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6 10: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卷)
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
1.(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重点塑造了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这两种过人的品行。
B.作者以《驿路梨花》为标题,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贴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C.《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梁启超是现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章开头连用四个反问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自己的观点一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D.《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1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拨开横陈的枝丫,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梨树林,去亲近梨花。
②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
③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
④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⑤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A.①③②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②④⑤
能力提升全练
3.(1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1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1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填空题(共2题;共19分)
6.(11分)折损   折本   菌子    细菌   
huì   人不倦 阴晦    竹 miè   蔑视   
晶莹    流萤   荧幕   
7.(8分)甘之如 yí   心安 lǐ   得 铁锹    案牍   
崇山峻岭    穿梭    跌dàng   起伏 穷凶极恶   
三、积累与运用(共2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____)又别(____)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费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tà 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竞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kǎi 系之了。
8.(4分)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累赘(   ) 别扭(   ) 拖tà(   )感kǎi(   )
9.(4分)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   和   ,正确的写法分别是   和   。
四、默写(共1题;共4分)
10.(4分)诗文默写。
(1)(1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1分)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2分)《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4分)
11.(2分)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的理由(不超过50字)。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12.(2分)为办好此次活动,校团委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两个。
①“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演讲比赛;②“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书法比赛
六、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4分)
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后,七年级(2)班开展关于“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3.(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
  材料一 莲分为三大栽培类型:花莲、子莲和藕莲。莲的结构分为根、茎、叶、花、果实。
材料二 莲浑身是宝,不仅有食用价值,如制作成冰糖莲子、荷叶粥、排骨藕片汤等,还有药用价值,可清热、凉血、散瘀、清心等。
14.(2分)小亮搜集了下列诗句,其中不是描写莲花的一项是(  )
A.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B.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C.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D.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七、诗歌鉴赏(共2题;共4分)
小组准备在学雷锋日朗诵下面诗歌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六十年了,雷锋
你还是那样年轻
伟人的题词还是那样鲜红
如今的中国
人人都在续写着《雷锋日记》
处处都有雷锋的身影
15.(2分)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伟 人 的 题 词 还 是 那 样 鲜 红
16.(2分)朗读诗中画线句子,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八、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12分)
【偶像·光辉】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各题。
【甲】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①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释】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乙】
网师园记(节选)
达桂
佳节也,胜游也,良会也,茫茫尘网中,恒苦不能自适,况得而兼之邪 丁未嘉平①,余始来此园,池馆已荒,以芟②以葺,乃复旧规。然每当花晨月夕,无故知往还,辄悄焉③寡欢。
