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三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第一次月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三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第一次月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01 17: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三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第一次月卷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3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卷舌和单眼皮 B.兔的白毛和猪的黑毛
C.番茄的红果和香蕉的黄果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3.在我国西部的偏远地区有一个“傻子村”.该村了傻子特别多,而距离该村不远的另一个村子就没有这种现象.你认为“傻子村”是怎样造成的(  )
A.生活水平低 B.该地区水土不养人
C.教育水平落后 D.多是近亲结婚引起的
4.我们在动物园中所看到的长颈鹿,颈都是很长的.请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是什么的结果(  )
A.生物遗传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生物适应环境
5.当你心情不好时,下列哪种做法不当是(  )
A.到花园中散散步,转移注意力
B.向知心朋友诉说
C.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在课堂上宣泄出来,和老师相抵触
D.找个理由,自我安慰
6.OTC的意思是(  )
A.凭医生处方,方可购买的药
B.非处方药
C.知道药的作用和服用方法
D.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7.玫瑰的遗传物质是(  )
A.染色体 B.DNA C.基因 D.蛋白质
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为幼儿口服脊灰质疫苗
C.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 D.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9.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是因为体内存留有(  )
A.抗原 B.吞噬细胞 C.抗体 D.溶菌酶
10.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11.原始大气中没有(  )
A.氧气 B.氮 C.甲烷 D.水蒸气
12.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宇宙空间 D.月球
13.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  )
A.地层 B.化石 C.火山 D.喷发岩浆
14.(  )控制生物的性状.
A.染色体 B.细胞 C.细胞核 D.基因
15.下列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1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C.自然界的生物要为争夺食物和配偶而斗争
D.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眼睛应是(  )
A.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单眼皮或双眼皮
1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生长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太空育种
D.正常的安康羊中出现了短腿的安康羊
19.决定人是单眼皮或是双眼皮性状的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精子 D.卵细胞
20.假如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下列基因中,能够显示隐性性状的是(  )
A.DD B.Dd C.aa D.Aa
21.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
C.每个染色体上都有许多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的基因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2.非典期间,一名教授从非典痊愈者体内提取血清用来挽救了一名非典孕妇患者,请问教授提取的血清和免疫类型分别称为(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23.人生过了中年,就容易患上慢性病,而这些疾病的预防之道,最好在青少年就注意.下列生活方式中,哪一项不是预防慢性病的方法(  )
A.维持理想的体重 B.适度运动
C.熬夜 D.饮食均衡
24.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噬菌体 D.草履虫
25.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有利于传染病的预防,这是因为(  )
A.控制了传染源 B.切断了传播途径
C.保护了易感人群 D.消灭了病原体
26.正在患非典型性肺炎的人,属于(  )
A.病原体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传染源
27.下列药品中可以用来防治腹泻的是(  )
A.阿司匹林 B.黄连素 C.快克 D.板蓝根
28.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血友病 B.艾滋病 C.阑尾炎 D.心脏病
29.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  )
①鱼类②无脊椎动物③两栖类④鸟类⑤爬行类⑥哺乳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③①⑤④⑥ D.④⑥②①③⑤
30.男孩体内的性染色体XY中的“Y”来自于(  )
A.母亲 B.父亲 C.父亲和母亲 D.父亲或母亲
31.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计划免疫
32.动物常用沾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的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注射乙肝疫苗
3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34.病毒区别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没有液泡 C.没有细胞壁 D.没有叶绿体
35.如图表示在三个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  )
A.ABC B.ACB C.BCA D.CBA
 
二、填空题(2013泾川县校级模拟)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到或溺水等情况时,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尽快拨打“      ”急救电话.
37.染色体主要由      和      组成.
38.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      、心理上和      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39.科学家们将男人、女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2)根据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a为       性的染色体组成.
(3)b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若a、b是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约为      %.
(5)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

40.已知绵羊的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的性状,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请问
(1)两只白色绵羊交配,有没有可能生出黑色的小羊?      如果有可能,那么两只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和      .
(2)两只黑色绵羊交配,有没有可能生出白色小羊?      
(3)一只黑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公羊、母羊、小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这对羊能否生出白色小羊,可能性有      .
4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不同,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      、      这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42.如图,有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了乙的血液,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丝虫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      .
(2)乙在患病前是      ,患病后是      .
(3)微丝蚴是      .
(4)蚊子是      .

