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青春之光
国学名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
学习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瓢泼( ) 拍摄( ) 心急如焚( )
静谧( ) 熟络( ) 辗转难眠( )
毛坯( ) 淋漓( ) 围追堵截( )
心扉( ) 噩耗( ) 青山含黛( )
铆足( ) 蓄水( ) 风雪载途( )
1. pō shè fén mì luò zhǎn pī lí jié fēi è dàn mǎo xù zà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你懂得敞开心扉,拥抱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心动时刻,你就能坦然迎接一切,拥有整个世界。
B.让关怀化作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你,让问候化作一条真挚的短信,送去我诚挚的祝愿。
C. 春天,我会送你一个笑脸,让你辗转难眠,春天,我会送你一些小诗,让你浮想联翩。
D. 当地别有用心地围绕雪山、稻田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激活乡村经济。
2.D。解析:“别有用心”指言论、行动另有企图,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B. 宋瓷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其复合型功能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C. 黄文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节约,但每当村里的群众有困难需要她在经济上援助时,她又非常大方。
D. 中学生只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意识。
3.C。解析:A.语序不当,“研究、整理、搜集”应改为“搜集、整理、研究”;B.词义重复,可删掉“目前的”;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只要”可改为“只有”。
4.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4.C。解析:A.说话太生硬。B.寒舍是称自己的家。D.不耻下问用错了。注意身份。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里,“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招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5.D。解析:本题考查语序排列的能力。本段文字围绕第④句“人无信不立”的观点展开论述,④句应放在首位,②①句紧承④句从“传统”和“现今”两个方面具体阐述;③句“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⑤句“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是对如何做的总结。正确的语序为:④②①③⑤。
合作探究
6.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6.文章从5年前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回顾了黄文秀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
7.本文有三个小标题构成全文,这些小标题有何特点?
7.这里用人物的语言做三个小标题,“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我心中的长征”引用的是黄文秀的语言,从中可以看出黄文秀的品质,“仿佛她还在一样”引用了村民的一句话,表现了人们对她的怀念。
8.“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这部分中描写黄文秀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8.描写黄文秀的外貌,看起来文文弱弱的样子,为后文写黄文秀不怕困难,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村民致富做铺垫,更能表现黄文秀的优秀品质。
9.黄文秀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
9.村民们不相信她;黄文秀向老支书请教,多次往屯里跑,主动帮助村民,发展砂糖橘产业等。
10.文章以什么为中心,融入众多与之相关的事件、信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文章以黄文秀的所行所思为中心,好处是为读者理解黄文秀的精神品质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和深广的背景。
11.文章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请阅读全文,分别找出一处进行品析。
11.示例一: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
品析:正面描写了黄文秀工作内容,表现了她认真细致地工作态度,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示例二: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品析:用周昌战的语言,从侧面烘托了黄文秀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人们对她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12.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线工作者做出了巨大贡献,请联系你身边的实例谈谈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工作者的事迹。
12.答案略,符合题意即可。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红旗渠
时国金
①站在红旗渠坚固的石堤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把它称为“世界奇迹”。
②1959年,十年九旱的林县(现林州市)再次遭遇特大旱灾,从春到秋,没下过一场透雨。年底,林县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这个号召,一经提出就得到热烈响应。一个壮举——“引漳入林”工程诞生了。将漳河水拦腰截流,把河水从山西平顺引上太行山、引进林县。
③元宵佳节,县委书记杨贵和县委全体同志率领由3万多民工组成的修渠大军,冒着寒风,踏着霜冻,开上了太行山,扑到荒无人烟的漳河滩和“引漳入林”工程的各个施工段。
④在寒冷的太行山深处,铁锤声、钢钎声打破了太行山几千年的宁静,坚硬的岩石和血肉之躯开始碰撞。
⑤这战场一摆就是十年。
⑥今天,在老鹰嘴,我仰头注视着那几欲下坠的绝壁悬崖,试图复原出当年建设者之一任羊成和他的除险队凌空除险的场景和心境。难以想象,在这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难以攀援的石壁上悬空作业,需要多强的意志和多大的勇气!