越明年七月中元④,余友雪楼⑤来访,余为投辖⑥。雪楼与余为患难交,生年同、志趣同、宦游之地同、退居之迟早又同。于是执酒相慰劳,滔酣论今古。时宵深烛灺⑦,往往说前事以为乐,或循池走,倚石而歌,与泉声相唱和也。
夫人生行乐,不过须史间耳,今宾主雍雍,当风清月满之时,相与回旋台榭间,所谓佳节、胜游、良会者,不皆欣如所遇⑧邪
【注释】①丁未嘉平:清光绪三十三年腊月。②芟(shān):铲除杂草。③悄焉:忧愁的样子。④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⑤雪楼:程德全(1860年-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清末民初政治人物。⑥投辖:殷勤留客。⑦烛灺(xiè):(灯烛)熄灭。⑧欣如所遇:因同时遇到而感到高兴。
17.(2分)阅读【甲】诗,你联想到了《陋室铭》中的哪两个句子 请说说理由。
18.(2分)阅读【甲】诗,你认为窦员外是个怎样的人 并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19.(2分)给【乙】文中“今宾主雍雍”中的“雍雍”二字选择合适的义项,并结合文意写出理由。
A. 鸟和鸣声
B. 和洽貌:和乐貌
C. 从容大方
20.(3分)网师园,是达桂的理想家园。在园中他生活是什么样的 请结合【乙】文分析。
21.(3分)你认为达桂会把刘禹锡作为自己的偶像吗 请结合【甲】【乙】两文和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九、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22.(60分)【写作情境与要求】
学完课文《最苦与最乐》后,708 班将就“学习中是苦多还是乐多”的话题举行一次辩论会。正方观点是“学中之乐多于苦”,反方观点是“学中之苦多于乐”。有意思的是,双方都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作为支撑其观点的理由。请你分别从正、反两方的立场阐述这句话,使之更好地在辩论中发挥作用,100字左右。
正方观点:学中之乐多于苦。理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反方观点:学中之苦多于乐。理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写法指导】
俗话说得好,打蛇要打在七寸,就是说只有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在辩论时,也是如此,要看清对方的观点,抓住对方观点中的要害问题,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写作稿纸】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开头使用了四个设问句。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答案】A
【解析】这段话写的是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雨中梨花的情景,“去亲近梨花”“越往深处”“不忍去触摸”表明了观察的顺序。第①句“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交代行踪,为首句;第③句描写梨花的整体美,因此紧接第①句;第②句“越往深处”交代作者行踪的变化;第⑤句和第④句具体写雨中观梨花的所见、所感。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3.【答案】B
【解析】A项应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项应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项应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4.【答案】A
【解析】A.划分有误;这句话意思是:(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可”与“不可”是转折关系, 所以正确划分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
5.【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 有误,正确的语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6.【答案】zhé;shé;jùn;jūn;诲;huì;miè;miè;yíng;yíng;yíng
【解析】折损 zhé sǔn 损失。
折本 shé běn 赔本
菌子 jùn zi 蕈
细菌 xì jūn 原核生物的一大类,形状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弧形、线形等,一般都通过分裂繁殖。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着重大作用。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利;有的细菌能使人类、牲畜等发生疾病。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耐心教人,不知疲倦。形容不厌其炳地对人进行开导教育。
阴晦 yīn huì 形容阴沉;昏暗。
竹篾 zhú miè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蔑视 miè shì 轻视;小看。
晶莹 jīng yíng 形容光亮而透明。
流萤 liú yíng 指飞行不定的萤火虫。
荧幕 yíng mù 荧屏。
故答案为:zhé、shé、jùn、jūn、诲、huì、miè、miè、yíng、yíng、yíng
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7.【答案】饴;理;qiāo;dú;jùn;suō;宕;è
【解析】①甘之如 yí:正确的汉字是“饴”。“甘之如饴”意味着即使面对困难或苦涩的事情,也能甘之如糖,表示一种乐观的态度或坚强的意志。②心安 lǐ得:正确的汉字是“理”。这个词组“心安理得”用来形容心安理得、无愧于心,通常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情或遵循了道德原则而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③铁锹:这个词语的正确拼音为“qiāo”。铁锹是一种用于挖掘或铲土的工具,通常由铁制成,有一个宽而平的头部和一个长柄。④案牍:这个词语的正确拼音为“dú”。案牍指的是办公桌上的文件或文书工作,通常用来形容繁重的文书工作或繁琐的行政事务。⑤崇山峻岭:这里的“峻”字的正确拼音为“jùn”。崇山峻岭形容山势高大而陡峭,用来比喻地势险峻或任务艰巨。⑥穿梭:这个词语的正确拼音为“suō”。穿梭意味着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来回快速移动,通常用来形容人或车辆在密集的空间中快速穿梭移动。⑦跌dàng起伏:正确的汉字是“宕”。跌宕起伏用来形容事物或情节的发展起伏不定,有高潮也有低谷,非常富于变化。⑧穷凶极恶:这里的“恶”字的正确拼音为“è”。穷凶极恶用来形容人极其凶恶或行为极其恶劣,是贬义词。
故答案为:饴;理;qiāo;dú;jùn;suō;宕;è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答案】8.zhuì;biè;沓;慨
9.费;竞;废;竟
【解析】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8.“别扭”的“别”不要误读为bié,“沓”不要误写为“踏”,“慨”不要误写为“概”。
9.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费字 ”应为“ 废 ”,此处应为“多余”的意思;“ 竞然 ”应为“竟然”
故答案为:1、费
2、竞
3、废
4、竟
10.【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濯、亵、馨”
