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01 08:4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罗斯福新政 NEW DEAL 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新课导入】 请看记录片《大国崛起》片段,回答: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遭遇了怎样的打击? 08年秋季广交会与上届对比表三十年代初的美国——为生活所困三十年代初的美国——居住区 三十年代初的美国——等待救济的人群
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前总统柯立芝哀叹
本章概括:
一 .罗斯福简介
二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罗斯福新政的两个阶段及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一 罗斯福简介 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
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28年任纽约州长。
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名言:
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翻译:
我向你也向我自己保证,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唯一使我们恐惧的事情就是恐惧本身.地点:美国财政部 华尔街分行 ATM:请拿好你的紧急援助款背景链接:
★新华社:当危机进一步恶化时,一向标榜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的美国政府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
★中国日报消息:德国联邦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总额高达5000亿欧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法新社:日本国会在首相麻生主持下通过了1.8万亿日元的紧急振兴方案。二.罗斯福新政背景1.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1: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60%,而贫困户家庭占总数的60%。
材料2: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的工资增长仅为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消费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材料3:美国在20年代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虚假繁荣的经济使很多美国人对自己的还贷能力相当自信,农民贷款买土地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据统计,1926年售出的汽车,约有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分期付款销售额的过渡膨胀,打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加速危机的到来
"炉边谈话" 就任总统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广播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美国人民倾诉美国面临的困难,以及政府将如何帮助人们。每到周末,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家里、在炉火边、在收音机旁,等待聆听总统的声音。材料4: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一般市民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资本家甚至把利润大多转到股市;连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卷入了股市的投机。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无法反应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了经济虚假的繁荣题题国家干预经济
救济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作用与意义
1、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2、进步性:
⑴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⑵间接影响: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⑶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局限性: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新”意1、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3、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6.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民族可以互相学习借鉴。1.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成功。2.改革只有考虑到大多数国民的利益和要求才能成功。3.改革者的个人素质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4.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5.在困难与压力面前,要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要知难而上,敢为天下先。7.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动力。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