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思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内容: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三条路线的拔乱反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实行改革开放(2)重大决策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历史回眸: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思考二:为什么要改革?
到底要改什么?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含义:前提内容根本目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阅读教材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原因:1、国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重大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农民自发尝试弊端:经营上缺乏自主权,分配中搞平均主义,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小岗村这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
三年三大步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联产到组
包产到组安徽、四川1983、全国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小岗村自发实践2、改革的过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全是自己的。
——民间谚语3、内容:农民有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化?
时间 内容
1952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回眸:二、城市的改革:1、概况:开始标志1984年10月 十二届三中全会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原则政企分开,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主要内容厂长(经理)负责制改革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思考三:
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海南浦东1979年决定对粤闽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海南浦东海南浦东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12课堂朗读 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世界银行评价ks5u精品课件如今的深南中路 深圳浦东的飞速发展1949-1956,过渡时期
1949-1952底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土地改革 没收官僚资本
1953-1956底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标志工业化建设展开
三大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
1956,《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 正确探索
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表现
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1960冬,八字方针的调整使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
文革影响,经济遭到全面破坏 期间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一度使经济起色
1976-1978,两年徘徊时期
197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改革开放
1978,小岗村的农民自发尝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农村改革推动下, 1980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4,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建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
通过各种承包责任制,扩大国企的经营自主权 1985年起,相继建立四个沿海开放区
1988,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0,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90年代初,初步形成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2---,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中共十五大,邓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