故答案为:⑴濯清涟而不妖;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11.【答案】示例:我认为不过时。
因为雷锋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大力弘扬。
【解析】雷锋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展现。无论是在过去的时代还是现在,我们都需要这种精神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谐。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社会,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却逐渐迷失。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倡导人们积极向上、助人为乐,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故答案为:示例:我认为不过时。
因为雷锋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大力弘扬。
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12.【答案】③“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题班会;④“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手抄报展示。
【解析】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如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
故答案为:③“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题班会;④“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手抄报展示
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对于设计活动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平时掌握的几种常见的主题活动中做出选择即可。只是需要在表达时注意考题对于句子形式上的要求
【答案】13.莲分为三大栽培类型:花莲、子莲和藕莲;它的结构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它浑身是宝,不仅有食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
14.D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的能力。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2)本题考查学生平时的诗句积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13.抓住材料一中的“栽培类型”“结构”和材料二中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莲分为三大栽培类型:花莲、子莲和藕莲;它的结构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它浑身是宝,不仅有食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
14.前三项都是描写荷花的诗句。D项,“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是宋代诗人林逋的诗,描写的是梅花。
故答案为:D
【答案】15.伟人的题词/还是/那样鲜红
16.C
【解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5.“伟人的题词”是主语,“还是”是谓语,“那样鲜红”是宾语,主语要和谓语之间断开,谓语和宾语之间应断开。
故答案为: 伟人的题词/还是/那样鲜红
16.画线句子表达的是如今人人都在学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因此用“激昂的语调”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答案】1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意为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表现出周围景色优美,令我联想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两句。
18.热爱自然、品味高雅之人。诗中写道“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意为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从窦员外在家中栽植美好的植物可见,他是一个热爱自然、品味高雅的人。
19.B,文中写道程德全和“我”是患难之交,我们一起把酒言欢,相互慰劳,趁着酒酣之际,畅谈古今之事,非常快乐。我们有时也沿着池边慢慢散步,背靠着石头高声唱歌,与潺潺流水相应和。可见宾主之间关系融洽、十分和乐。
20.从《网师园记》“花晨月夕”“风清月满”可知,有美好的环境;从《网师园记》“雪楼与余为患难交”可知,有知己好友;从《网师园记》“倚石而歌,与泉声相唱和”可知,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从《网师园记》“欣如所遇”可知,有精神上的满足。
21.我认为会。【甲】中“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可见刘禹锡志趣高雅、心态积极。【乙】写网师园环境优美,写达桂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上的满足。从刘禹锡从事的日常活动“调素琴、阅金经”中可见刘禹锡是一个志趣高雅之人;从他被贬谪却人能够保持精神的富足,可见其安贫乐道、积极乐观;从他被贬谪,却仍能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见其乐观豁达。如此一位高雅超脱之士,与达桂志趣相投,所以我认为达桂会视其为自己的偶像。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性理解。读懂古诗及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要求学生背熟《陋室铭》,理解古诗文中每句话含义。默写时不写错别字,不漏字。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通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达桂在网师园中的生活表现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古诗文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古诗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看法。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甲】
秋日的一天,诗人非常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居之处突然喜笑颜开。
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乙】
佳节也罢,快意的旅游也罢,美好的会面也罢,在这茫茫无边的尘世之网中,我常感到痛苦而无法排遣,更何况一起遇到呢?丁未年腊月,我才来到这个园子,院子已经荒废,我铲除杂草,修理建筑院子又回到了昔日的样子。但是每到花开的清晨、月光皎洁的夜晚,没有一个故人知已与我往来,我只好独自忧愁,欢乐寥寥。
