港)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10 cm的白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是他用该凸透镜观看书本上“中国梦”三个字时的情况,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国”字,小明需要将凸透镜靠近书本(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和书本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小于10cm。
7.(2023·德州)如图所示,小刚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外壳的长度为20 cm,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将凸透镜正对燃烧的蜡烛,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至少20 cm时,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8.(2023·恩施州)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向透镜,请画出平面镜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9.(2024· 陕西)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处,此时应移动光屏直至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3)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f=5.0 cm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1 18.0 6.9 倒立 缩小 实像
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实像
3 7.0 17.7 倒立 放大 实像
4 4.0 / 正立 放大 虚像
分析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仍能(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远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b(选填“a”“b”“c”或“d”)点。
(7)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应用了表中第4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提升练·
10.(2024·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的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B)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