⑦那时,除险队员用绳索捆住腰,手持长杆抓钩,身背铁锤钢钎等工具,将一块块浮石勾撬、掀落下来。因腰部长时间被粗绳捆绑系磨,久而久之,任羊成的腰部形成了厚厚一层老茧,粗糙如老榆树的树皮。一次,任羊成去排除塌方险情,炸药突然爆炸,他一下子被崩裂的烂石埋住,瞬间失去知觉。人们赶紧东找西寻,终于从乱石堆中拽出了血肉模糊的任羊成。
⑧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课堂上,我们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见到了已经九旬高龄的老英雄任羊成。他虽然手抖得厉害,可说起当年的故事,眉宇间依然充溢着一股豪迈之气。他说,人需要有种精神,苦熬没个尽头,苦干才有出路。假如再修红旗渠,他还是要去参加除险队。
⑨历史这样记载着: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历经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终于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⑩一个人靠着责任和情怀、意志和精神,究竟能达到何种人生的高度?在这里,杨贵和他带领的红旗渠建设者们,用行动乃至生命给出了答案。
这种精神,后来被人们提炼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林州人的接续奋斗下,如今的林州俨然已是“银龙舞太行,千里谷米香”。
20世纪80年代,一批在红旗渠建设中锻炼成长的能工巧匠,奔赴各地从事建筑业。他们带向各地的,不仅仅是在修渠战斗中锻造出来的一流建筑技术,还有红旗渠中流淌的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精神。林州人王付银有一支建筑队,专接别人不愿干的苦活难活。在汉十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崔家营汉江特大桥的施工中,王付银的队伍接活后日夜施工,圆满完成任务。
10年前,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的庙荒村还是个贫困村。这里土薄石厚,房屋破旧。2012年,郁林英担任庙荒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她与乡亲们一起,不等不靠,立足村子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里已建成农家院14户,特色院20户,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小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红旗渠的故事并未远去,红旗渠精神始终闪耀着历久弥新的光芒,在林州大地上代代流传……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散文精选》,有删改)
13.本文围绕红旗渠讲述了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20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故事。
②20世纪80年代在红旗渠建设中成长起来的能工巧匠奔赴各地从事建筑业敢打硬仗的故事。
③2012年郁林英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让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的故事。
14.第⑨段划线处的数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这些数字表现了红旗渠修建工期长、工程量大、建设难度大。
②更突出了建设者们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敢打硬仗、无私奉献的精神。
15.本文标题“走进红旗渠”有哪些含义?
答案:①走进红旗渠这个地方;②走进红旗渠的故事;③走进红旗渠的精神。
16.一个人要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人生高度,红旗渠建设者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答案:①有责任心、勇于担当;②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③不怕困难、敢打敢拼、坚持不懈;④有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结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青春之光
国学名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
学习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瓢泼( ) 拍摄( ) 心急如焚( )
静谧( ) 熟络( ) 辗转难眠( )
毛坯( ) 淋漓( ) 围追堵截( )
心扉( ) 噩耗( ) 青山含黛( )
铆足( ) 蓄水( ) 风雪载途(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你懂得敞开心扉,拥抱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心动时刻,你就能坦然迎接一切,拥有整个世界。
B.让关怀化作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你,让问候化作一条真挚的短信,送去我诚挚的祝愿。
C. 春天,我会送你一个笑脸,让你辗转难眠,春天,我会送你一些小诗,让你浮想联翩。
D. 当地别有用心地围绕雪山、稻田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激活乡村经济。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B. 宋瓷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其复合型功能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C. 黄文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节约,但每当村里的群众有困难需要她在经济上援助时,她又非常大方。
D. 中学生只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意识。
4.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
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里,“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招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合作探究
6.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7.本文有三个小标题构成全文,这些小标题有何特点?