43.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是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三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第一次月卷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3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解答】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只雌猫一次产了3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因此属于变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概念.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卷舌和单眼皮 B.兔的白毛和猪的黑毛
C.番茄的红果和香蕉的黄果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性状.解答时可以从相对性状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人的卷舌和单眼皮,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兔的白毛和猪的黑毛和番茄的红果和香蕉的黄果,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在我国西部的偏远地区有一个“傻子村”.该村了傻子特别多,而距离该村不远的另一个村子就没有这种现象.你认为“傻子村”是怎样造成的(  )
A.生活水平低 B.该地区水土不养人
C.教育水平落后 D.多是近亲结婚引起的
【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亲结婚的危害.解答时可以从近亲的范围、危害、预防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以前,我国某些偏僻的农村近亲结婚现象较普遍,后代患有先天愚型遗传病的多,甚至形成“傻子村”.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4.我们在动物园中所看到的长颈鹿,颈都是很长的.请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是什么的结果(  )
A.生物遗传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生物适应环境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点评】此题关键是理解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主要指的是:生物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的现象.
 
5.当你心情不好时,下列哪种做法不当是(  )
A.到花园中散散步,转移注意力
B.向知心朋友诉说
C.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在课堂上宣泄出来,和老师相抵触
D.找个理由,自我安慰
【考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调节情绪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据此答题.
【解答】解: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要把烦恼在课堂上宣泄,和老师做好沟通,综上所述可以知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
 
6.OTC的意思是(  )
A.凭医生处方,方可购买的药
B.非处方药
C.知道药的作用和服用方法
D.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药品的分类以及安全用药等知识.思考解答.
【解答】解: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故选B.
【点评】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7.玫瑰的遗传物质是(  )
A.染色体 B.DNA C.基因 D.蛋白质
【考点】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专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遗传信息在DNA(成双螺旋状)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答】解: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遗传信息在DNA(成双螺旋状)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比较基础,只要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即可.
 
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为幼儿口服脊灰质疫苗
C.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 D.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
【考点】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解答】解: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为幼儿口服脊灰质疫苗、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都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属于计划免疫;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不属于计划免疫.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计划免疫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9.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是因为体内存留有(  )
A.抗原 B.吞噬细胞 C.抗体 D.溶菌酶
【考点】抗体和抗原.
【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解答】解:得过麻疹的人,体内已经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并且这种抗体等人病好后仍然会存留在人体内,当麻疹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原先已有的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就会将其消灭,因此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因为他们体内存留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抗体的特点:在疾病痊愈后仍存留在人体内,这也是接种疫苗的理论依据.
 
10.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从生物进化的过程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解:如图进化树所示: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故选:D
【点评】动物、植物的进化历程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但是为中考热点.
 
11.原始大气中没有(  )
A.氧气 B.氮 C.甲烷 D.水蒸气
【考点】原始地球条件.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解答】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
 
12.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宇宙空间 D.月球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专题】归纳推理;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3.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可靠的证据是(  )
A.地层 B.化石 C.火山 D.喷发岩浆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解答】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
故选:B.
【点评】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概关键.
 
14.(  )控制生物的性状.
A.染色体 B.细胞 C.细胞核 D.基因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专题】类比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DNA分子小片段叫基因.
【解答】解: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5.下列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答】解: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因此体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生殖细胞(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不成对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1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C.自然界的生物要为争夺食物和配偶而斗争
D.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7.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眼睛应是(  )
A.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单眼皮或双眼皮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单眼皮是隐性性状,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两个隐性基因如aa.
“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变为双眼皮”,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还是两个隐性基因如aa,因此母亲双眼皮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所以,他们所生的孩子眼睛应是单眼皮.遗传图解如图:
.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原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生长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太空育种
D.正常的安康羊中出现了短腿的安康羊
【考点】生物的变异.
【专题】类比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生长健壮”,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CD、“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太空育种”、“正常的安康羊中出现了短腿的安康羊”,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生长健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19.决定人是单眼皮或是双眼皮性状的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精子 D.卵细胞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人的眼皮的单双是人的形态特征,是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故选:A
【点评】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20.假如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下列基因中,能够显示隐性性状的是(  )
A.DD B.Dd C.aa D.Aa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解答】解: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遗传时,亲代的性状有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表现出来.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把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把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倘若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如AA或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显性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即显性性状;细胞内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为两个小写字母(如aa)该生物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要弄清基因的显隐性基因控制生物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基础题.
 