到第二年七月中元时,我的好友程德全来拜访,我于是殷勤地留住他。程德全和我是患难之交,我们出生的年份相同,志趣相投,在一处做官,隐退的时间又相同。于是,我们把酒言欢,相互慰劳,趁着酒酣之际,畅谈古今之事。那时夜深了,蜡烛也燃尽熄灭了,我们一直因谈论往事而快乐,我们有时沿着池边慢慢散步,背靠着石头高声唱歌,与潺潺流水相应和。
人生行乐的时光,只不过是须臾之间罢了。现在宾客主人十分和谐,我们在清风徐来、月光明亮的时候,一起在亭台水榭间来回走动,所谓极好的节日,快意的游览,美好的会面,不正是现在所遇到的吗
17.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翻译为: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实写院外之景,环境优美清幽。对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翻译为: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刻画出陋室闲雅、清幽的环境,塑造出一种优美含蕴的境界。
故答案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意为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表现出周围景色优美,令我联想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两句。
18.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翻译为: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写院内之景景色优美,窦员外在家中栽植了很多美好的花草树木,可见热爱自然、品味高雅。
故答案为:热爱自然、品味高雅之人。诗中写道“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意为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从窦员外在家中栽植美好的植物可见,他是一个热爱自然、品味高雅的人。
19.往往说前事以为乐,或循池走,倚石而歌,与泉声相唱和也。翻译为:我们一直因谈论往事而快乐,我们有时沿着池边慢慢散步,背靠着石头高声唱歌,与潺潺流水相应和。
结合语境,“今宾主雍雍”是指现在宾客主人十分和谐,所以“雍雍”应该选B。
故答案为:B,文中写道程德全和“我”是患难之交,我们一起把酒言欢,相互慰劳,趁着酒酣之际,畅谈古今之事,非常快乐。我们有时也沿着池边慢慢散步,背靠着石头高声唱歌,与潺潺流水相应和。可见宾主之间关系融洽、十分和乐。
20.①每当花晨月夕。翻译为:每到花开的清晨、月光皎洁的夜晚。
当风清月满之时,相与回旋台榭间。翻译为:我们在清风徐来、月光明亮的时候,一起在亭台水榭间来回走动。
归纳:花晨月夕、风清月满,写环境很优美。
②雪楼与余为患难交,生年同、志趣同、宦游之地同、退居之迟早又同。翻译为:程德全和我是患难之交,我们出生的年份相同,志趣相投,在一处做官,隐退的时间又相同。雪楼与余为患难交,写有知己好友。
③或循池走,倚石而歌,与泉声相唱和也。 翻译为:我们有时沿着池边慢慢散步,背靠着石头高声唱歌,与潺潺流水相应和。倚石而歌,与泉声相唱和,写有生活情趣。
④所谓佳节、胜游、良会者,不皆欣如所遇邪 翻译为:所谓极好的节日,快意的游览,美好的会面,不正是现在所遇到的吗?欣如所遇,写精神上得到满足。
故答案为:从《网师园记》“花晨月夕”“风清月满”可知,有美好的环境;从《网师园记》“雪楼与余为患难交”可知,有知己好友;从《网师园记》“倚石而歌,与泉声相唱和”可知,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从《网师园记》“欣如所遇”可知,有精神上的满足。
21.①【甲】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翻译为: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写刘禹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②【乙】写网师园环境优美,写达桂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上的满足。
③《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朋友的交往,显示作者性情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身居陋室的雅趣。“调素琴,阅金经”,写陋室生活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陋室生活安适。刘禹锡被贬后依然保持高雅的情趣,身居陋室却安然自得,可见其安贫乐道、豁达乐观。
④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综上所述,刘禹锡是个安贫乐道、豁达乐观,有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的人,和达桂志趣相投,达桂会视刘禹锡为自己的偶像。
故答案为:我认为会。【甲】中“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可见刘禹锡志趣高雅、心态积极。【乙】写网师园环境优美,写达桂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上的满足。从刘禹锡从事的日常活动“调素琴、阅金经”中可见刘禹锡是一个志趣高雅之人;从他被贬谪却人能够保持精神的富足,可见其安贫乐道、积极乐观;从他被贬谪,却仍能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见其乐观豁达。如此一位高雅超脱之士,与达桂志趣相投,所以我认为达桂会视其为自己的偶像。
22.【答案】最苦与最乐
正方理由:因为学习能带给人无穷的乐趣,钻研其中,废寝忘食,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终不悔。可见学中之乐多于苦,即使难也愿意。
反方理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写的正是一个苦读者的形象,形容人憔悴、面黄肌瘦。如果学中之乐多于苦,又何至于此呢? 因此证明学中之苦多于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论据一定要能够有力地论证观点。结合最这句话的理解和观点的需要去阐述。注意字数要求,100字左右。此题开放,理由能够充分论证观点即可。如,我们可论证正方理由:乐是喜乐、快乐,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学习是享受,能带给人无穷的乐趣,钻研其中,废寝忘食,其乐无穷。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终不悔。可见学中之乐多于苦,不然是很难坚持的。反方理由:“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长期刻苦奋斗的过程,需要经历了很多的艰辛,苦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绘了一个苦读者的形象,形容憔悴,面黄肌瘦。如果学中之乐多于苦,又怎么会使人如此憔悴 所以学中之苦多于乐。
故答案为:最苦与最乐
正方理由:因为学习能带给人无穷的乐趣,钻研其中,废寝忘食,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终不悔。可见学中之乐多于苦,即使难也愿意。
反方理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写的正是一个苦读者的形象,形容人憔悴、面黄肌瘦。如果学中之乐多于苦,又何至于此呢? 因此证明学中之苦多于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