8.“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这部分中描写黄文秀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9.黄文秀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
10.文章以什么为中心,融入众多与之相关的事件、信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文章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请阅读全文,分别找出一处进行品析。
拓展延伸
12.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线工作者做出了巨大贡献,请联系你身边的实例谈谈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工作者的事迹。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红旗渠
时国金
①站在红旗渠坚固的石堤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把它称为“世界奇迹”。
②1959年,十年九旱的林县(现林州市)再次遭遇特大旱灾,从春到秋,没下过一场透雨。年底,林县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这个号召,一经提出就得到热烈响应。一个壮举——“引漳入林”工程诞生了。将漳河水拦腰截流,把河水从山西平顺引上太行山、引进林县。
③元宵佳节,县委书记杨贵和县委全体同志率领由3万多民工组成的修渠大军,冒着寒风,踏着霜冻,开上了太行山,扑到荒无人烟的漳河滩和“引漳入林”工程的各个施工段。
④在寒冷的太行山深处,铁锤声、钢钎声打破了太行山几千年的宁静,坚硬的岩石和血肉之躯开始碰撞。
⑤这战场一摆就是十年。
⑥今天,在老鹰嘴,我仰头注视着那几欲下坠的绝壁悬崖,试图复原出当年建设者之一任羊成和他的除险队凌空除险的场景和心境。难以想象,在这飞鸟不能驻足、猿猴难以攀援的石壁上悬空作业,需要多强的意志和多大的勇气!
⑦那时,除险队员用绳索捆住腰,手持长杆抓钩,身背铁锤钢钎等工具,将一块块浮石勾撬、掀落下来。因腰部长时间被粗绳捆绑系磨,久而久之,任羊成的腰部形成了厚厚一层老茧,粗糙如老榆树的树皮。一次,任羊成去排除塌方险情,炸药突然爆炸,他一下子被崩裂的烂石埋住,瞬间失去知觉。人们赶紧东找西寻,终于从乱石堆中拽出了血肉模糊的任羊成。
⑧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课堂上,我们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见到了已经九旬高龄的老英雄任羊成。他虽然手抖得厉害,可说起当年的故事,眉宇间依然充溢着一股豪迈之气。他说,人需要有种精神,苦熬没个尽头,苦干才有出路。假如再修红旗渠,他还是要去参加除险队。
⑨历史这样记载着: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历经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终于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⑩一个人靠着责任和情怀、意志和精神,究竟能达到何种人生的高度?在这里,杨贵和他带领的红旗渠建设者们,用行动乃至生命给出了答案。
这种精神,后来被人们提炼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林州人的接续奋斗下,如今的林州俨然已是“银龙舞太行,千里谷米香”。
20世纪80年代,一批在红旗渠建设中锻炼成长的能工巧匠,奔赴各地从事建筑业。他们带向各地的,不仅仅是在修渠战斗中锻造出来的一流建筑技术,还有红旗渠中流淌的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精神。林州人王付银有一支建筑队,专接别人不愿干的苦活难活。在汉十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崔家营汉江特大桥的施工中,王付银的队伍接活后日夜施工,圆满完成任务。
10年前,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的庙荒村还是个贫困村。这里土薄石厚,房屋破旧。2012年,郁林英担任庙荒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她与乡亲们一起,不等不靠,立足村子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里已建成农家院14户,特色院20户,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小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红旗渠的故事并未远去,红旗渠精神始终闪耀着历久弥新的光芒,在林州大地上代代流传……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散文精选》,有删改)
13.本文围绕红旗渠讲述了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14.第⑨段划线处的数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15.本文标题“走进红旗渠”有哪些含义?