21.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
C.每个染色体上都有许多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的基因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解答】解: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的结构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的,基因也是成对的,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22.非典期间,一名教授从非典痊愈者体内提取血清用来挽救了一名非典孕妇患者,请问教授提取的血清和免疫类型分别称为(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非典痊愈者体内的血清中含有抵抗“非典”冠状病毒抗体,因此教授提取的血清可以称为抗体;教授提取的血清中的抗体只对“非典”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教授提取的血清和免疫类型分别称为抗体、特异性免疫.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典痊愈者体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
 
23.人生过了中年,就容易患上慢性病,而这些疾病的预防之道,最好在青少年就注意.下列生活方式中,哪一项不是预防慢性病的方法(  )
A.维持理想的体重 B.适度运动
C.熬夜 D.饮食均衡
【考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选项C熬夜,不按时作息,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加速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故选:C
【点评】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四大基石有: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4.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噬菌体 D.草履虫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解答】解:ABD、乳酸菌是单细胞细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都有细胞结构;
C、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所以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大肠杆菌噬菌体.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5.坚持饭前便后洗手,有利于传染病的预防,这是因为(  )
A.控制了传染源 B.切断了传播途径
C.保护了易感人群 D.消灭了病原体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应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点评】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关键.
 
26.正在患非典型性肺炎的人,属于(  )
A.病原体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传染源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解:“正在患非典型性肺炎的人”,携带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因此属于传染源.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源的概念以及病原体的概念.
 
27.下列药品中可以用来防治腹泻的是(  )
A.阿司匹林 B.黄连素 C.快克 D.板蓝根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
【分析】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非处方药简称OTC.
【解答】解:选项中,阿司匹林、黄连素、快克、板蓝根等都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是一些治疗的小伤小病的药物,属于非处方药.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快克主要治疗感冒,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28.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血友病 B.艾滋病 C.阑尾炎 D.心脏病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是由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解答】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A、血友病属于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艾滋病属于传染病,B符合题意.
C、阑尾炎由阑尾梗阻而引流不畅以及细菌感染所致的阑尾发炎,是堵塞形成的.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属于传染病,不符合题意.
D、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是心脏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形成的,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属于传染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9.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  )
①鱼类②无脊椎动物③两栖类④鸟类⑤爬行类⑥哺乳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③①⑤④⑥ D.④⑥②①③⑤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进化的历程,可以结合生物进化的历程进行分析.
【解答】解: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②无脊椎动物、①鱼类、③两栖类、⑤爬行类、④鸟类和⑥哺乳类.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记住动物进化的历程.
 
30.男孩体内的性染色体XY中的“Y”来自于(  )
A.母亲 B.父亲 C.父亲和母亲 D.父亲或母亲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孩体内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因此,男孩体内的性染色体XY中的“Y”来自于父亲.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31.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计划免疫
【考点】计划免疫及其意义;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做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计划免疫的意义.
 
32.动物常用沾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的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注射乙肝疫苗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动物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物常用沾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属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BD、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和注射乙肝疫苗都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都是特异性免疫,ABD错误.
C、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3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专题】生活习惯类开放题;生态学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西部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的多样性、水土流失.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解答】解:由分析可以看出:“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性目的是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稳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故选:D
【点评】考查了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常见的基础题.
 
