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校园的春天 课件(共17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校园的春天 课件(共17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2-16 16:59:18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小熊在黑黑的山洞里睡了一个冬天
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绿绿的草地
小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红红的。
小花告诉小熊:“春天是?
天空告诉小熊:“春天是?
小朋友告诉老师春天是?
第一单元 走进自然
校园的春天
岭南美术一年级下第2课
找一找校园里的春天在哪里?
树木
草地
蓝天
找一找校园里的春天在哪里?
鲜 花
找一找校园里的春天
蓝天
白云
找一找校园里的春天
蝴蝶 蜜蜂 蜻蜓
视频欣赏美丽的春天
艺术创作
e
准备材料:彩纸、胶棒、彩笔
艺术创作:学习撕纸画
撕纸方法:先撕大形、再撕小形
艺术创作:创作步骤
1.撕出水滴形做叶片
2.撕出条形做茎
3.组合完整的植物
4.用同样的方法撕出小昆虫
5.组合完成作品
学生作品欣赏
美丽的校园里有哪些春天的景色让你印象最深刻,尝试用撕纸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吧!
春景撕纸创作
课堂作业:
1.学会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春天的景象。
2.小组合作完成春日小画册。
寻找美丽的春天——从校园开始!
春日小画册2.校园的春天
教学内容 本课时以“校园的春天”为主题,通过视频导入、图片展示、撕纸活动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春天的校园与生命的意义。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还通过拼贴让学生表达对春天的理解,同时结合昆虫的生命周期和小草生长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和生命的意识,理解生长的价值,是一堂融合艺术、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综合课程。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会从大自然的春天景象和植物生长中欣赏美学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能感知和分享自然之美,形成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初步认识。2.文化理解:在美术造型游戏活动中,学会交流合作,尊重他人看法同时探索并理解植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增强文化认知。3.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能运用撕、剪、印等多种手工技法,独立或合作制作出1~2件具有艺术美感和创意的手工艺品;能根据教师提出的主题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灵活运用撕、拼、贴、画等创作方式,参与美术造型游戏活动,创作出富有新意的平面、立体或动态作品,充分晨现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与创作,理解并表达春天的校园景象,掌握用撕纸、拼贴的方式表现自然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生命的短暂与万物生长的意义,将个人感悟融入艺术创作,提升对自然美与生活美的感知能力。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二次研课
活动一 感受校园春天1.驱动性问题:你在校园的什么地方发现了春天 2.学生活动要求:熟悉校园的各个角落,发现春天的气息。3.教师指导要求:准备几张小树、小草、花盆的图片,语言有感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以及根据图片进行分析。活动二 捕捉春天之影1.驱动性问题:图片和视频中出现的是哪种昆虫 你能用撕纸的方式撕出小草、小树、叶子、花朵、昆虫并拼贴成一幅作品吗 2.学生活动要求:(1)认真观察教师的撕纸手法,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艺术表现(2)能撕出几何形小昆虫的形态。3.教师指导要求:展示图片和视频,示范撕纸的方式和技巧,边撕边进行讲解。活动三 体验生长意义1.驱动性任务:小组合作,模仿种子发芽的形态,并思考小草为什么要拼命地向上生长。2.学生活动要求:(1)认真观察图片,发散思维,思考小草为什么会向上生长。(2)分组演绎。3.教师指导要求:准备一张小草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小草及其他事物生长的意义,包括人类生长的意义。活动总结:1.学生将撕纸作品贴在指定的小册子上,每个小组一本小册子。(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幅作品)2.按小组进行作品展示,派代表上台说出小组找到校园的春天有哪些并运用了什么表现方式。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的评价。(评价参考:作品构图饱满,大小图形摆放有条理,作品美观好看)活动拓展:1.校园里还有哪些地方藏着春天 校园外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可以向教师或长辈咨询。2.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意义。作业表述: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册子,每本小册子贴6幅作品。学生完成作品后按要求贴在上面。2.将春天的痕迹用撕纸、拼贴的方式创作成一幅作品。作业评价:课时活动评价描述:展现对校园各角落的熟悉程度及描述春天气息的能力,能用撕纸、拼贴等方式创作表现校园春天气息的作品。展现对小草生长意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及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板书设计
2.校园的春天
作业布置
将春天的痕迹用撕纸、拼贴的方式创作成一幅作品。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