16.一个人要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人生高度,红旗渠建设者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青春之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配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同学们,千千万万怀抱着同样理想与信念的年轻人,正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奔跑在青春的赛道上,他们用青春追随光、成为光、发出光,从乡村到城市,从田园到工厂,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刻印着青年的奉献。黄文秀同志就是一位让青春熠熠闪光的优秀青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之光》,了解一下黄文秀的感人事迹。
1.掌握生字词
(1)注意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和字形。
瓢泼(pō) 拍摄(shè) 心急如焚(fén)
静谧(mì) 熟络(luò) 辗转难眠(zhǎn)
毛坯(pī) 淋漓(lí) 围追堵截(jié)
心扉(fēi) 噩耗(è) 青山含黛(dài)
铆足(mǎo) 蓄水(xù) 风雪载途(zài)
(2)解释下列词语。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坐立不安: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围追堵截: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围剿消灭。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攻坚克难:意思是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的困难。
五雷轰顶: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泪如泉涌: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2.作者简介
祝红蕾,女,曾用笔名苏小蝉。山东临朐县人。15岁开始发表散文、小说,在《散文》《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散文随笔六十余万字。先后获得“新锐青年文学作品奖”小说类一等奖、万松浦·《佛山文艺》新人小说奖、最具潜力青年作家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
3.背景解读
带着无限的敬意与追忆,2023年,祝红蕾踏上了乐业县百坭村这片黄文秀曾经奋斗过的热土。通过寻访“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的周昌战,语重心长的老支书,看见黄文秀就“绕道走”的班统茂,还有许多获得帮助的村民,“不肯离去”的孩子们,祝红蕾心中黄文秀的形象和故事,仿佛在骨干上长出了血肉,越来越具象化。这份触动,化成娟娟文字,勾勒出她心中那个可爱的“文秀姑娘”,和文秀用生命走出来的“长征路”。
4.知识链接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女,壮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本科就读于山西省长治学院。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追授黄文秀“七一勋章”。
5.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交流点拨]文章从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回顾了黄文秀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
(2)文章体现了黄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的精神
[交流点拨]体现了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现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
(一)深层探究
1.本文有三个小标题构成全文,这些小标题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这里用人物的语言做三个小标题,“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我心中的长征”引用的是黄文秀的语言,从中可以看出黄文秀的品质,“仿佛她还在一样”引用了村民的一句话,表现了人们对她的怀念。
2.“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这部分中描写黄文秀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描写黄文秀的外貌,看起来文文弱弱的样子,为后文写黄文秀不怕困难,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村民致富做铺垫,更能表现黄文秀的优秀品质。
3.黄文秀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她是怎样克服的
[交流点拨]村民们不相信她,黄文秀向老支书请教,多次往屯里跑,主动帮助村民,发展砂糖橘产业等。
4.当黄文秀站在班统茂面前时,这个壮家汉子为什么“认栽”了
[交流点拨]班统茂被黄文秀的执着、诚挚所感动,她三次到班统茂家做工作。
5.阅读“仿佛她还在一样”部分,着重读读这部分中村民们的语言,说说村民们的语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村民们的语言表达了对黄文秀的无限感激和深切怀念之情。
(二)写作思路
1.本文在记叙黄文秀的事迹时,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 试进行分析。
[交流点拨]从全文看,倒叙与顺序相结合。课文开头,从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此处运用倒叙。而正文部分回顾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这一部分,运用了顺序。
2.文章以什么为中心,融入众多与之相关的事件、信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文章以黄文秀的所行所思为中心,好处是为读者理解黄文秀的精神品质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和深广的背景。
(三)品析语言
1.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请找出来并加以品析。
[交流点拨]
示例一: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
品析:此句描写了静谧的环境和黄文秀的心情,表现了黄文秀初来乍到,遇到困难后孤独无助的心理。
示例二: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
品析:大娘拿鸡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们对黄文秀的肯定、疼爱和感激之情。
2.文章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请阅读全文,分别找出一处进行品析。
[交流点拨]
示例:(1)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
品析:正面描写了黄文秀工作内容,表现了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让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示例:(2)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品析:用周昌战的语言,从侧面烘托了黄文秀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人们对她的赞美之情。
同学们,黄文秀的事迹是活生生的教材,我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发奋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和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线工作者做出了巨大贡献,请联系你身边的实例谈谈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工作者的事迹。学生各抒己见。
