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二 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复习二 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7 12:36:19

文档简介

专项复习二 实验探究题专练
1..某生物小组以大豆种子为材料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结果整理见下表(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且相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装置标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种子数/粒 发芽率/%
温度/ 湿度 光照
甲 A 25 干燥 无光 5 0
B 25 潮湿 无光 5 100
C 25 浸水 无光 5 0
乙 D 25 潮湿 有光 100 97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1) 甲组设计的实验与乙组相比,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组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C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
(4) 装置D、中均有几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5) 农业生产上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大豆种子播种,因为这样的种子____内储存着更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大豆种子正常萌发。
2..选取相同的三段枝条,插入滴有稀释红墨水的三个相同瓶子中,然后将A、C装置放到阳光下,B装置放到低温的阴暗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当看到A装置中的枝条叶脉微红后,将A、B、C装置中的三段枝条进行纵切。请回答:
(1) 在瓶中滴红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装置中的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主要目的是增强枝条的________。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3) 通过观察红墨水在三段枝条上移动的速度不同,进一步证实了____作用能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 A组和C组对比,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组和B组对比,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培养好的天竺葵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原有的____。
(2) 将天竺葵光照几个小时后,取下叶片A和B,并做如下的处理:首先进行脱色,即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如图二)。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____分别检验A、B两叶片,结果发现______(填“A”或“B”)叶片变蓝。
(3)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4) 此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水,它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的。
4..下面是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三套实验装置,甲装置瓶中是萌发的种子;乙装置和丙装置中A瓶内都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内都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释放出了__________。
(2) 乙装置中A瓶内的温度计示数升高,B瓶内的温度计示数不变,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出了____。
(3) 丙装置中A瓶中燃烧的蜡烛立刻熄灭,B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说明A瓶中____被萌发的种子消耗了。
5..小李同学阅读时看到“维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且维生素C浓度越高,褪色现象越明显。”于是他想探究不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低,进行了如下实验:
A.配制一定浓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
B.取3支洁净试管,编号①②③,分别加入加碘的淀粉溶液。
C.将草莓和西瓜分别榨成汁。
D.①号试管加入蒸馏水,②号试管加入草莓汁,③号试管加入西瓜汁。
E.30分钟后,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 加碘后的淀粉溶液呈__色。
(2) ①号试管内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3) 30分钟后,②号试管内溶液颜色比③号浅,由此说明____(填“草莓”或“西瓜”)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
(4) 若将果汁加热后做此实验,会发现加碘的淀粉溶液不变色,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患________,因此我们要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6..馒头是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馒头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和吸收,最终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在探究“消化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实验中,小林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试管 处理方法 滴加碘液检验
甲 2克馒头屑毫升唾液 不变蓝
乙 2克馒头屑?清水 变蓝
丙 2克馒头屑毫升胃液 变蓝
请回答:
(1) 将3支试管都放入温水中保温5分钟,模拟的是____________。
(2) 乙试管中应加入____毫升清水,这是为了控制____变量。甲和乙两支试管对照,说明____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 丙和甲两支试管对照,说明胃液对淀粉____(填“有”或“没有”)消化作用。
(4) 如果要进一步探究小肠中的消化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丁试管,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除了2克馒头屑外,还应加2毫升__________________,碘液检验的预期结果是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5) 馒头最终被小肠中的____、____(均填消化液名称)彻底分解成___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在购买食品回家后,有时会出现因保存时间过长而发生腐败变质的现象。为探究腐败变质的食物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挑选同种生理状况相同的80只小鼠,并随机均分成4组;
第二步:按照下表的处理方式进行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连续喂养20天,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式(每天) 腹泻的小鼠数量
甲 ____ 0只
乙 灌服变质牛奶50毫升、新鲜牛奶50毫升 6只
丙 灌服变质牛奶75毫升、新鲜牛奶25毫升 12只
丁 灌服变质牛奶100毫升 18只
(1) 甲组的处理方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 每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牛奶中含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多种物质。实验结果显示腐败变质的牛奶导致小鼠腹泻,胃液含有能初步分解牛奶中蛋白质的________酶,灌服变质食品引起肠道菌群失衡,会影响小肠的____________功能,进而影响小鼠的健康。
(4) 根据实验结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当食品发生变质后我们应该怎么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时,在“呼吸处”做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动作。吸气时,用夹子夹紧______(填“A”或“B”,下同)管的橡皮管;呼气时,用夹子夹紧______管的橡皮管。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2) 进行多次吸气和呼气后,______(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了。分析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体完成吸气与呼气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____(填“收缩”或“舒张”),胸廓扩大,气体进入肺;反之则为呼气。
9.. 图一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纱布上滴加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等小鱼安静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通常情况下,使用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 图二可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血管,是____(填“动脉”或“静脉”,下同),是____。血管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10..为探究排石颗粒(一种中成药)能否改善草酸钙结石对肾脏的损伤,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选取50只月龄、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小白鼠,随机分成五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前处理 实验处理(连续4周) 结石情况
A组 不灌喂造石液 灌喂等量生理盐水 -
B组 灌喂造石液,使小白鼠产生肾结石 灌喂等量生理盐水
C组 灌喂等量低剂量排石颗粒
D组 灌喂等量中剂量排石颗粒
组 灌喂等量高剂量排石颗粒
(注:“-”表示无结石;“”表示有结石,数量越多,代表结石量越多。)
(1)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控制变量,同学们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 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坚持科学饮食,守护肾脏健康!为预防草酸钙结石,生活中人们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专项复习二 实验探究题专练
1.(1) 种子数量太少,偶然性较大
(2) 光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3) 空气
(4) 胚已死亡(或种子处于休眠期;胚不完整等)
(5) 子叶
2.(1) 便于观察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情况
(2) C
(3) 蒸腾
(4) 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失水分的
(5) 光照和温度影响蒸腾作用
3.(1) 淀粉
(2) 碘液; A
(3) 有无二氧化碳
(4)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导管
4.(1) 二氧化碳
(2) 热量
(3) 氧气
5.(1) 蓝
(2) 形成对照
(3) 草莓
(4) 高温会破坏维生素C
(5) 坏血病
6.(1) 口腔的温度
(2) 2; 单一; 唾液
(3) 没有
(4) 小肠中的消化液; 不变蓝
(5) 肠液; 胰液; 葡萄糖
7.(1) 灌服新鲜牛奶100毫升; 作对照
(2)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 胃蛋白; 消化和吸收
(4) 不食用变质的食品(合理即可)
8.(1) B; A; 作对照
(2) 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3) 呼吸运动; 收缩
9.(1) 清水; 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 低
(3) 动脉; 静脉; 红细胞单行通过
10.(1) 排石颗粒的剂量; 灌喂等量的排石颗粒或者生理盐水(或所选小鼠月龄、体重、性别等均相同)
(2) 灌喂排石颗粒剂量越高,结石越少
(3) 减少草酸的摄入量(或增加饮水量和运动量;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或钙剂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