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2025中考专题复习二十七:质量与密度
一、选择题
1.用一架托盘天平测量一块铜块的质量,方法正确时测量出来的质量为ml,而另一个同学在托盘天平未调节平衡时(指针偏在分度盘左边)就去测量,测得物体的质量为m2,则m1与m2的关系是( )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2.小嵊为了配制1千克生理盐水,需要称取9克食盐。在向左盘添加食盐时,若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继续添加食盐 D.取出部分食盐
3.在实验课上,小北同学在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首先观察到天平的最小砝码为5克接下来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即开始调节平衡螺母,将天平调平衡后,将某物体放入左盘,再在右盘加上20克砝码,正好使天平达到平衡。读得天平的示数为20.2克,则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20克 B.20.2克 C.20.4克 D.19.8克
4.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时,操作步骤如下:①把盐水到入空烧杯中,测出总质量;②调节天平平衡;③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④算出杯中盐水质量。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5.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其中10克用砝码,0.2克用游码。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取10克砝码放在右盘纸上;②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置两张相同的纸,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③在左盘纸上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6.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此次随着航天员一同返回的还有部分实验样品,其中就包括国际首次开展的多能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向造血干细胞转变研究的细胞样品,实现了人类干细胞“太空造血”。根据信息回答,随航天员一同返回的宇航服质量(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7.某同学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g cm﹣3) 物质 密度/(g cm﹣3)
蜂蜜 1.4 冰 0.9
酒精 0.8 铝 2.7
水银 13.6 铜 8.9
A.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B.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
C.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
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铝的质量比铜小
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题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且ρ甲<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乙>ρ丙>ρ水且ρ甲<ρ水
D.ρ丙<ρ乙<ρ甲且ρ乙=ρ水
9.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则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10.我国自行研制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指的是( )
A.密度小 B.硬度小 C.体积小 D.质量
11.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12.以下是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改进的步骤是( )
①用量筒测量盐水体积 ②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 ③将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
④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⑤计算密度
A.① B.② C.③ D.④
13.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烧杯的质量为40g
B.量筒中酸奶的质量为112.4g
C.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cm3
D.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的密度偏大
1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g
C.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 kg/m3
15.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物质种类不变,其密度一定不改变
C.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D.密度与物质质量或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二、填空题
16.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
(1)在测量前,若指针静止在如乙图所示位置,则应 。
(2)据丙图可知:此不规则铁块的质量为 。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已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17.小星取了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 g。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石块的密度为 kg/m3。
18.长沙臭豆腐以其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而全国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测得一块臭豆腐质量约为10g,体积约8cm3,则其密度为 g/cm3。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19.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2月5日,国内油价年内首次大幅下调,其中汽油每吨下调420元。已知某小车油箱容积为56升,汽油密度0.8×103kg/m3。请你回答:
(1)汽油密度0.8×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 。
(2)车主给该小车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 元。(保留一位小数)
三、解答题
20.国庆小科去外婆家玩,外婆买了一大包他喜欢吃的食品,其中有一包压缩饼干,小科看见外包装袋上有一个标签,如图所示:
品名:压缩饼干配料表:精面粉、白砂糖、食用植物油、鸡蛋、葡萄糖、绿豆等。卫生许可证:(浙)卫食证字(2006)第330701100008产品标准:QB/T1443净含量:75克保持期:12个月生产日期:2006年5月12日
(1)标签中的“净含量”指的是物质的 ;
(2)小科将这包饼干带到学校,在实验室碰到了小明,一起用天平进行了检验。
①如图是天平的结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结构②的名称: ;
②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若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填“左”或“右”);
③然后 盘放饼干,另一个盘内放有50克、10克的砝码各1个,5克砝码2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天平再次平衡。该饼干的实际质量为 , (填“符合”或“不符合”),标签说明;
④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砝码粘了一块泥,称量的结果会偏 (填“大”或“小”)。
(3)小明要完成称量10.2g食盐的任务,10g以上用砝码,1g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g砝码放在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g处。其合理顺序是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
21.穿梭古今,纺织纤维的世界总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我国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也总是第一个感受到这种变化:
材料一:如图,“素纱禅衣”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质量只有49克左右,可以说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
材料二:“气凝胶防寒服”是现代新型功能性服装纤维研发的产物之一,其面料气凝胶纤维具有超高的保温性、吸湿性和透气性。早在2018年就有研发公司推出的某款气凝胶防寒服,面料每平方厘米质量仅有6mg,厚度仅0.5mm,就可轻松驾驭0℃的户外低温环境,可谓“轻若鸿毛、薄如蝉翼、暖若晗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件“素纱禅衣”的质量相当于日常生活中 的质量。
A.一支2B铅笔 B.一个鸡蛋 C.一只大公鸡
(2)考古学家们借助精密仪器测量“素纱禅衣”每平方米纱料的质量1.54g,相较于材料二中的某款气凝胶纤维面料,其单位面积的质量更 (选填“大”或“小”)。
(3)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想到了一种测量衣服面积的方法:将衣服完全展开后,将单层衣服面料的轮廓描画在厚度均匀的硬纸板上,沿轮廓剪下硬纸板后用电子秤测得“硬纸板衣模”质量为M千克:再在该块硬纸板上剪下0.1米×0.1米的一小块正方形放置在电子秤上,测得其质量为m千克,这样就可以估测衣服的面积为 平方米(用M、m表示)。
(4)气凝胶纤维面料的保温性、吸湿性和透气性均属于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5)请计算材料二中该款防寒服的气凝胶纤维面料密度。
22.小科同学在爬山过程中获得一小块的黑色岩石,发现其质地坚硬,表面有较多气孔,如图甲所示。
(1)根据这块岩石的特点,你初步判断它可能属于 。(选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2)小科想进一步测量整块岩石的密度,从而鉴别该岩石的种类。
①小科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实验操作顺序和测量结果如图乙、丙、丁所示,则该岩石的密度大小为 g/cm3。
②小明同学认为小科同学的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原因是 。
(3)查阅资料后,小科了解到该岩石通过熔融、浇注等工序,可以制成铸石。铸石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3.我县某校开展了“走进永安溪,寻觅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小科等同学对永安溪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他们捡到了一块漂亮的石头,于是对这块石头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测量过程如图。
(1)如图甲所示,小科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 。
(2)经改正后调节天平平衡,测得石块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则其质量为 g。
(3)小科发现石块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他进行了如图丙的操作,由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该石块的密度为 g/cm3。
(4)其他同学提认为图丙方案测得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有偏差,请判断偏大还是偏小并说明原因 。
2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家中的器材:电子秤、刻度杯、烧杯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前同学们不明白秤上的“清零”键是什么功能,在查看了说明书后了解到,不管秤上是否放有物体,只要按下“清零”键,其示数就会变成0,之后再往秤上添加物品时,电子屏上只显示所添加物品的质量。
则出空烧杯倒入250ml牛奶测出烧杯+牛奶倒出50ml牛奶测出烧杯+剩余的质量m1测出总质量m的总质量m1牛奶的总质量m2图甲:第一次测量图乙:第二次测量
(1)第一次测量的过程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牛奶的密度为多少克cm3
(2)经过对第一次实验的分析,实验小组进行了第二次实验,根据图乙中的测量结果,计算250毫升牛奶的质量为多少克
(3)相较于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的优点是: 。
(4)实验小组认为,利用电子秤的“清零”键可以直接读出牛奶的质量,下面的测量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A.往烧杯中倒入牛奶,读出电子秤的示数为m
B.按下电子秤的“清零”键
C.将烧杯放在电子秤上
答案
