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素养:1)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古代各大帝国的扩张历程,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2)运用地图和文献资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各大帝国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
材料: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 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
2、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可以动员人力、物力。)
可能性
1、农耕文明需要新土地以养活增加的人口
必然性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农耕文明
1、文明扩展的原因
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
亚述帝国(公元前650年左右)
公元前十五世纪的埃及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扩展;埃及新王国石器,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古代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到地中海沿岸。
亚述从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亚述骑兵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2、文明扩展的表现
武力征服
方式:
农耕文明
材料一: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BC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
1.必要性:资源匮乏、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工商业为主的
经济需求
2.可能性: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先进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海洋文明
1、文明扩展的原因
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不同,更与近现代资本主义侵略有别,海外殖民通常由某一城邦发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邦-殖民城邦,而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
(1)分布广泛,沿海岸线建城邦,呈点状分布
(2)海外城邦独立于母邦,与母邦政治上平等,没有形成统一帝国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2、文明扩展的表现
海洋文明
古代希腊人凭借着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殖民国家。
移民(殖民)
方式:
比较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张
类型 原因 方式 结果 特点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武力
扩张(战争)
海外
殖民
(移民)
以大河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分散在海岸线
殖民城邦独立自主,不受母邦控制
被征服者服从征服者
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农业文明的优势
资源相对匮乏,城邦斗争激烈;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思考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前6C 前4C晚期 前27年
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欧洲历史上的帝国,一般指以皇帝为君主的国家。作为一个庞大的政治实体,帝国不仅管辖着国界以内的领土,而且能以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其他国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一)波斯帝国
1、建立: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2、疆域版图:
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崛起于伊朗高原,本来是个以草原游牧文化为背景的国家,但它灭四大帝国(米底、迦勒底、吕底亚和埃及),建28行省,却把农耕、游牧、航海众多文化背景不同的国族纳入同一片国土。 ——李零《波斯笔记》
第一个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一)波斯帝国
3、统治措施:
(1)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2)地方:行省制度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4)经济:①完善的税收系统。
②完备的交通道路。
③发行官方货币。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玛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波斯浮雕(进贡)
4、灭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所灭
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埃兰人
希腊人
亚述人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二)亚历山大帝国
1、建立:公元前4世纪晚期
2、疆域版图:灭亡波斯后,建立起地跨亚
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梅花K图案即是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前356—前323年在位),马其顿国王。自幼受希腊文化的影响。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20岁,继承王位,他是一个真正的马背上的皇帝,一生东征西讨,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而且每一次都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3、统治:
(1)中央: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2)地方:行省制度
(3)文化:推广希腊文化
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人若要在新政府中任职,或要与希腊人交往,都必须学会希腊文……以至于各地原来的语言文字逐渐弃而不用……(巴勒斯坦)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4、灭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筹备远征阿拉伯半岛时突然病亡,时年33岁。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争夺过程中,国家发生分裂。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二)亚历山大帝国
1.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2.阿伊哈努姆城(今阿富汗北部)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末,城中德尔菲神殿上用希腊文刻着“童年时,听话;青年时,自律;成年时,正义;老年时,智慧;死去时,安详”的箴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303—前232年)颁布的一些法令都会附有希腊文译文。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印证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亚文明交流互鉴
B.“丝绸之路”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亚洲传播
C.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观念被普遍接受
D.古代希腊文明在文明交流中的中心地位
对点训练
A
A
(三)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1、建立与发展:
(1)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
(2)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3)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4)公元1-2世纪:空前繁荣
2、疆域版图:
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三)罗马帝国
公元前130年前后已建立9个行省。随着罗马国家的领土扩张,行省数目不断增加。各行省都派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3、统治
政治
中央:实行帝制。
地方:行省制。
经济
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
法律
罗马法维系统治。
文化
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三)罗马帝国
4、衰亡:
(1)4世纪末帝国分裂
(2)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衰亡原因:
(1)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
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2)边境压力增大,蛮族入侵
罗马帝国分裂
公元前8世纪
罗马建城
东罗马帝国灭亡
395年
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
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前27年
476年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三大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建立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4世纪末 公元前27年
主要统治者 大流士一世 亚历山大 凯撒、屋大维
疆域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统治 政治:完善的官僚系统 ①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君权神授 ②地方:行省制 经济与社会: ①完善的税收系统 ②完备的交通道路 ③统一的货币制度 政治: ①中央:君权神授,君主专制 ②地方:行省制 文化: 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政治:
①中央:实行帝制
②地方:行省制
经济:发展海外贸易
法律:罗马法
文化:基督教定为国教
衰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 被马其顿所灭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公元4世纪末帝国分裂
1、依靠军事征服建立帝国。
2、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4、依靠官僚体系和军队、行省制度和修建道路等措施加强控制。
3、实行君主专制,帝国的维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能力与制度运行的效率。
5、政治文明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增强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但扩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归纳三大帝国发展过程中相近之处
2、文明交流的表现
领 域 传 播 概况
农耕技术
冶铁技术
神话故事
雕刻艺术
字母文字
1、文明交流的总趋势:
腓尼基字母
向东:阿拉马字母
向西: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西亚
埃及
印度
从西亚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埃及雕刻为希腊人像雕刻所模仿
交往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古埃及壁画中的铁制赫梯弯刀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文明交流的多种方式
军事冲突
和平方式
罗马军事扩张
亚述军事扩张
文字、技术、贸易等多个方面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材料一: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波斯帝国东部的中亚地区……先后传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有的地区修建了水库,出现了灌溉农业。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通过战争,使处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类型的文明有了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机会……在古代社会,文明的扩展在依靠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贸易等形式的正常传播方式之外,很多也同时依靠战争这种暴力的、非正常的方式去实现。
——秦悦 《浅析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思考:你如何看待文明的扩张(扩展)?
给被侵略地区带来巨大伤害
促进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走出孤岛:
古代文明的扩展
课堂小结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文明连接: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扩展
扩展的影响
扩展的条件
建立
疆域
统治
衰亡
波斯帝国
互鉴发展:
文明的交流
农耕文明武力征服
海洋文明海外殖民
特点
表现
罗马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技术的传播
文化的传播
经贸往来
促进
推动
A.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B.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C.农耕文明具有扩展能力
D.古代文明交流内容单一
C
1.(2024·威海)下图呈现了棉花栽培在欧亚非大陆的传播情况。这表明( )
[解析] 根据题干示意图可知,棉花栽培源于印度地区,农耕文明因其经济优势,具备了稳定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C项正确;仅由材料示意图不能得出多元一体的结论,且世界文明也不是多元一体,排除A项;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4·信阳)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政体中)全体公民无一例外,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据此可知,柏拉图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直接民主 B.实现社会和谐
C.提倡奉献精神 D.提升公民素质
B
[解析] 根据材料“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柏拉图主张尊重顺应每个公民的天赋,大家各就各业,适得其所,进而使城邦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故柏拉图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治制度如何,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倡奉献精神,排除C项;材料主张顺应公民天赋,与提升公民素质无关,排除D项。
3.(2024·佛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记叙尼罗河的源头时,直言“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亲眼所见,从此往南则仅仅是道听途说。”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这表明,希罗多德具有( )
A.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B.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
C.兼收并蓄的研究态度
D.求新求异的好奇动机
B
解析] 根据材料“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可得出,希罗多德通过实地游历考察来获取历史事实,具有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根据时代进步进行创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在研究中注意吸收各方面观点和材料,排除C项;希罗多德实地调查的原因是“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并非主要出于好奇,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