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6 13: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填空题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日暮汉宫传蜡烛, ”描绘了寒食节的特殊景象。
(2)《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感慨。
(3)《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 ”表现了牛郎织女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会的悲情。
2.选择题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迢迢”的意思是( )
A. 高远的样子 B. 长长的样子 C. 悠悠的样子
(2)下列诗句中,与《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所描绘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对《十五夜望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宁静与美好。
B.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C. 诗中“冷露无声湿桂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二、课内古诗阅读鉴赏
(一)阅读《寒食》,完成3-5题。
3. 诗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对《寒食》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寒食节长安城春意盎然的景象。
B. “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御柳”指的是宫廷中的柳树。
C. 诗中“日暮汉宫传蜡烛”暗示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寒食节热闹场景的喜爱之情。
5.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6-8题。
6.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迢迢”“皎皎”“纤纤”等,请分析这些叠词的作用。
7. 下列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借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分离的无奈。
B.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绘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情画面。
C. 诗中“泣涕零如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织女的悲伤。
D.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8. 诗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9-11题。
9.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0. 对《十五夜望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宁静与美好。
B.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C. 诗中“冷露无声湿桂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课外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14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2. 简答题这首诗的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B. “戍鼓断人行”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
C. 诗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担忧。
D. 这首诗的颈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怒。
14. 这首诗与《十五夜望月》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情感表达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实践作业
15.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为其配上一幅画,并在画上写上诗的题目和作者。
16.结合《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1)唐;韩翃;“轻烟散入五侯家”(2)唐;王建;“不知秋思落谁家”(3)“脉脉不得语”
2.(1)A (2)A (3)C
二、课内古诗阅读鉴赏
3.傍晚时分,皇宫里传来点燃蜡烛的命令,轻烟袅袅,散入贵族豪门的家中。
4.D
5.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寒食节长安城春意盎然的景象,而“日暮汉宫传蜡烛”则暗示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通过对比,突出了寒食节的特殊性。
6.这些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同时使描绘的景象更加生动形象。如“迢迢”写出了牵牛星的高远,“皎皎”写出了织女星的明亮,“纤纤”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柔美。
7.D
8.这句诗表达了牛郎织女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会的无奈与悲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相思却不能相守的悲情。
9.中秋月夜,庭院里洒满了清冷的月光,树上的乌鸦栖息着,无声的露水打湿了桂花。
10.C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不知秋思落谁家”暗示了自己
三、课外古诗阅读鉴赏
12.这首诗的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13.D
14.《月夜忆舍弟》:诗人杜甫在战乱中思念分散的弟弟,诗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无奈、对亲人安危的担忧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十五夜望月》:诗人在中秋月夜思念远方的亲人,诗中更多地表现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四、实践作业(共15分)
15.略
16.示例: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内涵。《寒食》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通过“春城无处不飞花”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春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的禁火习俗。《迢迢牵牛星》则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分离的无奈,体现了七夕节的浪漫与悲情。《十五夜望月》则描绘了中秋月夜的宁静与美好,通过“不知秋思落谁家”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氛围,还传递了亲情、爱情等深刻的情感。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和情感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