1.解:由题意可知: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左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左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是左物右码,故称量时,在相同的情况下,向右盘中加入应多一点的砝码既可以使得天平平衡,即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方法正确时测量出来的质量为m1,故m1<m2;
故选:A。
2.解:使用天平进行定量称量时,先添加好砝码并移动好游码,再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由于是定量称量,在天平平衡前只能通过增减药品进行操作,若指针向左偏,则应减少药品。
故选:D。
3.解: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游码固定在某处,游码没有在零刻度位置,根据后面题意可知,游码在0.2g处,等于左盘本来就有的质量为0.2g;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在右盘放入20克砝码后,这时天平正好达到平衡,则物体质量m=20.2g﹣0.2g=20g,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解:使用天平测质量,1、要调节天平平衡;
测量液体的质量需要容器,为此需要2、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3、将待测食盐水倒入空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4、算出食盐水的质量m=m2﹣m1,所以合理的顺序为:②③①④,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测质量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为了减小误差,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置两张相同的纸,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先添加大砝码10g,再移动游码到0.29,再向左盘添加食盐直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故其合理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选:B。
6.解:质量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宇航服随航天员一同返回,航天员穿的宇航服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故选:A。
7.解:A、从图表中可以看到水银(液体)的密度16.3g cm﹣3大于铝(固体)的密度2.7g cm﹣3铜(固体)的密度8.9g cm﹣3等,所以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该选项错误。
B、题中未给出蜂蜜和酒精混合后的密度情况,无法得出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 cm﹣3,该选项错误。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 cm﹣3,该选项正确。
D、根据ρ=虽然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但不知道铝和铜的体积关系,所以无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该选项错误。
故选:C。
8.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由可知ρ甲>ρ乙>ρ丙,
当m乙=10g时,V乙=10cm3,乙的密度
所以ρ甲>ρ水,ρ水>ρ丙,即ρ丙<ρ乙<ρ甲且ρ乙=ρ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解: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质量减小,不会改变食用油的密度。
故选:A。
10.解: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所以“极轻”指的是这种材料的密度小。
故选:A。
11.解: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它们压牢。
故选:D。
12.解:步骤③说将量筒内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量烧杯和盐水的质量,很明显将有一部分盐水留在量筒壁上,不能全部倒入烧杯内,导致了盐水的质量偏小,在体积不变时,由ρ=知测量出盐水的密度偏大,故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改进的步骤是③,故C正确。
故选:C。
13.解:A、天平的分度值是0.2g,空烧杯的质量为20g+20g=40g,正确;
B、天平的分度值是0.2g,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100g+50g+2.4g=152.4g,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所以量筒中酸奶的质量减小了,小于152.4g﹣40g=112.4g,故B错误;
C、量筒分度值为2ml,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mL=100cm3,故C正确;
D、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所以酸奶的体积减小了,根据密度公式,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值就增大了,所以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密度偏大,故D正确。
故选:B。
14.解:A、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80mL,则石块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故A正确;
B、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50g+20g+1.4g=71.4g,故B正确;
C、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故C错误;
D、石块的密度ρ===2.2g/cm3=3.57×103kg/m3,故D正确。
故选:C。
15.解:A、不同物质密度也可能相同,如煤油和酒精,故A错误;
B、物质种类不变,其密度也可能改变,如水和冰,故B错误;
C、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6.解:(1)由图所示,指针偏左,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物体的质量为:m=20g+5g+3.2g=28.2g;
(4)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称量过程中,在右盘加的砝码会偏少,测量结果偏小;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相当于提前在右盘添加了小砝码,在读数时,加上这部分质量,测量结果会偏大;