34.病毒区别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没有液泡 C.没有细胞壁 D.没有叶绿体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分析】(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细胞类型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 有: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
【解答】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区别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5.如图表示在三个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  )
A.ABC B.ACB C.BCA D.CBA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专题】演绎推理;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地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的顺序发生某些变化.图示中C是较古老的地层,A是较晚近的地层,B是位于A、C间的地层.
【解答】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在三个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C、B、A.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二、填空题(2013泾川县校级模拟)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到或溺水等情况时,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尽快拨打“ 120 ”急救电话.
【考点】急救的方法.
【分析】此题考查了救救求助措施,回答此题要明确各电话的用途,可查阅资料.
【解答】解:110:匪警,112:电话障碍申告,114:电话查号台,117:报时台,119:火警,120:急救中心,121:天气预报,122:道路交通事故报警,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170:通信话费查询,189:通信业务咨询电话,180:通信服务质量投诉电话.题干中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到或溺水等情况时,时间就是生命,据此可知,我们应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
故答案为:120
【点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的用途要记住,以备急用.
 
37.染色体主要由 蛋白质 和 DNA 组成.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基因有规律的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解答】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是非常重要的.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
故答案为:蛋白质;DN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组成.
 
38.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 身体上 、心理上和 社会 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考点】健康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概念,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故答案为:身体上;社会
【点评】熟练掌握健康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39.科学家们将男人、女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成对 存在的.
(2)根据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a为 男  性的染色体组成.
(3)b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 23 条染色体.
(4)若a、b是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约为 50 %.
(5)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专题】结构示意图;类比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由图示可知: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解:(1)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观察图示可知:a图的第23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样,为XY染色体,是男性的染色体组成;b图的第23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样,为XX染色体,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所以b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23条.
(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若a、b是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约为50%.
(5)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
故答案为:(1)成对
(2)男
(3)23
(4)50
(5)XX;XY
【点评】该题考查了人类的性别遗传,XY型性别决定中,子代的性别决定于父方的精子.
 
40.已知绵羊的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的性状,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请问
(1)两只白色绵羊交配,有没有可能生出黑色的小羊? 有可能 如果有可能,那么两只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Bb 和 Bb .
(2)两只黑色绵羊交配,有没有可能生出白色小羊? 没有可能 
(3)一只黑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公羊、母羊、小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bb 、 Bb 、 bb .这对羊能否生出白色小羊,可能性有 50%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①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解答】解:(1)已知: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则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如果两只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都是Bb,则有可能生出黑色的小羊,如图:

(2)黑羊的基因组成是bb,其传给后代的基因也是b,后代的性状也是黑色,不会出现白色.
(3)黑羊的基因组成是bb,白羊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如果一只黑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则白羊的基因组成只能是Bb,它们能生出白色小羊.如图:

故答案为:(1)有可能;Bb;Bb
(2)没有可能
(3)bb;Bb;bb;50%
【点评】该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答.
 
4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不同,传染病具有 传染性流行性 的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人群 这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此题可以从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以及流行环节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环节,就可以传染和流行.
故答案为:传染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环节.
 
42.如图,有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了乙的血液,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丝虫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 传染源 .
(2)乙在患病前是 易感人群 ,患病后是 传染源 .
(3)微丝蚴是 病原体 .
(4)蚊子是 传播途径 .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此题结合一个传染病的实际例子来分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1)图示甲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
(2)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者.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成为传染源.
(3)徽丝蚴是能使人得这种传染病的寄生虫,所以属于病原体.
(4)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所以属于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传染源 (2)易感人群;传染源 (3)病原体 (4)传播途径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别:病原体与传染源;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这几个概念,平时做题时最容易出错,属于易错点.
 
43.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是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
【考点】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控制.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有害有毒物质对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造成损害,使它们的构成和状态发生变化,从而破坏和干扰人类的正常生活.据调查,全球污染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扰乱了全球生态平衡,促使部分动物因受污染而绝种.思考解答.
【解答】解:环境问题表现在大气、水体、食物、土壤等几个方面.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空气、水和食物污染的报告称:全世界城市居民中有五分之四生活在受污染的大气环境中,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另据报道,全世界有18亿人饮用过受污染的水,每年有30%的人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表现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三大问题上.
故答案为: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点评】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危害,明确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是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