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01 09: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学《诗经》是周族的史诗,反映了周族走向强大的基本过程。诗化的历史:
《大雅?生民》记载了周族的起源
《大雅?绵》记载了周族初建政权的情形
《大雅?皇矣》记载了周族力量的发展壮大
《大雅?大明》记载了周族灭商的牧野之战追源溯流,理发展历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兼并,楚国危难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猎游兴盛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明清小说社会大变革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思想开放,科举制确立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国耻国难,宋人内心抱有遗憾蒙古统治,民族分化,汉族文化进取无望,书会才人兴起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追源溯流,理发展历程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世俗化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一、《诗经》(春秋时期)
(一)概况:经孔子整理编订,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精华部分)、雅、颂三个部分。
(二)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三、汉赋
(一)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二)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期恢弘的文化气度。 四、唐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浪漫主义、想象奇特现实主义、浑厚深沉由盛转衰 五、宋词
婉约派:柳永 《雨霖铃》;李清照 《声声慢》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北宋南宋市井舞女、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爱国忧愤、少数民族入侵、国破家亡 六、元曲
(一)兴起与发展: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 七、明清小说
(一)小说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二)代表作品: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言二拍联系高考1、(2014,四川文综)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2、(2015,重庆文综)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3、(2013,全国)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B.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4、(2013,全国)《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