C、使用严重磨损的砝码,则在右盘所加砝码偏多,读数偏大;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则读数偏大。
由以上分析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28.2g;(3)A。
17.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图甲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图乙中石块的质量m=50g+2g=52g;
图丙中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20mL=20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40mL=40cm3,
则石块的体积:V=V总﹣V水=40cm3﹣20cm3=20cm3,
石块的密度:
ρ===2.6g/cm3=2.6×103kg/m3。
故答案为:(1)左;(2)52;2.6×103。
18.解:臭豆腐的密度:
ρ===1.25g/cm3;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1.25;不变。
19.解:(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密度,汽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汽油的质量是800千克;
(2)该车油箱最多能装汽油:
m=ρV=0.8×103kg/m3×56×10﹣3m3=44.8kg;
(3)1t汽油下调420元,1kg汽油少花=0.42元;
车主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44.8×0.420元=18.8元。
答:(1)每立方米汽油的质量是800千克;
(2)车主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18.8元。
20.解:(1)观察外包装袋上的标签可得,标签中的“净含量”指的是物质的质量;
(2)①观察天平的结构示意图知,图中结构②的名称是平衡螺母;
②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天平平衡;
③由图可知,进行称量时,左盘放待测物体;游码示数为1.4g,所以物体质量m=50g+10g+5g+5g+1.6g=71.6g;
因为标签中标着净含量75g,所以不符合标签说明;
④若砝码下粘了一块泥,即砝码的实际质量比标称质量要大,故用此砝码去称量物体时,天平平衡后,从砝码的标称中读取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小,就会造成读取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小;
(3)测质量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先添加大砝码10g,再移动游码到0.2g,再向左盘添加食盐直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合理顺序是②①④③。
故选:A。
故答案为:(1)质量;(2)①平衡螺母;②右;③左;71.6g;不符合;④小;(3)A。
21.解:(1)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5g,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一只大公鸡的质量约3kg,故一件“素纱禅衣”的质量相当于日常生活中一个鸡蛋的质量。故选B;
(2)气凝胶防寒服,面料每平方厘米质量仅有6mg,即每平方米的质量约:=60g/m2,
考古学家们借助精密仪器测量“素纱禅衣”每平方米纱料的质量1.54g相较于材料二中的某款气凝胶纤维面料,其单位面积的质量更小;
(3)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想到了一种测量衣服面积的方法:将衣服完全展开后,将单层衣服面料的轮廓描画在厚度均匀的硬纸板上,沿轮廓剪下硬纸板后用电子秤测得“硬纸板衣模”质量为M千克:再在该块硬纸板上剪下0.1米×0.1米的一小块正方形放置在电子秤上,测得其质量为m千克,这样就可以估测衣服的面密度ρ面==100mkg/m2,
衣服的面积S===平方米。
(4)气凝胶纤维面料的保温性、吸湿性和透气性均属于物理性质。
(5)面料每平方厘米质量仅有6mg,厚度仅0.5mm,体积V=1cm2×0.5×10﹣1cm=0.05cm3,
面料密度ρ===0.12g/cm3。
故答案为:(1)B;(2)小;(3);(4)物理性质;(5)防寒服的气凝胶纤维面料密度为0.12g/cm3。
22.(1)根据岩石特点和题干“一小块的黑色岩石,发现其质地坚硬,表面有较多气孔”可知是岩浆岩
(2)①如图所示,该岩石质量是24.2g,岩石体积10cm3,则岩石的密度为:=2.42g/cm3;
②因为岩石有气孔,导致体积测量不准,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偏差;
(3)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坚硬耐磨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
(1)岩浆岩;
(2)①2.42g/cm3;
②因为岩石有气孔,导致体积测量不准;
(3)坚硬耐磨。
23.解:(1)根据图甲所示,指针已经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托盘上没有物品,而游码在1.4g位置,因此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是游码没有调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石块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即:m石=100g+50g+20g+5g+3.4g=178.4g;
(3)取出石块,烧杯中水面下降,将量筒中的水补入烧杯,
根据体积关系可知:V水+V石=V水+V补水,
所以,V石=V补水=V1﹣V2=200mL﹣120mL=80mL=80cm3;
则石块的密度为:ρ石===2.23g/cm3;
(4)由实验步骤知,石块质量的测量准确,在利用等效替代法将石块放入烧杯中拿出时,由于石块沾有水,会使石块的体积测量值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故答案为:(1)游码没有调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2)178.4;(3)2.23;(4)石块沾水造成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24.(1)第一次测得牛奶的质量为:;
则第一次测得牛奶的密度为:;
第二次牛奶的密度为:;
则毫升牛奶的质量为:“;
第一次实验中,袋中的牛奶不可能全部倒出,致使测量的牛奶质量小于实际值;相较于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的优点是:减少了由于袋中的牛奶不可能全部倒出造成的测量牛奶质量的误差;
实验时,先将烧杯放在电子秤上,进行“清零”,往烧杯中倒入牛奶,就可以直接测量出牛奶的质量,所以,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答:(1)第一次测得牛奶的密度为;
根据图乙中的测量结果,计算毫升牛奶的质量为;
减少了由于袋中的牛奶不可能全部倒出造成的测量牛奶质量的误差;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