黄文秀是新时代的楷模,她的事迹被编入义务教育教科书,旨在引导学生向黄文秀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前行。那么,对黄文秀的事迹,她的性格特点,还要进一步分析。黄文秀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精神一直在,她的青春之光一直照耀着我们脚下这片土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17.青春之光
学习目标
思维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学习倒叙与顺序相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写作方法。
文化自信: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
课程导入
同学们,千千万万怀抱着同样理想与信念的年轻人,正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奔跑在青春的赛道上,他们用青春追随光、成为光、发出光,从乡村到城市,从田园到工厂,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刻印着青年的奉献。黄文秀同志就是一位让青春熠熠闪光的优秀青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之光》,了解一下是黄文秀的感人事迹。
走近作者
祝红蕾,女,曾用笔名苏小蝉。山东临朐县人。15岁开始发表散文、小说,在《散文》《散文百家》等刊物发表散文随笔六十余万字。先后获得“新锐青年文学作品奖”小说类一等奖、万松浦·《佛山文艺》新人小说奖、最具潜力青年作家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
背景解读
带着无限的敬意与追忆,2023年,祝红蕾踏上了乐业县百坭村这片黄文秀曾经奋斗过的热土。通过寻访“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的周昌战,语重心长的老支书,看见黄文秀就“绕道走”的班统茂,还有许多获得帮助的村民,“不肯离去”的孩子们,祝红蕾心中黄文秀的形象和故事,仿佛在骨干上长出了血肉,越来越具象化。这份触动,化成娟娟文字,勾勒出她心中那个可爱的“文秀姑娘”,和文秀用生命走出来的“长征路”。
知识链接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女,壮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本科就读于山西省长治学院。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追授黄文秀“七一勋章”。
音形识记
瓢泼 拍摄 心急如焚 静谧 熟络
辗转难眠 毛坯 淋漓 围追堵截 心扉
噩耗 青山含黛 铆足 蓄水 风雪载途
(pō)
(shè)
(fén)
(mì)
(luò)
(zhǎn)
(pī)
(lí)
(jié)
(fēi)
(è)
(dài)
(mǎo)
(xù)
(zài)
词语积累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坐立不安: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围追堵截: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围剿消灭。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攻坚克难:意思是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层层的困难。
五雷轰顶: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泪如泉涌: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文章从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回顾了黄文秀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将百坭村变成脱贫攻坚的热土,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的奋斗历程。
2.文章体现了黄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样的精神?
体现了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表现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青年党员风采。
深层探究
1.本文有三个小标题构成全文,这些小标题有何特点?
这里用人物的语言做三个小标题,“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我心中的长征”引用的是黄文秀的语言,从中可以看出黄文秀的品质,“仿佛她还在一样”引用了村民的一句话,表现了人们对她的怀念。
2.“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这部分中描写黄文秀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描写黄文秀的外貌,看起来文文弱弱的样子,为后文写黄文秀不怕困难,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村民致富做铺垫,更能表现黄文秀的优秀品质。
深层探究
5.阅读“仿佛她还在一样”部分,着重读读这部分中村民们的语言,说说村民们的语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村民们不相信她,黄文秀向老支书请教,多次往屯里跑,主动帮助村民,发展砂糖橘产业等。
4.当黄文秀站在班统茂面前时,这个壮家汉子为什么“认栽”了?
班统茂被黄文秀的执着、诚挚所感动,她三次到班统茂家做工作。
3.黄文秀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
村民们的语言表达了对黄文秀的无限感激和深切怀念之情。
写作思路
1.本文在记叙黄文秀的事迹时,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试进行分析。
从全文看,倒叙与顺序相结合。课文开头,从黄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牺牲现场追忆,此处运用倒叙。而正文部分回顾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这一部分,运用了顺序。
2.文章以什么为中心,融入众多与之相关的事件、信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以黄文秀的所行所思为中心,好处是为读者理解黄文秀的精神品质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和深广的背景。
品析语言
1.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请找出来并加以品析。
示例一: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
品析:此句描写了静谧的环境和黄文秀的心情,表现了黄文秀初来乍到,遇到困难后孤独无助的心理。
示例二: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
品析:大娘拿鸡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们对黄文秀的肯定、疼爱和感激之情。
品析语言
2.文章还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请阅读全文,分别找出一处进行品析。
示例:(1)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
品析:正面描写了黄文秀工作内容,表现了她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让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示例:(2)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品析:用周昌战的语言,从侧面烘托了黄文秀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人们对她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同学们,黄文秀的事迹是活生生的教材,我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发奋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和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拓展延伸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线工作者做出了巨大贡献,请联系你身边的实例谈谈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工作者的事迹。学生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